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涼粉草
Liánɡ Fěn Cǎo
涼粉草
別名 仙草、仙人草、仙人凍、薪草
功效作用 清暑,解渴,除熱毒。治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英文名 Chinese Mesona, Herb of Chinese Mesona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涼粉草簡介

  

涼粉草的功效介紹

涼粉草 (《綱目拾遺》)

異名】仙人草(《職方典》),仙人凍(《綱目拾遺》),仙草(《中國藥植圖鑑》)。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涼粉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涼粉草一年生草本。

莖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長約15~50厘米,枝疏長毛。

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厘米,先端稍鈍,基部漸收縮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有疏長毛;著生於花序上部的葉較小,呈苞片狀,卵形至倒三角形,較花短,基部常帶淡紫色,結果時脫落。

總狀花序柔弱,長5~10厘米;花小,輪生,柄長約3毫米;萼小,鍾狀,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結果時或筒狀,下彎,有縱脈及橫皺紋;花冠淡紅色,長2.5毫米,上唇闊,全緣或齒裂,下唇長橢圓形,凹陷;雄蕊4,花絲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盤一邊膨大。

小堅果橢圓形。

花期秋季末。

分布我國南部。

【生境分布】

生於坡地、溝谷的小雜草叢中。

【採集】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乾。

或曬至半干,堆疊燜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干。  

藥材

乾燥全草,多切成長約20厘米的段。

莖方形,被灰棕色長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溝槽,幼莖常扭曲;質脆易斷,中心有髓。

葉對生,多皺縮,紙質,稍柔韌,不易捻碎,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面皆被疏長毛。

花不常見。

氣微,嚼之味淡甘,有膠性。

產於廣東。

性味】①《本草求原》:澀甘,寒。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化學成分

全草含涼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對分子質量為43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種未知糖。  

功用主治-涼粉草的功效

清暑,解渴,除熱毒。 是涼粉的主要配料之一。

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熱,解藏府結熱毒,治酒風。

②《中國藥植圖鑑》:為清涼解渴除暑劑。

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廣東中藥》Ⅱ:治濕火骨痛,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

治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作冷飲或浸酒。

【選方】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凍六兩,蒸數次,加生麻雀八隻,連毛,浸雙料酒四斤,浸二十天。

每次服三兩為度。  

文摘

(《嶺南採藥錄》)

仙草又名仙人草、涼粉草、潮汕地區又名草果草,屬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年種植可多年受益,高可達100厘米;莖初被疏柔毛和細剛毛,稍老脫淨。葉對生,具長2~15毫米的葉柄;葉片闊卵形至狹卵形,有時近圓形,長2~5.5厘米或過之,兩面被柔毛或僅下面脈上被毛,有時近無毛。秋末開花。輪傘花序排成頂生、長2~8厘米的總狀花序式;苞片圓形或菱狀卵形,頂端尾狀,常比花稍長;萼種狀,長2~2.5毫米,具10縱脈和許多橫行小脈,密被白色柔毛,上唇3裂,中裂特大,下唇全緣或微凹;花冠白色或微紅,長3~3.5毫米,上唇闊大,具4齒,中間2齒不明顯,下唇舟狀。雄蕊4,花絲突出。果萼壇狀,縱橫脈均極明顯。構成許多小凹穴;小堅果長圓形。 常生沙地草叢中或山溪邊。 在春、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乾待用。  

涼粉草種植技術

一,種苗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氣溫在10-15攝氏度,其宿根開始萌發許多新苗。苗高3厘米以上時,可將櫱生苗分株,連根移栽。

二,栽培方法:

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選擇排灌方便的中等肥力沙質壤土較好,株行距15厘米X23厘米,栽後澆水。

三,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後,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30天後中耕除草1次,並用牛欄糞行,即加大了肥力,又可防止長草。涼粉草不易發生病蟲害,無需施用農藥。

四,收穫加工:

在40-45天能割草1次,留茬5厘米又可旺長,但割後須施速效肥。刈割的鮮草不可堆漚,應及時晒乾,25公斤-30公斤為1捆,即可上市場銷售。如加工成涼粉,收益更高。  

風味食品廣式涼粉

廣式涼粉,是指涼粉草及大米所製作的涼粉,使用涼粉草煎汁和以米漿煮熟,冷凍後成綠色或黑色膠狀凝固物,凍類食品,暑天可作解渴品。廣東涼粉,廣西涼粉,江西涼粉即以此法加工,清熱解暑,是一種食療,根據各自的口味,佐以蜂蜜、白糖或醬油辣椒水,滑溜爽口,風味獨具一格,可解渴也可充飢,長期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清熱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廣式涼粉,盛夏極受歡迎。

