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頭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屈頭雞
Qū Tóu Jī
別名 樹屈頭雞
功效作用 清熱利咽潤肺止咳。主感冒發熱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別名】樹屈頭雞

【來源】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屈頭雞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實入藥。秋季采果,晒乾;根全年可采,切片晒乾。

【植物形態】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無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彎的刺,刺堅硬,尖端暗黑色。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幼時被微柔毛;葉片紙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急尖而鈍頭,基部寬楔形而稍圓,全緣。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2-4朵,有香氣;花梗長2-3cm;萼片4,外面2片圓卵形,內面2片橢圓形,長8-10mm;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長於萼片;雄蕊約60個,花絲長約2.5cm;子房橢圓形或卵圓形,子房柄長達5cm。果球形,直徑3-5cm,近梗部有淺脈棱。種子腎形,長1.5-2.5cm,寬1-1.5cm。花期夏季。

【功效分類】清熱利咽藥;潤肺止咳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於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根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1)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屈頭雞.《廣東中藥志》

【來源】 為白花菜科槌果藤屬植物保亭槌果藤 Capparis versicolor Grill. [C. koi Merr. et Chun]的乾燥成熟果實或種子。

【原植物】 保亭槌果藤為攀援灌木;枝有下彎的硬刺,嫩枝被微柔毛。葉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8厘米,頂端短尖,鈍頭,基部楔尖;側脈每邊5~8條;葉柄長5~10毫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夏季開花;花有香氣,常2~4朵排成頂生和腋生的傘形花序,稀為單生花,總花梗很短;花梗長2~3厘米,無毛;萼片4枚,外面2片圓卵形,裡面2片橢圓形,長8~10毫米;花瓣4片,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遠比花瓣長;子房1室。漿果大,卵球形,直徑3~5厘米,果皮厚約3毫米,表面粗糙,常有槽紋。種子近腎形,長1.5~2.5厘米,灰褐色。 生於中海拔林中,常攀援於樹上。分布於我省及廣西、海南等省區。越南、緬甸、馬來西亞亦有分布。

【產地】:廣東省廣寧、懷集縣。此外,粵北、粵東地區有產。

【採收加工】 冬季採收。摘取成熟果實,置沸水中稍燙,撈起,晒乾。在我省藥材市場上,原個乾燥果實稱為「屈頭雞」;剝除果殼,取出的乾燥種子稱為「馬檳榔」。

【性狀】:(1)屈頭雞:原個果實寬卵圓形,長3.5~5厘米,直徑3~4厘米,先端凸起微尖,基部有明顯的果梗脫落殘痕,凹陷略呈洞狀,寬達5毫米左右。表面黃棕色至黃褐色,密布細粒狀突起,有3~4條微凹陷的縱溝,略對等地由基部伸向頂部。果皮厚2~3毫米,質硬而脆,內表面淡棕黃色,粘附有淡黃色絮絡狀果肉。種子2枚,常與果皮分離。 果皮氣無,味淡。 (2)馬檳榔:種子呈扁圓形,寬2~2.5厘米。表面常粘附黃白色果肉,刮除果肉可見種皮暗褐色,稍厚而硬,打破後可見種仁黃白色,略光滑,扁圓腎形,寬1.5~2厘米,厚約5毫米,胚根位於外圍,突出如鳥嘴狀,子葉在中央盤卷,形狀極似雞的胚胎,故有「屈頭雞」之名。種仁微具油脂臭氣,味微苦澀而後甘涼,稍似橄欖樣回甘味。

【質量要求】:屈頭雞以原個無破、體重者為佳。馬檳榔以種仁黃白色、不泛油、味甘濃者為佳。

【包裝貯藏】:屈頭雞用竹簍或蒲袋裝載,存放於乾燥處;馬檳榔用木箱或麻袋裝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炮製】 屈頭雞:整理潔淨,用時打破。 馬檳榔:整理潔淨。

【醫療用途】

性味:甘,寒;有小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利咽,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咽痛暑熱口渴

用法與用量:3~6克,生嚼或水煎服。

【來源】《廣東中藥志》

關於「屈頭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