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瘺管

(重定向自耳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itb.jpg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常見的耳科疾病。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樣結節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溝封閉不全所致。瘺管是一種可有分枝而彎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於耳輪腳前上方。管腔蓋有復層鱗狀上皮,腔內含有鱗屑物,擠壓瘺口周圍,偶有少許粘稠皮脂腺樣物自瘺口溢出。一旦感染,則紅腫痛而化膿,可反覆發作。本病屬外顯不全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

第一鰓溝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遺迹。瘺口:常位於耳輪腳前。瘺管:可分支,管壁襯以鱗狀上皮,管內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感染時形成具有臭味的分泌物,反覆感 染可形成囊腫膿腫。  

目錄

臨床表現

(1) 無症状,或擠出少許粘液、皮脂樣物。

(2) 感染時,局部腫痛,化膿;反覆感染可形成膿瘺或瘢痕。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五官科  

疾病描述

先天性耳前瘺管為第一鰓溝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痕迹。是常見耳科疾病之一。據國內統計,單側多於雙側。約4:1。且女多於男。瘺口常位於耳輪腳前,瘺管可具分支,管壁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出具臭味的分泌物。若反覆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瘺管的分支除個別深達鼓溝或向後達乳竇表面者外,一般均較短。  

症状體征

常無症状。便於擠壓時,可有少許黏液或皮脂樣物從瘺口溢出。感染時,局部可腫痛或化膿,反覆化膿干者,局部可形成膿瘺或裂痕。  

疾病病因

為第一鰓溝在胚胎期融合不全,因感染腐敗可排出具臭味的分泌物。  

病理生理

瘺口常位於耳輪腳前,瘺管可具分支,管壁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出具臭味的分泌物。若反覆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  

診斷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  

診斷依據

1.耳輪腳前有瘺口,常無症状。

2.擠壓瘺口周圍可有少許白色積存物流出。

3.感染時局部紅腫熱痛或形成膿腫。反覆感染則形成膿瘺或皮膚疤痕。  

治療方案

無症状者不需治療,若有感染化膿,應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療,或膿腫切開引流,局部換藥等治療,待感染控制,局部痊癒後,再行瘺管切除術,術前注入少許美藍於瘺管內,並將探針談如管腔作為引導。然後將瘺管黑或者其分支一次徹底切除。若遺留部分瘺管感染複發,再行手術即甚困難。

先天性耳前瘺管日常生活衛生如何做?

首先我先聲明,我是先天性耳前瘺管者,對此我首先批評一下一些人寫關於先天性耳前瘺管的時候都喜歡稱呼患者。先天性耳前瘺管者並非患者。

我今年29歲,從小得益有人指導,從小到大,我沒有發生有什麼感染。在這裡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的。

(1)洗髮不要到髮廊去洗,最好自己洗,用冷水熱水洗都沒有問題,洗髮的時候會有少許水進入瘺管,洗完頭髮之後,你用拇指食指捏擠瘺管,把水和白色排泄物擠出清理乾淨,你用乾淨衛生的吸水紙巾擦乾淨,然後用熱水燙毛巾(也不要太熱),用毛巾把耳前瘺管口的異臭排泄物擦乾淨。每天洗頭,每天就保持清理一次。瘺管裡面的排泄物滿的話,會滲出來,因為有異臭,影響工作生活,所以最好要每天都要根據我這個辦法清理一下,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感染過。

(2)去游泳也不要怕不衛生的水進來瘺管里感染,同樣,游泳上來洗頭,清理瘺管排泄物,搞好衛生。

最後,無症状的人最好不要手術人工切除干預這個性狀,無病症狀的生物性狀的存在有它的理由。根據我個人的感受,瘺管排泄物並非是一般人所說的感染物,排泄物更多的是自己本身的排泄廢物(顏色為乳白色),從瘺管可以更快地排出,生物體給了我們這類人這個性狀,我可以更快地把身體的這些獨特的廢物排出來,而不是通過體循環多個環節排出,人類日益思考,腦部新陳代謝廢物也要更快排出,生命進化方嚮應該如此。為什麼第一鰓溝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遺迹而形成瘺管?這更多的因素是基因控制,基因表達和常人不同而致,生物的進化性狀,很多有它的存在道理,基因表達的不同,促使先天性耳前瘺管者需要一條瘺管排泄自身的排泄物,你把瘺管切除了,對於身體的特殊性,哪身體產生這些廢物毒素往哪裡排泄呢?這個是醫學一直爭論的問題,無症状的人建議最好不要手術人工干預這個性狀。有症状感染的不僅要做好個人衛生還要及時就醫。  

中藥治法

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青天葵10 蒲公英20 野菊花20 金銀花15 柴胡6 白芷6 丹皮10車前草15 川連8 皂角刺12

[加減]:

(1)傷口未潰爛,加山甲10

(2)傷口已潰爛,加桔梗10 當歸6 薏苡仁24  

用藥原則

1.合併感染者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

2.反覆感染形成膿瘺者,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包括新特物藥)。  

保健貼士

就診指南:

1、若無感染史者,不必處理。

2、在急性感染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對已形成膿腫者,則應先切開引流

3、有感染史者可待感染控制後,行瘺管切除術。

4、飲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海鮮魚蝦。  

專家提示

本病是先天性疾病。無症状時不須治療。繼發感染時,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對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本病有反覆發作趨向,因此,控制感染後,應當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將瘺管徹底切除,以免複發。  

耳前瘺管的主要症状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耳前瘺管或稱先天性耳前瘺管,為胚胎期第一腮溝的遺迹。多單側發病。瘺口常位於耳輪前腳,瘺管可形成分支或樹叉狀,管內表面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樣分泌物。本病一般常無症状,偶爾在擠壓時有少量粘液或粘膿從瘺口溢出;感染時,局部可紅腫疼痛或形成膿腫,或膿性分泌物增多;反覆感染化膿者,局部可形成膿瘺或瘢痕。一般來說,無症状者不需要治療。若有感染化膿,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如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肌肉注射(注意做過敏試驗);或紅霉素,每次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排膿引流,局部清潔消毒碘伏紗條換藥;待紅腫消失,感染控制後可行瘺管切除術,務必一次徹底切除,否則遺留部分瘺管感染複發,再行手術效果甚差。

中醫認為本病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胎毒內蘊而形成。若感染反覆發作,常流膿液,治宜益氣養血,補托排膿。可用托里消毒散加減治療,常用藥物有:黃芪15g,党參12g,白朮12g ,熟地黃15g,白芍12g,當歸12g,金銀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連翹15g等,水煎服。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紅升丹藥捻插入瘺口,儘可能內伸,外敷生肌玉紅膏,隔天換藥1次。飲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海鮮魚蝦。

關於「先天性耳前瘺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