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葉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維生素 >> 葉酸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5.10.1 結構與性質

葉酸亦稱蝶醯谷氨酸,他的結構式如圖5-30。為黃色結晶,不溶於冷水,但其鈉鹽很容易溶解。在PH4以下被分解為其組成物:蝶啶(pteridine)、對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在PH5以上比較穩定。他不存在於自然界中也無生物活性;但為具有生物活性的葉酸鹽(floate)的前體。從病毒到人都需要葉酸鹽,它是-碳化合物轉移的中間體。將葉酸鹽必須有下列三點:①將吡嗪環還原為二氫及四氫葉酸兩種形式。二氫葉酸(dihydro  folate,fh2)在哺乳類動物中組織中的二氫葉酸還原酶作用,在NADPH參與下,還原為四氫葉酸(teetahydrofolate,THFP);②將谷氨酸的數目增多,可增到7個;③在N5或N10處聯結1-C基團。有些葉酸鹽類似物如氨基蝶呤氨甲蝶呤等能與二氫葉還原酶發生不可逆的結合,阻止了四氫葉酸的生成,從而抑制了1-C基團的轉移。

葉酸和四氫葉酸的結構式


圖5-30 葉酸和四氫葉酸的結構式

5.10.2 代謝

食物中葉酸鹽為谷氨酸結合型者,在消化道內被上皮細胞溶酶體結合分解成單谷氨酸,再還原至THFA,才被小腸吸收。在血及組織液中主要為N5-甲基THFA。在細胞內者以多谷氨酸形式貯存。體內儲存約5~10mg,其中一半儲存於肝內,但通過細胞壁運輸時,被血漿或組織中結合酶所分解。血清中有兩種葉酸鹽結合蛋白,一種結合量大但親和性較小;另一種結合最小但親和性大。前者為白蛋白,後者為β-球蛋白。血清中結合蛋白對氧化型葉酸鹽(FH2)的親和力較還原型者(THFA)要大,可能由於把氧化型的運輸至肝內加以還原。血清中葉酸鹽含量男女成人兒童之間無區別,但孕婦中結合能力增加,血清葉酸鹽含量較高。新生兒的血清結合能力高,血清及紅細胞中葉酸鹽水平都是最高的。

體內的葉酸鹽與細胞蛋白結合,或在細胞膜上,或在細胞內。

(1)細胞膜上結合蛋白 小腸上皮細胞膜脈絡膜,肝、腎細胞膜上都有這種蛋白。腎中結合蛋白可能與腎小管葉酸再吸收有關。腹腔注射[3H]葉酸鹽後0.5h,放射性在核及微粒體膜上,但稍長時間後,大多數葉酸鹽與細胞漿粒線體的蛋白相結合,葉酸鹽為還原型及含多谷氨酸,這個現象說明葉酸首先與質膜上的蛋白相結合,而進入到細胞內。

在腦脈絡叢的質膜中,也有可以與葉酸結合的蛋白。他與N5-甲基THFA)與蛋白相結合。在肝中也有結合蛋白,主要在肝的粒線體及胞漿部分。胞漿部分的蛋白用交鏈葡萄聚糖膠G-150柱層析法分成三部分,即FBP-CⅠ、FBP-DⅡ及FBP-CⅢ。粒線體部為MFBP。結合的葉酸為多谷氨酸者的,未結合者為單谷氨酸者。FBP-CⅡ部分在肝中最多,其次為腎。葉酸鹽供應不足時,其蛋白量不減,未結合之葉酸鹽減少較多,結合者減少較少。MFBP,進一步用DEAE-纖維素層析法可分成二部分:一部分與2甲基甘氨酸脫氫酶相結合;另一部分與四基甘氨酸脫氫酶相結合。但是否參與這些酶的反應,尚待進一步探討。

葉酸鹽在尿中及膽汁中排出。排出物在尿中主要為乙醯氨基苯甲醯谷氨酸(Acetamidcbenzoyglutamicacid),但也觀察到注射標記的葉酸鹽後,大部分放射活力從膽汁中由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排出,其性質尚不明了。

