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痹症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治療各論 >> 內科病症 >> 痹症 |
氣功外氣療法 |
|
【病因】多由起居失調;衛氣不固,腠理空疏,或勞累之後,汗出當風,涉水冒寒,久臥濕地等,以致風寒濕三氣乘虛侵入,經絡閉阻,發為風寒濕痹。
【症状】
(一)行痹:肢體上下、左右走竄疼痛,痛無定處,有時兼有寒熱,舌苔黃膩,脈浮。平掌測試檢查:疼痛部位多有麻、脹、密集的氣感。
(二)痛痹:遍身或局部疼痛,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冷更劇,苔白,脈弦緊。平掌測試檢查:疼痛關節處多有寒涼、密集、阻滯的氣感。
(三)著痹:肌膚麻木,肢體關節疼痛,痛有定處,易受陰雨氣候的影響而發作,脈濡緩,苔白膩。平掌測試檢查:疼痛關節處多有寒涼,阻滯,密集,脹麻的氣感。
【治療】
(一)發功:
2.患者站位,以平掌式,用推拉顫引手法向大椎、命門、丹田發氣,激發氣機,使其產生自發動功。若無自發動象,則自風門、天宗導引足太陽膀胱經及手太陽小腸經經氣,使其上下平衡。
3.以循經、遠道、患部取穴,然後在局部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發氣,並順經向肢體遠端導引邪氣,排除體外,患者在呼氣時,亦同時意想從遠端排出邪氣。如膝關節痹症,先按揉推膝眼、梁丘、膝陽關、陰陵泉;然後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順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向下肢遠端導引經氣,使風寒濕邪從隱白、大敦排出。
(二)氣功針刺:根據患病部位以循經的遠道、鄰近、局部取穴,將毫針刺入所取穴位。以龍含式,用拉旋引手法發氣於所取的穴位上,從痛點或順經向遠端導邪氣外出。如踝部痹症,取申脈、照海、阿是穴、崑崙、丘墟等。
(三)輔助練功:
1.排風寒濕功:松靜站立,兩手下按,膝微屈,微閉雙目,舌抵上齶。先吸一口氣入丹田;呼氣時意想真氣從丹田而出順經直達痹痛之部位,驅動邪氣從遠端或局部的穴位上排出,做81息。
2.六段功:
(1)伸手關洞門:兩腳與肩寬,腳尖內叩,成內八字形,腰腿伸直,兩目平視,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兩手掌心向下,沿腹胸兩側慢慢提起至胸前兩側,再向胸前方慢慢推出,狀如關門;然後兩腕十指齊用力向前掙動兩臂的筋10次。
(2)分手聳肩:兩臂從前勢轉為側平舉,掌心向上,狀如擔擔,兩臂齊動,後伸聳肩10次。
(3)輕按葫蘆:兩手由前勢收回胸前,然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下,手指向兩側,手掌背屈,用力下按10次。
(4)下腰摸丹:兩腿保持正直,上體前傾彎腰下屈,兩手掌心向下,左右交互向下按摸10次。
(5)雙手托太行:兩手由前勢變成掌心向上,如撈物狀,慢慢向上提至胸部膻中處,翻掌上托至頭頂,兩臂伸直相距如肩寬;然後用力上托10次。
(6)左右抓帶:兩手由前勢變為輕握拳,先從左手向前下方伸,用力如抓物狀;然後收回胸側,再換右手抓。左右手如此交替,各抓10次。
參看
面癱 | 痿症 |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痹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