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瀝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牡荊瀝
Mǔ Jīnɡ Lì
別名 牡荊汁、荊瀝、黃荊莖瀝
功效作用 風熱化痰涎;通經洛;行氣血。主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痢火眼
英文名 juice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無毒
歸經 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牡荊瀝的功效介紹】:

牡荊瀝 (《本草拾遺》)

異名牡荊汁(《登真隱訣》)。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汁。

植物形態詳牡荊子條。

【製法】將新鮮荊木裁成尺余長之小段,兩端架於磚上,其下以火燒之,則莖汁從兩端瀝出,以器承取之。

性味】甘,平。

①《登真隱訣》:冷而甜。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辛,平。

'

【歸經】《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厥陰經。

【功用主治-牡荊瀝的功效】除風熱化痰涎,通經絡,行氣血。

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痢,火眼。

①《登真隱訣》:治心風。

②《本草抬遺》:飲之去心悶,煩熱,頭風旋,目眩,心頭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③《丹溪心法》:.開經絡,行氣血。

④《綱目》:除風熱,開經絡,導痰涎,行血氣,解熱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沸水沖,1~2兩。

外用:塗敷或點眼。

【選方】①治中風口噤:荊瀝,每服一升。

(《范汪方》) ②治高熱痙攣,痰鳴氣急:牡荊瀝、竹瀝,開水沖服。

(《湖南藥物志》) ③治頭風:服荊瀝不限多少,取差止。

(《千金方》) ④治喉痹:燒荊汁服之。

(《千金方》) ⑤治赤白痢五、六年者:燒大荊如臂,取瀝,服五、六合,即得差。

(《肘後方》) ⑥治目卒痛:燒荊木出黃汁敷之。

(《肘後方》) ⑦治火眼:牡荊瀝汁點眼。

(《湖南藥物志》) ⑧治瘡:荊木燒取汁,敷之。

(《僧深集方》)

【各家論述】

1.《丹溪心法》: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氣實而能食用荊瀝,氣虛少食用竹瀝,必用薑汁助之。

2.《本草綱目》:荊瀝,化痰祛風為妙藥。故孫思邈《千金翼》雲,凡患風人多熱,常宜以竹瀝、荊瀝、薑汁合五合和勻熱服,以瘥為度。陶弘景亦云,牡荊汁治心風為第一。《延年秘錄》雲,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

3.《本草述》:按《延年秘錄》雲,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似以荊瀝為溫也。夫荊葉方謂其苦寒,而瀝乃莖葉之所出,謂其為溫可乎?如牡荊汁冷而甜,在陶隱居言之;而丹溪又雲氣虛不能食者用竹瀝,氣實能食者用荊瀝,則茲味之氣,非溫而涼明矣。且參之荊葉治九竅出血者,似能於陽中守陰,如血固所主,此隱居所以謂之治心風也。更參之心虛驚悸一方,是又非泛然以寒勝熱也,即方書治肝中風,心神煩熱,言語蹇澀,不得眠臥者,似有以合於離中之坎,而守其清明之神者也。然則先哲謂為治心風第一者,豈無所見哉,然與竹瀝各有攸宜之用,不可不察,非徒以氣實氣虛分也。

4.《登真隱訣》:治心風。

5.《本草拾遺》:飲之去心悶,煩熱,頭風旋,目眩,心頭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6.《丹溪心法》:開經絡,行氣血。

7.《本草綱目》:除風熱,開經絡,導痰涎,行血氣,解熱痢。

關於「牡荊瀝」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