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自測/飲食起居辨病/運動異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常見病自測》 >> 飲食起居辨病 >> 運動異常
常見病自測

常見病自測目錄

運動是運動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進行的。正常人運動自如、動作協調。運動異常除肌肉肌腱骨病變外,多由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運動可分為隨意運動和不隨意運動兩種。隨意運動由錐體束司理;不隨意運動由錐體外系小腦系司理。


一 隨意運動失常辨病

隨意運動是指在意識支配下的運動,隨意運動功能喪失稱為癱瘓。由於表現不同,可分為完全性癱瘓和不完全性(輕)癱,在形式上又可分為單癱偏癱截癱、交叉癱。

1.偏癱

偏癱是指一側肢體運動喪失,並伴有同側中樞性面癱及舌癱。其伴隨症状病因如下:

①偏癱,伴中樞性面、舌癱,偏身感覺減退和偏盲意識模糊頭痛呼吸深而慢,應考慮腦出血,及時送醫院

②輕偏癱,視力障礙,頭痛劇烈,頻繁嘔吐,後頸部痛,應考慮腦蛛網下腔出血

③多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意識大多清楚,伴有頭暈、頭昏、偏癱、失語,應考慮腦血栓形成

④在體位改變、活動過度、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等情況下發生一過性輕偏癱、失語、半身或肢體麻木、偏盲、失認或失用,單眼黑矇及昏倒。症状在24小時內緩解應考慮短暫腦缺血發作。

⑤長期頭痛、頭痛劇烈時噁心、嘔吐、偏癱,應考慮大腦額葉腫瘤

2.單癱

為一肢體的隨意運動喪失。多見於脊髓灰質炎。但當腦腫瘤中央前回受到破壞時多出現對側肢體單癱。

3.截癱

多為雙側下肢隨意運動喪失。是脊髓橫貫性損傷的結果,見於脊髓外傷脊髓炎脊椎結核


二 不隨意運動辨病

不隨意運動也稱不自主運動,是由隨意肌不自主地收縮所發生的一些無目的的異常動作。

1.震顫

震顫是兩組拮抗肌交替收縮所引起的一種肢體擺動動作。其伴隨症状及常見病因如下:

(1)靜止性震顫 在靜止時表現明顯,多見於手及手指,呈搓丸狀,疲勞、情緒緊張焦慮時震顫加重、活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肌肉強直,多見於帕金森氏病震顫麻痹)。

(2)老年性震顫 其症状與震顫麻痹相似,常表現為點頭或搖頭。一般不伴有肌張力改變。常見於老年動脈硬化患者。

(3)動作性震顫 震顫在動作時出現,在動作終末,愈近目的物時愈明顯,多見於小腦疾患。

(4)撲翼樣震顫 此震顫為手指稍向外側偏斜,掌關節、腕關節發生不規則的每秒6~9次的急速而微小的,似鳥翼撲擊樣的屈伸運動,若既往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就警惕肝性腦病早期肝昏迷

手指細微震顫,多食、消瘦、易怒、心悸多汗者應考慮甲狀腺功能亢進

2.舞蹈樣運動

小舞蹈病 又名風濕性舞蹈病。多呈亞急性起病,或在不知不覺中發病。多見於青少年及女性,可因精神緊張和過勞而誘發。表現為一種快速的不自主、不規則、不重複而又無目的的舞蹈樣動作。如擠眉弄眼、張口吐舌、齜牙咧嘴、點頭轉頸、聳肩扭腰、挺胸突腹、旋臂翻掌和屈膝踢腿等。多由風濕病引起。

3.手足徐動

手足徐動為手指或足趾的一種緩慢持續的伸展扭曲動作,可重複出現,且比較有規律。

①腦血栓形成 多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史。意識多清楚、頭昏、頭暈,病灶側不自主徐動,對側輕度偏癱及感覺障礙多見於腦血栓形成橋腦被蓋症候群

②起病前一個月內有感冒腹瀉感染史。起病前患者的前驅症状有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和精神活動減退。手足徐動、發熱意識障礙,應考慮腦炎引起的腦基底節變性。

③手足徐動、震顫、表情稀少、皮膚發黃、肝腫大、腹痛、噁心、嘔吐、腹脹消化不良厭食、腹瀉、角膜邊緣與鞏膜交界處常有綠褐色或金褐色色素環,應考慮肝豆狀核變性

4.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發作時手足肌肉呈緊張性痙攣,在上肢表現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關節屈曲,拇指內收靠近掌心與小指相對。在下肢時表現為踝關節與趾關節皆呈屈曲狀。見於低鈣血症鹼中毒

5.摸空症

摸空症表現為上肢以肘、腕、手關節為主的一種無意識的摸索動作。

①摸空症伴有意識障礙、高熱者,見於腦膜炎傷寒敗血症的高熱期。

②既往有慢性肝病史,出現意識障礙、摸空症,應考慮肝昏迷


三 癲癇樣痙攣辨病

癲癇樣痙攣是癲癇發作的特徵症状,作為癲癇病的痙攣具有如下特點:發作前數小時或數天前出現情緒異常或失控,在意識喪失前的一瞬間,患者感到眩暈腹部臟器上撞感或幻覺(火光、難聞的氣味、難聽的聲音),繼此之後,意識突然喪失,全身伸肌強直性痙攣,瞳孔散大及對光反應消失,自動呼吸暫停,唇及手指發紺,還可有尖叫,尿失禁,唇頰粘膜咬傷,跌倒,外傷。強直性痙攣持續數秒或十數秒之後轉入陣攣,全身肌肉呈節律性抽動,出汗、口腔分泌物多。自動呼吸及瞳孔對光反應恢復,約持續1分鐘左右,陣攣停止。所有的患者在清醒後對發作過程均不能回憶。

但是在許多內科疾病中亦可出現癲癇樣痙攣,由於不同疾病治法不同,所以根據兼症辨別痙攣的病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癔症 痙攣發作最為常見,發作時緩慢倒地,痙攣發作無規律或四肢亂動,伴揪髮、抓胸,有強烈情感色彩和誇張動作,多無外傷及二便失禁,瞳孔不散大,對光反應存在。首次發病前1~2周內有明確的精神因素。症状可在暗示下出現。發病期可無自知力、病程短、恢復快、易複發。

②有高血壓病史的50歲以上的中年人,多在勞動、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意識障礙、頭痛,全身或部分性痙攣,發熱應警惕腦出血破入腦室

③既往有慢性腎炎,先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精神萎糜不振、疲乏、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熱。晚期出現嗜睡譫語、肌肉顫動、抽搐,應考慮尿毒症

由於動作是在神經協調下由肌肉、肌腱帶動關節完成的。所以當發生主動運動喪失,或不自主運動時多表示神經系統病變或慢性病變影響到神經系統所致。尤其對於不自主運動,因其動作幅度小,不易引起患者和家屬的注意。對於老年人震顫不要簡單地以為是老年性震顫,應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對於慢性病人,更要注意不自主運動的出現,這往往是病情加重的信號,應及時就診。

32 說話異常 | 婦科疾病 32
關於「常見病自測/飲食起居辨病/運動異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