5.10.3 生理功用

THFA可攜1C基團,他是1C基團轉移的中間物。

(1)絲氨酸與甘氨酸的轉變 絲氨酸通過轉羥甲基酶作用,將β碳原子轉移至THFA上,並脫去一分子水,形成亞甲基THFA及甘氨酸,這個反應為可逆的,也可由甘氨酸合成絲氨酸。

(2)組氨酸中間代謝上的作用 組氨酸中間代謝產物N-亞氨甲基谷氨酸與THFA作用,生成N5-亞氨甲THFA及谷氨酸。

(3)高半胱氨酸與N5-甲基THFA作用合成蛋氨酸及THFA,在此反應中需要維生素B12參加,先將N5-甲基THFA高半胱氨酸轉移酶上,然後再轉移到高半胱氨酸上合成蛋氨酸,同時將N5甲基THFA變成了THFA。

(14)嘌呤的合成 從5-磷酸核糖焦磷酸起始,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生成嘌呤核苷酸,其中有些步驟需要THFA衍生物將1-C基團轉移,即嘌呤的2,8位C來源於THFA衍生物所攜帶的1-C基團。

(5)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胸腺嘧啶核酸尿嘧啶核苷酸,通過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hymidytesynthetase)作用,以維生素510亞甲基THFA為甲基供體轉變而來。這個反應中所生成的FH2,為FH2還原酶催化,由NADPH供給氫,還原為THFA。

葉酸鹽的缺乏導致巨紅細胞貧血,這種形態上的改變,可能由於葉酸鹽缺乏影響核酸代謝,尤其是對胸腺嘧啶合成的影響所致。胸腺核苷酸為DNA合成的關鍵。細胞中有胸腺嘧啶激酶,可使細胞攝入已形成的胸腺嘧啶。這一途徑對重新利用細胞破壞後分解出來的胸腺嘧啶提供可能性,但為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所抑制。若將脫氧尿嘧啶加入到正常骨髓細胞培養基中,由於可以合成胸腺嘧啶,因而抑制了已有的胸腺嘧啶納到DNA。巨紅細胞性貧血病人不能由尿嘧啶合成胸腺嘧啶,因此,不能抑制已有的有胸腺嘧啶的納入。這個試驗說明了正常人的骨髓細胞功能與患者不同,以及葉酸鹽缺乏所導致的巨紅細胞貧血的可能發病機理。

5.10.4 來源

葉酸鹽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動物物中都有。肝、腎、綠葉蔬菜、土豆、麥麩等含量豐富,但在自然界中為多谷氨結合型者。在烹調中及暴露於空氣及光中易被破壞。在長時間烹調或作罐頭的過程中,可破壞50~95%。牛乳可用巴氏消毒法毒後,含量約為168.9nmol/L,但煮沸1min,損失2/3。加入維生素C鈉鹽可以預防破壞,亦有利於葉酸的還原。

5.10.5 需要量

葉酸趙最低需要量為50μg,嬰兒50μg,1~3歲μg、4~6歲μg,7~10歲μg、孕婦800μg。FAO/WHO提出供應量為:成人200μg(完全吸收情況下)、嬰兒50μg、兒童100μg、孕婦400μg、乳母6~8倍。出生時紅細胞中葉酸衍生物濃度最高,早產嬰兒沒有正常新生兒高。在懷孕最後幾周內及哺乳期從母體運輸至胎兒的量增多,乳中也有葉酸鹽結合蛋白,有利於葉酸鹽從母親血液中輸入至乳中,在乳中葉酸鹽與蛋白結合,使其不易為腸道細菌所利用,便於嬰兒吸收。所以妊娠末期,乳母需要量增加,生長期兒童及青春期葉酸需要量都增加。

由於葉酸供應不足,妊娠末期產娠早期易有巨紅細胞型貧血。某些藥物及葉酸類似物如抗癌藥4-氨基-N10-甲基-葉酸(methotrexate,MTX)及抗瘧藥2,4-二氨基-5-(氯苯基)-6-乙基嘧啶(pyrimethamine),都對葉酸鹽有拮抗作用。美國禁止使用大劑量葉酸,不得超過400μg。由於他雖可以治療維生素B12神經疾患,為了避免大量葉酸可以掩蓋維生素B12之不足,所以不主張用大量的葉酸。

參看

32 維生素B6 | 維生素B12 32
關於「營養學/葉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