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泄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治療各論 >> 內科病症 >> 泄瀉
氣功外氣療法

氣功外氣療法目錄

【病因】內傷於飲食,或外感不正之氣,以致胃腸不和,尤其夏秋之間,濕熱盛行,暴注水濕者居多。更有脾腎陽虛泄瀉的慢性疾患,所謂腎虛則失其閉藏,脾虛則失其健運,此屬內在的主要因素。

症状

(一)寒瀉:腸鳴腹痛,泄瀉,完谷不化,或如鴨溏,溲清不渴,脈沉遲。平掌測試檢查:臍腹處有密集、寒涼氣感。

(二)熱瀉:泄瀉黃糜,氣穢,肛門灼熱口渴煩躁,小便短赤舌苔黃脈弦數。平掌測試檢查:臍腹部有密集、麻脹、溫熱的氣感。

(三)五更瀉:由於腎陽衰微,不能蒸化水谷所致,故又名腎瀉。每在五更天將明時洞瀉2~3次。平掌測試檢查:小腹及臍腹部有寒涼、稀疏氣感。

【治療】

(一)發功:

1.先點按脾俞胃俞大腸俞,以開其穴;再以右手中指按揉闌門,左手中指按鳩尾,開通此處之氣機。

2.以平掌式,用震顫手法在中脘神闕關元穴各發氣11息。摩腹36次(虛補實瀉)。

3.以平掌式,用推拉旋法施於腹部,導氣或左、或右旋轉,並順胃經向下導引氣機

4.用手四指指面自龜尾推至第7胸椎下300次,並按揉兩側膀胱經及足三里穴

加減:五更瀉者,加平掌式,用推引手法發氣於命門丹田腎俞;寒瀉者,加平掌式,用推引手法以熱導氣法發氣於脾俞、神闕、關元;熱瀉者,加平掌式,用冷導氣法、拉引手法發氣於中脘、天樞穴,並順足陽明胃經足三里導引邪氣,排放於外。

(二)氣功針刺:將毫針刺入中脘、天樞、足三里、內關,然後以龍含式,用旋拉引手法發氣,導氣行至足三里、內關,使各針體氣感平衡。

(三)輔助練功:

1.熱瀉者,練摩腹呼氣功;寒瀉者,練服黃氣功(見胃痛)。

2.周天自轉止瀉功:患者仰臥,放鬆,入靜,調勻呼吸,舌抵上齶。以臍為中心,吸氣時提肛、收腹,以意引氣,自腹左側向上右側轉;呼氣時松肛,松腹,向右下左側轉,轉一個逆時針方向的圓周,如此以臍為中心,由小圈至大圈,行81次轉至腹側。然後,再以上法使其圓逐漸縮小行81圈轉至臍。開始用腹肌及呼吸導引,熟練後只用意念導引。

【病例】王××,女,38歲,1982年6月20日初診。

主訴腹瀉8年,大便稀,日2~4次,反覆發作。大便急迫,完谷不化,腹部不適,喜溫惡冷,吃微量冷食或飲料即引起腸鳴、腹瀉,甚或看見冷的食物即出現大便急迫,便稀之症状,小便清長,失眠,周身乏力

體檢:消瘦,四肢不溫,面色白,腹軟,肝脾未觸及,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細。平掌測試:腹部有密集、寒涼氣感。

診斷:泄瀉(過敏性結腸炎)。

治療:取穴:脾俞、大腸俞、神闕、關元、天樞、足三里。發功:以平掌式,用推旋引顫手法發氣。

治療經過:當向神闕及天樞發氣時,患者感覺腹部溫熱,並有一股熱氣順胃經向兩下肢流動。治療1次後,腹瀉減輕。經治療17次,諸症消失而愈。

參看

32 呃逆 | 便秘 32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泄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