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肝臟的生物化學 >>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目錄

目錄

一、肝臟生物轉化的概述

生物轉化的定義 機體將一些內源性或外源性非營養物質進行化學轉變,增加其極性(或水溶性),使其易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這種體內變化過程稱為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

日常生活中,許多非營養性物質由體內外進入肝臟。這些非營養物質椐其來源可分為:(1)內源性物質:系體內代謝中產生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如激素神經遞質等及有毒的代謝產物如氨、膽紅素等。(2)外源性物質:系由外界進入體內的各種異物,如藥品、食品添加劑、色素及其它化學物質等。這些非營養物質既不能作為構成組織細胞的原料,又不能供應能量,機體只能將它們直接排出體外,或先將它們進行代謝轉變,一方面增加其極性或水溶性,使其易隨尿或膽汁排出,另一方面也會改變其毒性或藥物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非營養物質經生物轉化後,其生物活性或毒性均降低甚至消失,所以曾將此種作用稱為生理解毒(physiological detoxification)。但有些物質經肝臟生物轉化後其毒性反而增強,許多致癌物質通過代謝轉化才顯示出致癌作用,如3,4-苯並芘的致癌。因而不能將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一概稱為「解毒作用」。

肝臟是生物轉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在肝細胞微粒體、胞液、粒線體等部位均存在有關生物轉化的酶類。其它組織如腎、胃腸道、肺、皮膚胎盤等也可進行一定的生物轉化,但以肝臟最為重要,其生物轉化功能最強。

二、生物轉化反應類型

肝臟內的生物轉化反應主要可分為氧化(oxidation)、還原(reduction)、水解(hydrolysis)與結合(conjugation)等四種反應類型。

(一)氧化反應

1.微粒體氧化酶

微粒體氧化酶系在生物轉化的氧化反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需細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系,能直接激活分子氧,使一個氧原子加到作用物分子上,故稱加單氧酶系(monooxygenase)。由於在反應中一個氧原子摻入到底物中,而一個氧原子使NADPH氧化而生成水,即一種氧分子發揮了兩種功能,故又稱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亦可稱為羥化酶。加單氧酶系的特異性較差,可催化多種有機物質進行不同類型的氧化反應。

(1)加單氧酶系的組成

加單氧酶系由NADPH,NADPH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及細胞色素P450組成。NADPH-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以FAD和FMN為輔基。二者比例為1:1。細胞色素P450是以鐵卟啉原IX為輔基的b族細胞色素,含有與氧和作用物結合的部位。

(2)加單氧酶系反應過程

加單氧酶系催化總反應式如下:

NADPH+H++O2+RH→NADP++H2O+ROH

反應中作用物氧化生成羥化物。細胞色素P450含單個血紅素輔基,只能接受一個電子,而NADPH是2個電子供體,NADPH-P450還原酶則既是2個電子受體又是1個電子的供體。正好溝通此電子傳遞鏈。作用物經加單氧酶系氧化的步驟見圖11-2。

氧化與還原型FAD與FMN


圖11-1 氧化與還原型FAD與FMN

加單氧酶系的反應過程


圖11-2 加單氧酶系的反應過程

(3)加單氧酶系的生理意義及作用特點

加單氧酶系的生理意義是參與藥物和毒物的轉化。經羥化作用後可加強藥物或毒物的水溶性有利於排泄。如甲苯為常用化工原料,在肝臟經加氧羥化生成對-甲酸,極性增強,易於排出體外。另外,維生素D3羥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25-(OH)D3。

加單氧酶系酶可誘導生成,如苯巴比妥類藥物可誘導加單氧酶的合成,長期服用此類藥物的病人,對異戊巴比妥氨基比林等多種藥物的轉化及耐受能力亦同時增強。

2.粒線體單胺氧化酶

胺氧化酶屬於黃素酶類,存在於粒線體中,可催化組胺酪胺屍胺、腐胺等腸道腐敗產物氧化脫胺,生成相應的醛類。例如:

Gra9vw8z.jpg


3.脫氫酶

胞液中含有以NAD+為輔酶的醇脫氫酶醛脫氫酶,分別催化醇或醛脫氫,氧化生成相應的醛或酸類。如:

Gra9vqco.jpg


(二)還原反應

肝微粒體中存在著由NADPH及還原型細胞色素P450供氫的還原酶,主要有硝基還原酶類和偶氮還原酶類,均為黃素蛋白酶類。還原的產物為胺。如硝基苯在硝基還原酶催化下加氫還原生成苯胺,偶氮苯在偶氮還原酶催化下還原生成苯胺。此外,催眠藥三氯乙醛也可在肝臟被還原生成三氯乙醇而失去催眠作用。

