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
A+醫學百科 >> 高等植物 |
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合稱。形態上有根、莖、葉分化,又稱莖葉體植物。構造上有組織分化,多細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體內發育成胚,故又稱有胚植物。
高等植物分為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和種子植物門
苔蘚植物門
種類、分布約23000種。通常分為苔綱(Hepati-cae)和蘚綱(Musci)兩綱。近年來不少學者主張將角苔從苔綱中分出,設角苔綱(Anthocerotae),與苔綱和蘚綱並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數生長在陰濕的環境中,如林下土壤表面、樹木枝幹上,沼澤地帶和水溪旁、牆角背陰處等,尤以森林地區生長繁茂,常聚集成片。我國約有2800種。習見種類有葫蘆蘚(Funaria)、地錢(Marchantia)、泥炭蘚(Sphagnum)等。
植物體矮小,一般高僅數厘米。生於陰濕環境。雖有根、莖、葉的分化,但其根是由單細胞或多細胞構成的假根,莖與葉分化雖明顯,但僅有輸導細胞的分化、而無維管束及中柱。生活周期中配子體佔優勢。有性世代的植物體稱為配子體,就是我們所見的具有假根、莖、葉的植物體。在配子體上形成藏卵器或藏精器,在藏卵器中產生雌配子(卵)、在藏精器中產生雄配子(精子),精子具有鞭毛,能遊動於水中。由於此時期的植物體產生配子,故此植物體稱為配子體,這一世代為有性世代。
無性世代的孢子體由受精卵經胚發育而成。孢子體由孢蒴、蒴柄及足三部分組成,足伸入配子體中吸收營養物質,蒴柄連結足與孢蒴部分起支持作用,孢蒴內由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和一次普通分裂形成孢子。由於無性世代的植物體產生孢子,故稱為孢子體。孢子落人土壤中萌發成原絲體再長成新的配子體。
這種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交替的現象稱為世代交替。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具有假根、莖、葉的分化,能營獨立生活,生活時期也長,而孢子體寄生在配子體上,生活時期短,所以苔癬植物是配子體佔優勢。這種情況,在適應陸地上生長與繁茂要比孢子體佔優勢的蕨類和種子植物差得多。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義苔蘚植物是砂磧、荒漠、凍原和裸露岩石上首先出現的植物類群之一。他們在生長過程中所分泌的酸性物質,對岩石的緩慢溶解,以及死亡後殘體的不斷堆積,年深日久,有助於岩石上土壤的形成,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故被稱為植物界的拓荒者。苔蘚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水濕的特點,特別是泥炭蘚、濕原蘚、大濕原蘚等種類,對湖泊、沼澤演替為森林有所影響。苔蘚叢生時覆蓋在土壤、岩石、林木及落葉層上,對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意義。有的種類可直接用於醫藥。如金髮蘚有清熱敗毒作用,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泥炭蘚煎服可止血,地錢可治黃膽性肝炎和肺結核等。在農業和園藝上,利用泥炭蘚等作保鮮或保青花卉、苗木、鮮果和蔬菜的包裹運輸材料及種床的覆蓋物。由泥炭蘚等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和肥料。我國科研人員研究確定,有38種蘚類植物為五倍子蚜蟲的寄主,可作為開發和擴大重要工業原料五倍子生產的資源。由於苔蘚對大氣污染物比其他高等植物敏感,分布又廣泛,且人工培育易於成活,因此可作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人採用移植法或製成苔蘚植物測定器,定時定點監測大氣污染。
蕨類植物門
