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藤黃
Ténɡ Huánɡ
藤黃
別名 海藤、玉黃、月黃
功效作用 消腫化毒止血,殺蟲。治癰疽腫毒,頑癬惡瘡,損傷出血牙疳蛀齒湯火傷
英文名 Gamboge
始載於 海藥本草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又名:玉黃、月黃。為管狀或不規則的塊狀物,直徑3~5厘米,顯紅黃色或橙棕色,外被黃綠色粉霜,有縱條紋。質脆易碎,斷面平滑,呈貝殼狀或有空腔,具黃褐色而帶蠟樣的光澤,用水研和則星黃色乳劑,投火中則燃燒。氣微,味辛辣。以半透明、紅黃色者為佳,黑色者次之。

目錄

簡介

【藥 名】

藤黃【拼 音】

TENGHUANG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藤黃科植物藤黃的膠質樹脂。

【功 效】

消腫化毒止血,殺蟲。

【主 治】

治癰疽腫毒,頑癬惡瘡,損傷出血,牙疳 蛀齒,湯火傷。

性味歸經】

《海藥本草》: 「酸澀,有毒。」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熬督塗。內服:入丸劑(一次量 1~2厘)。

【用藥忌宜】

體質虛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泄瀉,甚或致死。

【別 名】

藤黃,又名:玉黃、月黃

【處方名】

藤黃、制藤黃

處方中寫藤黃指制藤黃。為生藤黃在豆腐中蒸後入藥者。

【商品名】

藤黃,玉黃,月黃。以色紅黃、斷面似蠟質、半透明、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印度、泰國。

【藥材的採收】

在開花之前,干離地約 3米處將莖幹的皮部作螺旋狀的割傷,傷口內插一竹簡,盛受流出的樹脂,加熱蒸干,用刀刮下,即為藤黃。

【拉丁名】

Garcinia morella Desv.  

植物形態

藤黃,常綠喬木,高約18米。小枝四棱形。葉對生,薄革質,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葉柄長8毫米。花單性,腋生,黃色,無柄;萼與花瓣均4片,圓形,覆瓦狀排列;雄花2~3,簇生,雄蕊多數,集合成一亞球狀肉質體,藥1室,橫裂,花絲短;雌花單生,較大,具退化雄蕊約12枚,基部合生,柱頭盾形,子房4室,平滑無毛。漿果亞球形,徑約2厘米。種子4枚。花期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於熱帶地區。  

炮製方法

原植物

制藤黃:一、先用豆腐一大塊,平鋪於盤內,中間挖一不透底的槽,將藤黃放人,再用豆腐蓋嚴,置於籠屜內,放入鍋中,將此鍋再坐於大鍋內,隔水加熱,蒸至藤黃溶化,取出,冷卻凝固,去豆腐晒乾。二、先將藤黃放入磁罐內,加入比藤黃多10倍量的鮮荷葉煎汁,將罐放入鍋中,隔水加熱40~60分鐘,至罐內溶液呈紫紅色時,倒入銅鍋內再煎,濃縮成糊狀,晒乾。(每藤黃斤約用荷 葉半斤煎法,去渣)三、將藤黃加入鮮山羊血中,置銅鍋內,加水同煮5~6小時,去山羊血晾乾。 (每藤黃1斤,用鮮山羊血半斤)  

考證

出自《海藥本草》; ①《海藥本草》:「按《廣志》雲,藤黃出鄂、岳等州諸山崖,其樹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謂沙黃,就樹采者輕妙,謂之臘草。搖今所呼銅黃謬矣,蓋以銅藤語訛也。按此與石淚采無異也,畫家及丹灶家並時用②《綱目》:「今畫家所用藤黃,皆經煎煉成者,溉之麻入。招局達觀《真臘記》雲,國有畫黃,乃樹脂,以刀砍樹枝滴下,次年收之。似與郭氏(《廣志》)說微不同,不知即一物否也。」③《百草鏡》:「藤黃出外洋及粵中,乃藤脂也。以形似筆管者良,大塊者名中屎藤黃,不佳。入藥取色撇純明看,用水蒸化,源去渣,盛瓷器內隔水煮之,水少時再添,煮於,以帛扎瓷器口,埋土中,七日取出,如此七次,晒乾用。」  

化學成分

樹汁含藤黃素,已知結構的有α-藤黃素和β-藤黃素,另含藤黃酸、異藤黃酸。種子含藤黃寧、異藤黃寧、二氫異藤黃寧、乙氧基二氫異藤黃寧、新藤黃寧。果皮含α-藤黃素。樹汁及心材含藤黃雙黃酮。  

