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檳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馬檳榔
Mǎ Bīnɡ Lɑnɡ
別名 屈頭雞、水檳榔、馬大白、紫檳榔、太極子、馬金南、馬金囊、山檳榔
功效作用 清熱解渴,催產。用於熱病口渴咽喉炎惡瘡腫毒,難產
英文名 Seed of Masaikai Caper
始載於 品彙精要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名稱 馬檳榔

異名】馬金南(《記事珠》),馬金囊(《雲南志》),紫檳榔(《綱目》),水檳榔、太極子(《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屈頭雞(《廣西中藥志》)。

拼音名 Mabinglang

英文名 SEMEN CAPPARIS

來源/處方 本品為白花菜科植物馬檳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 的乾燥成熟種子。

冬季採收成熟果實。

除去果殼及果肉,收集種子,乾燥。

【各家論述】

1.《品彙精要》:主催生,若難產臨死者用仁細嚼,並華水送下。生產繁者,久服則子宮冷,自然絕矣。

2.《綱目》:傷寒熱病,食數枚,冷水下。又治惡瘡腫毒,內食一枚,冷水下,外爵塗之,即無所傷。

3.《廣西中藥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植物形態】山檳榔 灌木或攀援植物。枝略扁平,帶紅色,密被誘色短絨毛;刺粗壯,花枝上常無刺。葉柄粗壯,長12-21mm,被毛與技相同;葉片橢圖形或長圓形,有時橢圓狀披針形,長7-20cm,寬3.5-9cm,先端圓形或鈍形,有時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近革質,背面密被脫落較遲的誘色短絨毛;中脈稍寬闊,表面微凹,背面淡紫色,凸起。亞傘形花序腋生及在枝端再組成10-20cm長的圓錐花序,花序中常有不正常發育的小葉,各部均被銹色短絨毛,亞傘形花序有花3-8朵,總花使長1-5cm;花白色或粉紅色;萼片長8-12mm,寬5-8mm,外面密被銹色短絨毛,花瓣長12-15mm,兩面均被絨毛,上面2個較寬,長圓狀倒卵形,基部包著花盤,下面2個較狹,長圓形;雄蕊40-50;雌蕊柄長2-3mm;子房卵球形,表面有數條縱行的棱與溝。果球形或近橢圓形,長4-6cm,直徑4-5cm,成熟及干後紫紅褐色,表面有4-8條縱行雞冠狀高3-6mm的肋棱,先端有數至15mm長的喙;花梗及雌蕊柄果時木化增粗,果皮硬革質,厚約5mm,紫紅色;種子數至10餘粒,長約1.8cm,寬約1.5cm,高約1cm,種皮紫紅褐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扁圓形,直徑1~2cm。

表面棕褐色,常有黑褐色果肉殘留,邊緣有凸出的種臍。

外種皮質硬而脆,種仁黃白色,子葉交叉摺疊,盤旋捲曲,如蝸牛狀。

氣微,味微澀而甜。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水浴中溫浸1~2小時,濾過。

取濾液2ml,置帶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產生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分鐘,無明顯消失。

(2) 取本品粉末10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50ml,浸泡2小時,濾過。

取濾液2ml,置玻璃皿上揮干,加無水硫酸鈉少量共熱,發生氣泡並有刺激性臭的白色氣體。

【炮製】

除去雜質,用時去殼取仁。

性味

苦、甘、寒。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

用於熱病咽喉腫痛瘡瘍腫毒。

【用法與用量】

3~9g,嚼細後冷開水送服。

【貯藏】

置乾燥處。

參考

關於「馬檳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