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鱔
Hǎi Shàn
別名 海黃鱔
功效作用 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主痔瘡無名腫毒胸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出血
英文名 ripple Moray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 Hǎi Shàn

【英文名】 ripple Moray

【別名】 海黃鱔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鱔科動物波紋裸胸鱔、網紋裸胸鱔等的血、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Gymnothorax undulatus(Lacepede)2.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邱,殺死取血,或將全體焙乾或煅炭備用。

【原形態】 1.波紋裸胸鱔,體扁長,體長可達150cm。頭中大,側扁。吻短鈍,眼小,橢圓形。口大,平裂,兩頜均窄長,上頜牙1行,12-250個,呈鋸齒狀排列,前數牙呈大型錐狀稍鍘扁。下頜牙18-30個,扁尖。頜間骨牙1行,為較大犬牙,中間有可倒性牙36個。犁骨牙1行,細小。鰓孔小,裂縫狀。體無鱗,皮膚光滑,完全裸露。側線孔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前上方,後端與尾鰭相連尾鰭又與臀鰭相連。無胸鰭。體、鰭均赤褐色或暗褐色。具淡黃或黃白色網狀、波狀及橫列狀紋。殿鰭具黃色狹邊。吻黑色。口角具1小黑點。

2.網紋裸胸鱔,體細長,側扁。一般體長25-43cm。吻短。眼小而圓。口大,兩頜等長或上頜稍突出,兩頜與犁骨的牙均為1行,牙扁尖。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相互連接,無胸鰭,被有較厚皮膜。體白色,由頭部至尾端具綠褐色橫帶18-22條。頭部、體背側及橫帶之間均散布有不規則的綠褐色斑點。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為暖水肉食性大型魚類,生活於珊瑚礁淺海區中。

2.為暖水性中小型魚類,棲息於淺海近岸岩礁間。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2.我國分布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

【性味】 味辛;甘;性溫;有毒

【功效與作用】 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主痔瘡無名腫毒胸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應用同斑點裸胸鱔。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海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