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乳腺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疾病 >> 乳腺癌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乳腺癌很常見,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而居女性癌瘤的第二位,近年來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常發生於50歲左右的婦女,20歲以前很少見。患者女性親屬中乳腺癌的發病率高於常人2~3倍。其發生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可能與雌激素長期作用有關。本癌半數以上發生於乳腺外上象限,其次為乳腺中央區和區上象限。

【類型】

乳腺癌形態結構十分複雜,類型很多。一般根據組織發生和形態結構而將其分為導管癌小葉癌和特異性癌三大類型:①導管癌,較多見,來源於乳腺導管系統,特別是末梢導管,包括非浸潤性導管內癌及浸潤性導管癌;②小葉癌,較少見,又稱腺泡內癌,來源尚未完全確定,有人認為系起源於肌上皮細胞,也有人認為發生於小葉內導管,包括非浸潤性的小葉原位癌及浸潤性小葉癌;③特殊型癌,少見,為具有特殊形態結構的一類乳腺癌,如粘液癌大汗腺樣癌、腺樣囊性癌鱗狀細胞癌及炎性癌等。

(一)導管內癌

多發生於乳頭乳暈周圍,近半數病人在局部可捫及大小不等的腫塊或境界不清的肥厚組織。腫塊與皮膚無粘連。部分病人表現乳頭溢液。由於癌在導管內生長並充滿導管腔,致使導管擴張,因而在切面上可見導管為條索狀(縱切)或小結節狀(橫切),灰白色或黃灰色,擠壓之可從導管中擠出蠕蟲樣的半固體性物質。鏡檢癌細胞位於擴張的導管內,基底膜完好。癌細胞大小形狀不一,細胞分化程度各例不等,分化較高者,核分裂像少見;分化較低的病例,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其組織結構多樣,癌細胞可在擴張的導管內排列成實心團塊、乳頭狀、篩狀、小管狀,部分病例在管內實體細胞團中央可發生大片壞死,稱粉刺性管內癌。

(二)浸潤性導管癌

由導管內癌發展而來,為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乳腺癌的50%~80%,以40~60歲婦女為最多見。

【病變】

肉眼觀,腫塊一般較小,直徑多為2~3cm,質硬,邊緣不整,常可見到灰白色癌組織呈放射狀侵入鄰接纖維脂肪組織內。如果癌瘤位置淺,則可侵犯皮膚,與皮膚粘連並導致皮膚出現不規則淺表微小凹陷,呈橘皮樣外觀;如累及乳頭,可出現乳頭回縮、下陷現象(圖13-25)。鏡檢,組織形態多樣,癌細胞組成實體團塊或腺樣結構,兩者常混合存在。其中多數病例主要由實體癌細胞團組成,稱為實體癌。一般根據實體癌的癌實質與纖維組織間質比例的不同,又將其分為單純癌(simple carcinoma),實質與間質量大致相等(圖13-26);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癌實質少而間質多;和不典型髓樣癌(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癌實質多而間質少,間質內常無淋巴細胞浸潤(圖13-27),癌細胞常呈多形性,核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易見。

乳腺癌


圖13-25 乳腺癌

切面癌組織灰白色,較大的腫塊左側形成衛星結節;乳頭略下陷

浸潤性導管癌(單純癌)


圖13-26 浸潤性導管癌(單純癌)

癌細胞和間質量大致相等

乳腺髓樣癌


圖13-27 乳腺髓樣癌

癌細胞排列成片團狀,間質少

(三)小葉原位癌

一般發生於絕經前婦女。臨床上一般摸不到腫塊,也無症状。標本肉眼觀與一般小葉增生不易區別。鏡檢,癌變小葉體積增大,但小葉輪廓尚保存,小管高度擴張,其中充滿單一鬆散排列的癌細胞。癌細胞呈圓形,大小形狀較為一致,核圓形及卵圓形,核分裂像很少。基底膜完整。小葉原位癌經過一定時間可發展為浸潤性小葉癌。

(四)浸潤性小葉癌

由小葉原位癌突破小管或末梢導管基底膜向間質浸潤所致。在大體上很像硬癌,腫塊不規則盤狀,與周圍乳腺組織的邊界不清。鏡檢的特徵是癌細胞排列鬆散,呈條索狀;有時為分散的單個癌細胞浸潤於成束的纖維組織之間,這些細胞並無組成小葉的痕迹。癌細胞小或中等大小,多呈圓形、橢圓形或梭形,細胞的大小及染色較一致。有時可見從小葉原位癌向浸潤性小葉癌過渡的形態。

(五)典型髓樣癌

較少見。腫塊體積常較大,直徑4~6cm或更大,邊界較清楚,質鬆軟,灰白色,常雜以灰黃色或暗紅色壞死出血區。鏡下,癌實質多,間質少。癌細胞較大,圓形、卵圓形,胞漿嗜鹼性,核大,染色質豐富,核仁不明顯,分裂像較多。間質纖維組織稀少,其中常有淋巴細胞浸潤。

本癌一般生長較慢,腋窩淋巴結的轉移較少也較晚。預後比浸潤性乳腺癌為佳,根治術後5年存活率近70%。

參考

32 乳腺結構不良 |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32
關於「病理學/乳腺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