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吻中毒
A+醫學百科 >> 鉤吻中毒 |
鉤吻中毒,病名。因誤食鉤吻出現中毒症状者。見《諸病源候論.解毒諸候》。鉤吻又名斷腸草、胡蔓藤、爛腸草、黃藤、毒根等,有劇毒。誤食後初見口咽脘腹燒灼疼痛,嘔惡流涎,吞咽困難,或腹脹腹瀉。繼則眩暈語蹇,肢麻無力,甚至抽搐驚厥,直至死亡。治宜中西醫結合救治。民間常用大量豬油或生油灌服,大劑蕹菜汁、金銀花、細葉黃梔子、茅根、動物鮮血灌服搶救。亦可用通腸解毒湯、白礬湯等。《本草綱目》卷四載解鉤吻毒藥,有薺苨汁、蕹菜汁、葛根汁、蔥汁、桂汁、白鴨血、白鵝血、羊血、雞子清、犀角汁、豬膏等,可資參考。
簡介
鉤吻又名斷腸草、水莽草、野葛、毒根、火把花、大炮葉、黃藤、胡蔓藤、大茶藥等,全草有毒。春夏季時葉之嫩芽極毒。鉤吻中毒是指因吞食鉤吻所致。以呼吸困難,甚至呼吸停頓等為主要表現的中毒類疾病。並作用於迷走神經,刺激心肌引起心率及心律改變。本病病情嚴重,搶救不及時可因肺衰而死亡。誤服嫩芽者,立即出現中毒症状,7個嫩芽或流浸膏3.5ml即可致死。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視中毒藥量大小及種類而不同。藥量小者先出現消化系統症状,繼而出現神經系統症状,藥量大者可迅速出現昏迷、嚴重呼吸困難、呼吸肌麻痹室息死亡。多在進食即刻及30分鐘發病。消化系統表現口腔及咽喉灼痛、噁心、嘔吐、腹脹痛、出現腹水。神經系統表現眩暈、眼瞼下垂、吞咽困難、四肢麻木、無力、肌震顫、言語不清、煩躁不安、昏迷、抽搐、角弓反張、死亡。呼吸、循環系統表現呼吸先快後慢,不整,呼吸衰竭;心慌,心率先快後慢,心音低,血壓下降。其它表現皮膚變黑、發熱、瞳孔散大、復視、視物不清。
診斷
診斷
1. 有誤服鉤吻的根、葉病史。
2. 發病迅速,表現神經系統症状為主,出現呼吸抑制、肌肉無力症状。
急救處理
(一)排毒1、以1:5000高錳酸鉀或2%~3%鞣酸液洗胃,洗胃後給予硫酸鎂20~30g導瀉。2、鮮羊血300ml乘熱灌,亦可用白鴨、白鵝血灌服1次或2次。
(二)解毒1、出現類阿托品作用,可用新斯的明,每次~2mg,皮下或肌肉注射,至症状消失。
(三)對症治療呼吸無力、衰竭者,立即給氧,靜脈注射可拉明、洛貝林,可交替使用,必要時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治療。
(四)中藥治療。
|
關於「鉤吻中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