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根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紅根草 | 中藥圖典 |
紅根草 Hónɡ Gēn Cǎo |
|
---|---|
別名 | 紅根子、紅地膽、根下紅、關公須、落地紅、關羽須、土活血、小活血 |
功效作用 | 散風熱,利咽喉。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腸炎腹瀉,腹痛,痢疾。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紅根草,中藥名。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埔鼠尾的帶根全草。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中國植物志》記載:「廣西用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腹瀉,腹痛,感冒。」 現代研究,紅根草還具有抗腫瘤的功效。此外,尚有報春花科同名植物紅根草。
目錄 |
基本信息
中藥名 紅根草
原植物 Salvia prionitis Hance(黃埔鼠尾)
來源 為唇形科 鼠尾草屬植物黃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鮮用或晒乾。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黃埔鼠尾
化學成分
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紅根草鄰醌(saprorthoquinone),隱含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丹參新酮(miltirone),丹參新醌(danshenkinkun)B、D,去氫丹參新酮(dehydromiltirone),紅根草對醌(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內酯(sapriolactone),丹參酚酮(salvinolone),丹參酚內酯(salvinolactone),4-羥基紅根草對醌(4-hydroxy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素(salvonitin),3-酮紅根草對醌(3-ketosapriparaquinone),鼠尾草呋萘嵌苯(salvilenone),3-羥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3-hydroxxysalvilenone),銀白鼠尾草二醇(arucadiol),總狀土木香醌(royleanone),柳杉酚(sugiol),彌羅松酚(ferruginol),紅根草種素(prionitin)。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紅根草中的紅根草含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1μg/ml 時抑制率可達92.7%.紅根草對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也有明顯的細胞毒性,根部的紅根草內酯體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細胞的作用,ED50分別為2.80μg/ml 和1.68μg/ml。
抗菌作用
紅根草含醌100-1000μg/ml 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村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拮抗作用。
其他作用
紅根草水煎劑0.4g在體外抗凝試驗中表現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紅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後1.5h、3h,均見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極顯著提高。藥物以3mg(生藥)/ml 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中藥藥性
性味
⑴《中華本草》:微苦;性涼。
⑵《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平。
功效主治
疏風清熱;利濕;止血安胎。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咳喘;咽喉腫痛;肝炎脅痛;腹瀉;痢疾;腎炎;吐血;胎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9g,每日2次。
其它相關
同名植物
紅根草(學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又名散血草、大田基黃、紅腳蘭(廣東),紅頭繩(浙江),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100-1150米的溝邊,田邊等低濕處。產於我國中南、華南、華東各省區。民間常用草藥,功能為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治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痛經、白帶、乳腺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
|
關於「紅根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