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鰻
Hǎi Mán
別名 海鰻鱺、鰻魚、慈鰻、狷狗魚、慈鰻鱺、狗魚、狗頭鰻、勾魚、即勾、狼牙鱔、尖嘴鰻、烏皮鰻、九鱔、門鱔、鰻、即釵、海鱔、麻魚、港漫、狼牙、黃鰻、赤鰻
功效作用 主治食欲不振海鰻1條,浸酒內,待其醉死,同酒炖食。外用治皮膚惡瘡,癬疥。
英文名 Pike eel
始載於 日華子本草
毒性 有毒
歸經 肺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海鰻

【拼音名】 Hǎi Mán

【別名】 海鰻鱺、鰻魚

【來源】 鰻鱺目海鰻科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 (Ferskal),以全魚入藥。

【生境分布】 南海、東海、渤海。

化學成份】 海鰻的魚鰾中含蛋白質、脂肪及膠體物質;膽汁中含膽酸、甘膽酸和牛磺膽酸

【性味】 甘、平。

【功效與作用】 主治食欲不振:海鰻1條,浸酒內,待其醉死,同酒炖食。外用治皮膚惡瘡,癬疥。

【備註】 腦、卵巢脊髓中含卵磷脂腦磷脂神經磷脂膽固醇,是提取卵磷脂和腦磷脂的原料。(供臨床應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海鰻

【出處】 《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 Hǎi Mán

【別名】 慈鰻、狷狗魚、海鰻鱺、慈鰻鱺、狗魚(《日華子本草》),狗頭鰻(《隨息居飲食譜》),勾魚、即勾、狼牙鱔(《黃渤海魚類調查》),尖嘴鰻、烏皮鰻、九鱔、門鱔(《中國動物圖譜.魚類》)。

【來源】 為海鰻科動物海鰻

【原形態】 身體細長,前部為圓管狀,尾部側扁,向後逐漸變細。體長50厘米以上。頭長而前部尖銳。吻長而尖,尖端圓而膨大,其後有一深凹。上頜長於下頜。眼大,近圓形,位於頭的兩側,無活動的眼緣。口裂大,口角遠超過眼後緣。前鼻孔為短管狀,位於吻端凹部後方,後鼻孔不成管狀,位於眼前中邢。舌不能活動。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兩側均為3行。上頜前端有大形犬牙8~16個,下頜前端有大犬牙6~7個。下領外行牙不向外方傾斜,口閉合時不露出口外。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後各有一個小牙尖。體無鱗,有側線。背鰭起點於鰓孔上方稍向前處;臀鰭起點於肛門後方;背、臀鰭在後方和尾鰭相連接。有胸鰭。無腹鰭。全體灰色,下方稍淡,背、臀鰭邊緣黑色。

【生境分布】 棲於近海。晝伏於泥穴或岩礁裂縫中,夜出覓食。分布我國沿海一帶,多見於東、南海,北方慚少。

【性味】 ①《日華子本草》:"平,有毒。"

②《綱目》:"甘,平,有毒。"

【功效與作用】 ①《日華子本草》:"治皮膚惡瘡,疥,匿,痔瘺。"

②《綱目》:"主治同鰻鱺。"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海鰻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1.《日華子本草》:海蟹,生東海。類鰻鱺而大,功用相同。

2.《綱目》:按李九華雲,狗魚暖而不補,即此。

3.《隨息居飲食譜》:鰻鱺產海中者,形大性同,多腌為臘,瘡痔家宜食之,余病並忌。

【拼音名】 Hǎi Mán

【英文名】 Pike eel

【別名】 鰻、海鰻鱺、慈鰻鱺、狗魚、勾魚、即釵、狼牙鱔、尖嘴鰻、烏皮鰻、九鱔、門鱔、海鱔、麻魚、港漫、狼牙、黃鰻、赤鰻、鰻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鰻科動物海鰻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al)

採收和儲藏:海鰻肉每500g含蛋白蛋60.2g,脂肪9.5g,碳水化合物0.4g,並含鐵、鈣、磷。含蛋白質、脂肪、膠體物。腦、卵巢含腦磷脂(cephaqlin),神經磷脂(neurophoshatide),膽甾醇(cholesterol)。膽汁含膽酸(cholic acid),甘膽酸(glycocholic acid)及牛磺酸(taurine)。皮粘液含蛋白毒素(proteinaceous toxin)。全魚還含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原形態】 海鰻,體長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鉤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於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均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為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後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於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後方和尾鰭連接。體背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棲息於底質為江澤沙泥或岩礁的海區,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為食。產卵期在4-7月;南海於6-7月,懷卵量100萬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育過程中能變態。有季節性回遊,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於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肺;肝;腎經

【功效與作用】 補虛損;潤肺祛風通絡;解毒主病後、產後體虛;遺精貧血神經衰弱氣管炎面神經麻痹骨節疼痛;急性結膜炎;瘡;痔瘺

【用法用量】 內服:炖食,適量。外用:適量,鮮血塗,或將鮮血滴於吸水紙上,陰乾,貼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皮膚惡瘡,疥,疳NI,痔瘺。

2.《綱目》:主治同鰻鱺。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海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