Bkdxn.jpg

一.原料:大米1500克涼粉草500克,選用新鮮涼粉草做的稱青涼粉,乾涼粉草做的稱黑涼粉。

二.加工方法

1先將大米浸泡4小時,磨成米漿備用。

2.先用清水浸洗涼粉草,洗淨後放下用鍋加水把涼粉草煮軟

3.待煮熟之後把鍋里的汁留著備用,把鍋里的涼粉草拿出(拿出的時候把草上像膠狀的物質仙草膠弄到先前鍋里的汁液里再拿去過第二次水)

4.涼粉草拿出之後待涼,然後放進清水裡搓,把它的精華都搓出來(草里的汁液就在水裡了吧,涼粉草上的仙草膠膠狀物是精華),之後涼粉草就可以扔了

5.將第二次過水和先前鍋里備用的汁液混合,倒在一起..然後用隔渣袋子隔渣把汁液里的渣都隔去,隔到最後布袋裡就剩渣了(渣沒用要扔掉),就可以把汁液下鍋煮了.

6.把汁液放到鍋里煮,期間記住要不停地攪拌,千萬不要粘底。

7.要到粘米粉出場了,把粘米粉用水兌開,不要粘稠狀,要兌到液體狀...等鍋里汁液快熟的時候倒進鍋裡面,不停攪拌(前後攪拌)

8.汁液表面有大泡泡就表示熟了,要把泡泡撈掉,都是髒東西

9.最後把汁液倒進容器,等涼了凝固後就大功告成了徹底冷卻後即為晶瑩剔透、富有彈性的黑綠色食品,將其切成簿簿的小塊。根據各自的口味,佐以蜂蜜、白糖或醬油辣椒水,滑溜爽口,風味獨具一格,可解渴也可充飢,長期食用,具有清熱解毒、降壓抗癌之功效。  

涼粉傳說

廣東信宜鮮涼粉也被當地人直稱叫作涼粉草,大概是我們祖宗對自然的崇拜吧,或更多的是出於對發現涼粉這種食物的先人敬意吧!涼粉草的發現,是古代飢荒所迫,

傳說明末時兵荒馬亂,有一戶梁姓人家避亂逃到信宜水口雙獅墟,所帶口糧早已食盡絕,梁家從附近人家討得大米半升,但一家口人,杯水車薪,主家的小嬸無計可施,拖著飢餓勞累的身子,在路邊小山坡的一草叢旁坐下流淚,不想飢餓難忍,隨手拔了一把野草就往嘴裡塞,嚼著嚼著發現野草汁液淡甘,帶有膠性,一時飢渴盡消,精神了起來,梁嬸知道這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草,便有了主意,

她採摘了一大捆野草回來,把討來的半升大米泡軟,到附近一人家借用磨石,把采來的野草與大米一齊磨成了漿,準備煮成糊糊分給家人食用.等煮熟後,梁嬸怕家人問這是什麼糊糊,自己不好答,便把煮好的糊糊藏到小溪的石隙中,自己又回到采草的地方,拔了幾根去借用磨石家問.不想別人也不知這草叫什麼名字,只說了一聲:"梁嬸!"搖搖頭走了.梁嬸是外地人,初到貴境也不便深問下去,以為梁嬸就是這種草名字,便記了下來.

當梁嬸回到小溪的石隙中取出糊糊時,奇蹟發生了,那盆糊糊受溪水浸泡,竟然凝結成碧綠的凍狀糕樣,梁嬸用勺挑出一塊嘗嘗,發現該糕清香可囗,便拿去給家人食用,家人問這糕名字時,梁嬸用她那外地口音說:"這是涼粉!"於時涼粉這名字就傳開了,因為涼粉這種凍糕是用草做的,就乾脆把涼粉糕稱作涼粉草,以示對梁嬸的區別,後來梁家因發明了涼粉這種食物,得以謀生手藝,就在水囗雙獅墟定居下來.

據查,信宜是涼粉草的主要野生原產地,涼粉草生於坡地、溝谷的小雜草叢中。明末清初,當地人引種田頭菜地,農閒時製作涼粉食用, 他們用新鮮的涼粉草加以番薯葉和少量的大米,磨成稀漿,再把這種混合物煮成糊狀,冷卻成糕.充作食糧.

信宜涼粉草以暑天可防暑解渴,又能充飢而深受當地農民所喜愛,大暑小暑家家戶戶必備.涼粉草成為當地的一種風味特色食品,

隨著人囗的遷移或流動,信宜涼粉草隨之被引種散布陽春容縣陸川梧州各地,40年代時由信宜引入台山沖蔞白崗,後又在廣東廣西各地廣為種殖

關於「涼粉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