選方

1。治一切癰腫:雄黃膽礬硼砂、藤黃、銅綠、皮硝、草烏各一兩,麝香二錢。為細末,和瞻酥為條濃口筆管大,金箔為衣,用時以醋磨濃,新筆蘸藥,塗(腫)毒四圍。數次愈。(《祝穆試效方》一筆消)②治一切無名腫毒:藤黃四兩,自蠟八兩,小磨麻油十二兩。先將油煎熟,將成珠,入水不散,再加黃、白攪習,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養之,臨用攤貼。(王玷桂《不藥良方》風氣膏)③治一切無名腫毒,及對口發背:滴花燒酒,磨藤黃敷,不住手敷之。(《救生苦海》消毒方)④治跌打損傷,腫毒危重之症,內服外敷皆效:牛黃冰片各二錢半,阿魏、雄黃各一兩,生大黃、乳香、沒藥、 兒茶天竺黃血竭、參三七各二兩。各研細末,以山羊血五錢,拌晒乾透,再磨為粉,加藤黃二兩,隔水煮透,去淨浮膩,丸如英實大,晒乾忌火烘,以黃蠟為殼包裹。臨用以一丸,陳酒送服。(《外科全生集》)⑤箍毒:五倍子(略焙)一兩,藤黃四兩,桐青少許,小粉(炒)八兩。作錠,用時醋磨塗。(《類證活人書》)⑥治一切頑癬:雞腳大黃、硫黃、雄黃、薑黃、藤黃各等分。為細末,菜油調塗患處,七日匆洗浴。(《綱目拾遺》五黃散)⑦治額痢頭:藤黃一錢,枯礬一錢,輕粉五分,明雄五分。共研細末,用麻油四兩,黃白蠟各三錢,熬桔收冒。先剃淨頭髮,後用明礬川椒各一錢五分,煎水洗淨患區,最後塗上藥膏,每日塗一次,至愈為止。〔《江蘇中醫》(5):27,1961〕⑧治刀斧木石傷及湯火傷,竹木刺入肉,一切諸傷:真麻油一廳,藤黃八兩,自蠟八兩。先將油人銅鍋,次將藤黃捶碎熬透。以麻布濾去渣,加入自蠟,至滴水成珠為度,貯磁罐。其冒夏老冬嫩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取效。(《綱目拾遺》神效膏)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其種子衣中的色素-藤黃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體外的有效濃度為1:10000;對若干真菌、草分支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效力很弱,對大腸桿菌亦無效。新藤黃寧也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異構體(異藤黃寧及異新藤黃寧)的抗原蟲作用較其母體有效(藤黃寧或新藤黃寧通過腸管時可異構化)。

藤黃素在體外對非致病性原蟲有抑制作用,特別是β-及γ-藤黃素效力較強。抗原蟲與抗菌作用,並不平行。α1-及γ-藤黃素在各方面(如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之能力、對小鼠人工感染葡萄球菌的保護作用、在血清金屬離子存在時的反應、對熱及酸鹼度的穩定性等)皆與α-及β-藤黃素相似

②其他作用與毒性

β-及α1-藤黃素在超過治療量時可引起小鼠腹瀉(β-藤黃素致瀉力更強)。對小鼠的急性毒性(半數致死量,毫克/公斤)為:α1-廣及γ-藤黃素皮下注射均為277;腹腔注射分別為87.1及77.18;靜脈注射分別為108.4及108,這些數值與α2-及β-藤黃素的毒性相差甚微。  

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藤黃素、藤黃酸、異藤黃寧、新藤黃寧等。藤黃生品及各炮製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醇溶液對綠膿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藤黃酸對多種腫瘤顯示較強的抗腫瘤活性,並在有效劑量範圍內毒副作用比較小,對腫瘤細胞的抑制有非常高的選擇性,能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而對正常動物造血系統免疫功能沒有影響,這是目前腫瘤化療藥物所不具備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亦顯示,藤黃酸在腫瘤組織中有較高的分布和較長的持續時間。藤黃酸為廣譜抗腫瘤藥,對多種腫瘤有顯著療效,尤其對消化系統腫瘤的療效較佳。  

功用主治

消腫,化毒,止血,殺蟲。治癰疽腫毒,頑癬惡瘡,損傷出血,牙疳蛀齒,湯火傷。

①《海藥本草》:"主蚛牙蛀齒,點便落。"

②《綱目拾遺》:"治癰疽,止血化毒,斂金瘡,亦能殺蟲。"

③《現代實用中藥》:"為峻下劑,治絛蟲水腫。"  

用法與宜忌

用法與用量 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熬膏塗。內服:入丸劑(一次量1~2厘)。

宜忌 體質虛弱者忌服,多量易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泄瀉,甚或致死。

關於「藤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