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痢疾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治療各論 >> 內科病症 >> 痢疾 |
氣功外氣療法 |
|
【病因】
(一)濕熱痢:感受暑濕熱邪,內傷飲食生冷,凝滯胃腸,積濕蘊熱,邪積交阻,腸腑氣血受傷而下痢。
(二)寒濕痢:暑季貪涼受寒,恣食生冷不潔之物,致寒濕不化,滯積腸腑而成滯下。
(三)休息痢:痢疾久延,邪仍未淨,中氣虛弱,脾胃運化失職,或傷及本元,腎氣亦虛,正虛邪戀,則成休息痢。
【症状】
(一)濕熱痢: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脈滑數,苔黃膩,平掌測試檢查:腹部多有沉滯、燥熱、重脹的氣感。
(二)寒濕痢:下痢粘滯白凍,喜暖畏寒,胸脘痞悶,口淡不渴,苔白膩,脈濡數或遲。平掌測試檢查:腹部多有密集、寒涼、麻脹、阻滯的氣感。
(三)休息痢:下痢久延不愈,屢發屢止,倦怠嗜臥,臨廁腹痛里急,舌質淡苔膩,脈濡細或虛大。平掌測試檢查:腹部多有稀疏,麻或密集而涼的氣感。
【治療】
(一)發功:
1.先點揉脾俞、胃俞、大腸俞開通背部俞穴;再以右手中指按揉闌門穴,以左手中指按鳩尾穴開通此處氣機,並按揉中脘、天樞、關元等穴。
2.以中指獨立式,用震顫法在中脘、天樞、關元發氣各14息。摩腹36次(虛補實瀉)。
3.以平掌式,用推拉旋引手法右旋導氣,然後再左旋導氣,左右各導引81息。
4.以平掌式,用推引手法向脾俞、胃俞、大腸俞發氣,並順足太陽膀胱經向下肢導引經氣。
加減:寒濕痢者,加熱導氣法;濕熱痢者,加冷導氣法;休息痢者,加平掌式,用推引手法向丹田、命門、胃俞、脾俞發氣,並向下肢導引經氣,使其平衡。
(二)氣功針刺:將毫針刺入合谷、天樞、上巨虛。然後以龍含式或雀嘴式,用推拉旋引手法導邪氣從合谷、上巨虛出。
(三)輔助練功:
1.導氣自轉功:仰臥,放鬆,入靜,調均呼吸,舌抵上齶。以肚臍為中心,吸氣時運動腹肌,以意領氣,從右下腹向上向左;呼氣時再向下向右,旋轉81圈。圓圈自臍向外逐漸擴大,至腹側為止。然後再以同法向反方向旋轉,自腹側至臍中81圈。開始用呼吸、腹肌導引,熟練後用意念導引即可。休息痢照上法練,寒濕痢只左轉81息,濕熱痢只右轉81息。
2.滌穢功:坐式或臥式,全身放鬆,舌抵上齶,兩目微閉,呼吸調勻。然後意想真氣從胃口旋入,憑虛而行,將真氣運歸大腸,驅動大腸寒熱毒垢之穢氣,由左繞右,迴旋九曲,將穢濁之氣旋轉送出穀道。然後吸氣提肛,使穀道閉塞,再自右而左,反方向九旋出胃口,共5~10次。做完意守丹田片刻,使真氣收歸氣海,以還本原。再輕揉腹部收功。
參看
便秘 | 膽道疾患 |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痢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