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蒿枝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紅蒿枝
Hónɡ Hāo Zhī
別名 小紅蒿
功效作用 清利濕熱解毒利咽涼血止血。主濕熱瀉痢小便淋痛;咽喉腫痛吐血衄血
英文名 all-grass of Purple Cyathocline
始載於 紅河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紅蒿枝

【出處】 《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 Hónɡ Hāo Zhī

【別名】 小紅蒿(《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菊科植物杯菊全草。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晒乾。

【原形態】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具香氣。莖紫紅色,上部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呈互生狀分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深裂,並具重鋸齒,兩面被毛。頭狀花序小,排列成圓錐狀頂生;總苞半球形,苞片2~3列;花紫紅色,熟後黃色,緣花雌性,絲狀,2齒裂;盤花兩性,5裂。瘦果細小,長橢圓形,平滑。種子無冠毛。

【生境分布】 生於田邊,溝邊潮濕處。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涼。"

【功效與作用】 ①《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治急性胃腸炎,痧症,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②《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截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4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咽峽炎肺炎,術後感染:干紅蒿枝三至五錢。水煎服。

②防治流感:干紅蒿枝三錢,白茅根二錢。水煎服。

③防治瘧疾:干紅蒿枝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煮大鍋藥服。(①方以下出《紅河中草藥》)

④治吐血,鼻衄:小紅蒿、地管子。水煎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紅蒿枝

【出處】 出自《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 Hónɡ Hāo Zhī

【英文名】 all-grass of Purple Cyathocline

【別名】 小紅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ex D. Don) O.Kuntze [ Tancetum purpurem Buch.-Ham.ex D.Do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晒乾。

【原形態】 杯菊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有香氣。莖直立,帶紫紅色,自基部分枝,全株被粘質長柔毛,枝端或花序下有較密的長柔毛。單葉互生;無葉柄;葉片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2.5-12cm,二回羽狀分裂,羽裂片稀疏或密集,羽軸上常有大小不等的櫛齒,基部一對裂片擴大,耳狀,抱莖,兩面均被毛。頭狀花序小,多數或少數在分枝頂端排列成短圓錐狀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徑約2mm;苞片2層,邊緣膜質;花托杯狀,裸露;外圍有多層結實雌花,花冠線形,紅紫色,先端2齒裂;盤花兩性,通常不結實,花冠無冠毛。花、果期近全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田邊、路旁及溝邊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 含桉葉內酯(eudesmanolide),異狹葉依瓦菊素(isoivangustin),6α-羥基-(14),10(15)-愈創木二烯-8α,12-mw sgxj[6α-hydroxy-4(14),10(15)-α-hydroxy-4(14),10(15)-gua-ianolide][2]。

【藥理作用】 紅蒿枝揮髮油有驅絛蟲鉤蟲的作用[1]。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與作用】 清利濕熱解毒利咽涼血止血。主濕熱瀉痢小便淋痛;咽喉腫痛;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治急性胃腸炎,痧症,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2.《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截瘧。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紅蒿枝」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