現存蕨類植物約12000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多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為濕生或水生。喜陰濕溫暖的環境。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溝、岩隙和沼澤中,都有蕨類植物生活,尤以熱帶、亞熱帶地區種類繁多。我國約有2400種,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區。對蕨類植物的系統分類,分類學家的觀點尚不一致。我國植物學家秦仁昌1978年提出的觀點,被認為是更接近真正系統發育的較新的分類系體。據此,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楔葉蕨亞門(Sphenophytina)、石松亞門(Lycophytina)、水韭亞門(Isoephytina)和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是具有維管束並以孢子繁殖的植物。陸生或附生,少有水生。多為多年生草本,但在古代很多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孢子體發達,具有根、莖和葉。配子體退化成很小的原葉體,具有假根,多營獨立生活。莖多為根狀莖,僅少數直立或匍匐。根狀莖常被有鱗片或鱗毛,內部構造具有原生中柱,如松葉蕨屬(松葉蘭屬, Psi1otum);編織中柱,如石松屬(LYcopodium),管狀中狀和網狀中柱,如真蕨綱植物。
葉有小型葉和大型葉兩類。小型葉類者,葉小形,莖較葉發達,如石松綱和木賊綱的植物,大型葉類者,葉大形,單葉或分裂成羽片,如蕨綱的植物,葉脈分離或聯結,分離者有叉狀、扇狀或羽狀脈;聯結者常交織成各式網狀。有的種類,一部分葉片完全著生隱孢子囊群,稱為孢子葉或能育葉,而另一部分葉則不著生孢子囊群,稱為營養葉或不育葉。
孢子囊常集生成孢子囊群(堆)。孢子囊群的著生方式有多種,原始類型生於枝頂特化的孢子葉上而成穗狀或圓錐狀的孢子囊穗,進化的類型著方式有:邊生孢子囊群,指孢子囊群著生於羽片的邊緣,頂生孢子囊群,生於羽片頂端;脈端生孢子囊群,生於細脈先端,脈背生孢子囊群,系生於細脈中部,穴生孢子囊群,系生於羽片所形成凹穴處,也有布滿於葉背者。孢子囊群有者具蓋,有者無蓋。孢子囊群有圓形、腎形、條形等各種形狀。
孢子囊壁有由多層細胞構成(厚囊蕨亞綱)或一層細胞構成、(薄囊蕨亞綱))孢子囊壁的細胞中往往有部分細胞的胞壁不均勻增厚,它們排列成帶狀,稱為環帶。環帶有頂生,橫行中部、斜行、縱行等類型。
除古蕨類遺體在地層中形成的煤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能源外,還有多方面經濟價值。多種蕨類可作藥用。如海金沙可治尿道感染、尿道結石;骨碎補能堅骨補腎、活血止痛;用卷柏外敷治刀傷出血;用貫眾治蟲積腹痛和流感;鱗毛蕨及其近緣種的根狀莖煎湯,為治療牛羊的肝蛭病的特效藥。蕨、菜蕨、水蕨、紫萁及觀音蓮座等都可食用,許多種蕨的根狀莖中富含澱粉,稱蕨粉或山粉,不但可食,還可作釀酒的原料。石松的孢子稱石松子粉,含有大量油脂,可作冶金工業上的優良脫模劑,使鑄件表面光滑,減少砂眼。木賊的莖含矽質較多,可作木器和金屬的磨光劑。滿江紅屬蕨類通過與固氮藍藻共生,能從空氣中吸取和積累大量的氮,既是優質的綠肥,又是豬、鴨等畜禽的良好飼料。
蕨類植物的生活對外界環境條件的反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少種類可作為指示植物。如卷柏、石韋、鐵線蕨是鈣質土的指示植物,狗脊、芒萁、石松等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桫欏與地耳蕨屬的生長,指示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蕨類植物枝葉青翠,形態奇特優雅,常在庭院、溫室栽培或製作成盆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種子植物門
是植物界中最進化和最繁茂的類群。具有更為發達的孢子體,以種子繁殖。植物類型有喬木、灌木、木質藤本、草本等。根、莖和葉都很發達。內部構造有更完善的輸導束,由管胞演化成導管,由篩細胞演化成篩管並具有伴胞。中柱為真正中柱或散生中柱。
種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種子一般由種皮、胚和胚乳3部分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種子只有種皮和胚兩部分。種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體棗胚得到母體的保護,並象哺乳動物的胎兒那樣得到充足的養料。種子還有種種適於傳播或抵抗不良條件的結構,為植物的種族延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統發育過程中種子植物能夠代替蕨類植物取得優勢地位。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如杏仁)、調味(如胡椒)、飲料(如咖啡、可可)等都來自種子。
種於植物系由古代隨蕨類植物演化而來。它們的繁殖器官和形態有密切的聯繫,但所使用的術語不同。(恩格勒(H.G.A.Engler)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稱為有胚有管植物;相反地把苔蘚、蕨類植稱為有胚無管植物。但這一名稱尚未普及。)
關於「高等植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