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懸鉤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粗葉懸鉤子 | 中藥圖典 |
粗葉懸鉤子 Cū Yè Xuán Gōu Zi |
|
---|---|
別名 | 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濕,止血,散瘀。主肝炎,痢疾,腸炎,乳腺炎,口腔炎,行軍性血紅蛋白尿,外傷出血,肝脾腫大,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
英文名 | root or leaf of Roughleaf Raspberry |
始載於 | 《常用中草藥手冊》 |
毒性 | |
歸經 | 胃經、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淡 |
Rubus alceaefolius Poir
【異名】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葉。
【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胺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蘇氨酸(threonine)0.281,絲氨酸(serine)0.297,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纈氨酸(valine)0.385,蛋氨酸(methionine)0.047,異亮氨酸(isoleucine)0.328,亮氨酸(leucine)0.483,酪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賴氨酸(lysine)0.304,組氨酸(histidine)0.230,精氨酸(arginine)0.377,脯氨酸(proline)0.410。
果實含維生素C10.63-11.71mg/100g,維生素B1 0.69μg/g,維生素B2 0.95μg/g,維生素E74.76μg/g,維生素A痕量。果實(mg/g,干基)含鉀2.1667,鈣0.738,鎂0.4895,鋅(μg/g):27.5952,鐵(μg/g):49.6190,硒(μg/g):0.0408。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2000m的向陽山坡、山谷雜木林內或沼澤灌叢中以及路旁岩石間。
【植物形態】粗葉懸鉤子,攀援灌木;全株密被銹色絨毛,枝、葉柄和花序柄有小鉤刺。單葉互生,心狀卵形或心狀圓形,大小很不相等,直徑5~15厘米,不規則的3~7淺裂,裂片通常圓鈍,有不規則的小齒,基部耳廓狀心形,上面綠色,被粗毛及圓泡狀小凸起點或平坦,下面淺黃帶綠色,密被灰色或銹色綿毛及長柔毛,葉脈銹色,基出脈5~7條;葉柄長3~4厘米;托葉大,2枚,羽狀深裂或不規則撕裂。花白色,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少數為腋生頭狀花束,有淡黃色絨毛;苞片大,似托葉。聚合果近球形,徑約1.5厘米,肉質,熟時鮮紅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生於山坡、丘陵、路旁、曠野灌木叢中。分布廣西、廣東、福建、湖南、貴州、江西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功用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瘀,清熱止血。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乳腺炎,外傷出血,口腔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觀察71例因吃咸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惡寒發熱、腹痛、上吐下瀉及失水;部分病例有血便,2例輕度休克。經用粗葉懸鉤子1.5兩、生薑0.5兩(老幼及病輕者酌減)煎服後,全部治癒。其中服1劑治癒者66例,服2劑痊癒者6例。(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關於「粗葉懸鉤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