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檳榔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檳榔 | 中藥圖典 |
山檳榔 Shān Bīnɡ Lɑnɡ |
|
---|---|
別名 | 山蘿卜、化積藥、地葫蘆、土地黃、化蟲消、紅根草 |
功效作用 | 祛風利濕;活血通絡;殺蟲消積。主風濕痹痛;淋證;水腫;跌打損傷;骨折;食積腹脹;蟲積腹痛 |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Javatea |
始載於 | 《雲南中草藥》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甘 |
【山檳榔的功效介紹】: 山檳榔 (《雲南中草藥》)
【異名】山蘿卜、化積藥(《雲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
【中藥化學成分】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長5-10cm,直徑0.5-0.8cm,表面棕褐色,具縱紋。質堅硬,斷面黃色,木部佔大部分。氣微,味微苦。
【植物形態】雞腳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鬚根多數。莖直立,黃褐色,被長柔毛及混生的具腺短柔毛。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朵,排列成單一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毫米,上唇大,圓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分離;花冠淺紅色至紫色,長1.8~1.9厘米,花冠簡直,上唇4淺裂,下唇全緣,內凹;雄蕊4,2長2短;花柱頂端棒狀。小堅果球形。生於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採集】夏、秋採挖。洗淨晒乾。
【性味】《雲南中草藥》:辛甘,平。
【功用主治-山檳榔的功效】①《雲南中草藥》:祛風除濕,鎮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濕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包患處。
|
出自A+醫學百科 「山檳榔」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B1%B1%E6%A7%9F%E6%A6%94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山檳榔」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