Gra9vtbo.jpg


(三)水解反應

肝細胞中有各種水解酶。如酯酶醯胺酶糖苷酶等,分別水解各種酯鍵、醯胺鍵糖苷鍵。分布廣泛,人肝臟中水解酶類可催化乙醯苯胺普魯卡因利多卡因及簡單的脂肪族酯類的水解。如

Gra9vnhc.jpg


(四)結合反應

結合反應是體內最重要的生物轉化方式。凡含有羥基、羧基或氨基等功能基的非營養物質,在肝內與某種極性較強的物質結合,增加水溶性、同時也掩蓋了作用物上原有的功能基團,一般具有解毒功能。某些非營養物質可直接進行結合反應,有些則先經氧化、還原、水解反應後再進行結合反應。結合反應可在肝細胞的微粒體、胞液和粒線體內進行。椐參加反應的結合劑不同可分為多種反應類型:

1.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

葡萄糖醛酸結合是最為重要和普遍的結合方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為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體,由糖醛酸循環產生。肝細胞微粒體中有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能將葡萄糖醛酸基轉移到毒物或其他活性物質的羥基、氨基及羧基上,形成葡萄糖醛酸苷。結合後其毒性降低,且易排出體外。膽紅素、類固醇激素嗎啡、苯巴比妥類藥物等均可在肝臟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進行生物轉化。臨床上,用葡萄糖醛酸類製劑(如肝泰樂)治療肝病,其原理即增強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

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


2.硫酸結合反應

以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為活性硫酸供體,在肝細胞胞液中有硫酸轉移酶,能催化將PAPS中的硫酸根轉移到類固醇、酚類的羥基上,生成硫酸酯。雌酮在肝內與硫酸結合而失活

硫酸結合反應


3.乙醯基結合反應

在乙醯基轉移酶的催化下,由乙醯CoA作乙醯基供體,與芳香族胺類化合物結合生成相應的乙醯化衍生物。如磺胺類藥物及抗結核藥異煙肼在肝臟經乙醯化而失去作用。

乙醯基結合反應


4.甲基結合反應

肝細胞液及微粒體中具有多種轉甲基酶,含有羥基、巰基或氨基的化合物可進行甲基化反應,甲基供體是S腺苷蛋氨酸(SAM)。例如,尼克醯胺可甲基化生成N甲基尼克醯胺。

甲基結合反應


5.甘氨酸結合反應

某些毒物、藥物的羧基與輔酶A結合形成醯基輔酶A後,在醯基CoA:胺基酸N-醯基轉移酶催化下與甘氨酸結合,生成相應的結合產物。如馬尿酸的生成。

甘氨酸結合反應


由上可見,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範圍是很廣的。很多有毒的物質進入人體後迅速集中在肝臟進行解毒,這是一方面,然而另一方面,正是由於這些有害物質容易在肝臟聚集,如果毒物的量過多,也容易使肝臟本身中毒,因此,對肝病患者,要限制服用主要在肝內解毒的藥物、以免中毒。

上面列舉的一些生物轉化反應包括藥物、毒物或腐敗產物,經轉化後毒性或生物活性減弱。然而有些物質,通過生物轉化、其活性或毒性反而加強,即不是滅活而是激活。如苯駢芘(致癌物)是在肝內經過生物轉化才形成終致癌物的。

Gra9we64.jpg


還有些致癌物在體內存在多種轉化方式,有的屬於致癌(活化),有的則屬於解毒,例如黃曲霉素B1的生物轉化。

Gra9vkc0.jpg


三、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

生物轉化作用受年齡、性別、肝臟疾病及藥物等體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新生兒生物轉化酶發育不全,對藥物及毒物的轉化能力不足,易發生藥物及毒素中毒等。老年人因器官退化對氨基比林、保泰松等的藥物轉化能力降低,用藥後藥效較強,副作用較大。此外,某些藥物或毒物可誘導轉化酶的合成,使肝臟的生物轉化能力增強,稱為藥物代謝酶的誘導。例如,長期服用苯巴比妥,可誘導肝微粒體加單氧酶系的合成,從而使機體對苯巴比妥類催眠藥產生耐藥性。同時,由於加單氧酶特異性較差,可利用誘導作用增強藥物代謝和解毒,如用苯巴比妥治療地高辛中毒。苯巴比妥還可誘導肝微粒體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合成,故臨床上用來治療新生兒黃疸。另一方面由於多種物質在體內轉化代謝常由同一酶系催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可出現競爭同一酶系而相互抑制其生物轉化作用。臨床用藥時應加以注意,如保泰松可抑制雙香豆素的代謝,同時服用時雙香豆素的抗凝作用加強,易發生出血現象。

肝實質性病變時,微粒體中加單氧酶系和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顯著降低,加上肝血流量的減少,病人對許多藥物及毒物的攝取、轉化發生障礙,易積蓄中毒,故在肝病患者用藥要特別慎重。

32 肝臟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 膽汁酸代謝 32
關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