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葉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琴葉榕
Qín Yè Rónɡ
琴葉榕
別名 牛奶子樹、鐵牛入石、山甘草、山沉香、過山香、牛根子
功效作用 祛風理濕,和瘀通乳。治黃疸瘧疾痛經乳癰腰背酸痛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名稱】 : 琴葉榕

學名】 : Ficus lyrata

【名由】 : 葉片大形|像提琴故名|琴葉榕

【分布】 : 琴葉榕原產於熱帶非洲,近年來和她的兄弟巨葉榕一起引進國內,做為庭園造景之用。

【分類】 : 桑科,榕屬

【型態】 : 常綠喬木,樹高達十公尺以上。先端鈍而稍闊,基部微凹入,葉柄短,葉為革質,全緣,光滑,深綠色或黃綠色,葉脈中肋於葉面凹下並於葉背顯著隆起,側脈亦相當明顯,隱花果球形,有白斑,成對或單一,無梗。

【用途】 : 庭園樹、行道樹、盆栽樹。

【日照】 : 喜歡高溫多濕的氣候,半日照至全日照均可。

【管理】 : 對空氣污染及塵埃抵抗力很強。

【水份】 : 土幹才需澆水。

【繁殖】 : 以高壓繁殖法。  

目錄

中藥材

【別名】牛奶子樹、鐵牛入石

【來源】桑科榕屬植物琴葉榕Ficus pandurata Hance,以根或葉入藥。全年采根,晒乾。葉夏季采。

性味歸經】甘,溫。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用於月經不調,乳汁不通,跌打損傷腰痛疼痛;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選方】

①治黃疸:琴葉榕根二兩,馬藍二兩。水煎服。

②治瘧疾: 琴葉榕根一兩至一兩五錢,切片,酒炒,水煎二次,於瘧發前四小時與二小時各服一次。

③治乳癰: 鮮琴葉榕根二兩,水煎去渣,用甜酒兌服。外用鮮琴葉榕葉搗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腰背酸痛: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穿山龍干根五錢。酒水煎服。

⑤治痛經: 琴葉榕干根一兩,益母草五錢,艾葉二錢。水煎服。

⑥治跌打損傷: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酒水煎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出處】出自《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拼音名】Qín Yè Rónɡ

【別名】山甘草山沉香、過山香、鐵牛入石、牛根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琴葉榕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pandurata Hance

採收和儲藏:根,全年可采,秋季為佳;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落葉小灌木,高1-2m。小枝及葉柄幼時生短柔毛,後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 4-8mm,被粗伏毛;托葉遲落,披針形,長約4mm,無毛或於基部被灰白色毛;葉片紙質,提琴形或倒卵形,長4-11cm,寬1.5-6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淺綠,有短毛;基出脈3條,側脈3-5對,網脈明顯。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於葉腋或已落葉的葉腋,卵圓形,成熟時紫紅色,直徑6-10m,先端有臍狀突起,基部圓形或收縮成短柄,基部的苞片3,卵形;總花梗長3-10mm;雄花、癭花生於同-花序托內;雄花花被片4,雄蕊3,稀有2,花絲長短不一;癭花花被片3-4,花柱側生;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瘦果。花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干山地疏林、灌木叢或村落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主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0~ 6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①治黃疸:琴葉榕根二兩,馬藍二兩。水煎服。②治瘧疾: 琴葉榕根一兩至一兩五錢,切片,酒炒,水煎二次,於瘧發前四小時與二小時各服一次。③治乳癰: 鮮琴葉榕根二兩,水煎去渣,用甜酒兌服。外用鮮琴葉榕葉搗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④治腰背酸痛: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穿山龍干根五錢。酒水煎服。⑤治痛經: 琴葉榕干根一兩,益母草五錢,艾葉二錢。水煎服。⑥治跌打損傷: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酒水煎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祛風,去濕,解毒。療瘧,通乳汁。

2.《福建中草藥》:活血行氣舒筋通絡。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琴葉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