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山莨菪
Shān Lànɡ Dànɡ
山莨菪
別名 唐古特東莨菪、藏茄、樟柳怪、唐傳那保
功效作用 鎮痛解痙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於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功能症,膽道蛔蟲症膽結石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大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Shān Lànɡ Dànɡ

【別名】 唐古特東莨菪藏茄、樟柳怪、唐傳那保

【來源】 為茄科東莨菪屬植物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入藥。秋、冬採集,洗淨去外皮,切片晒乾備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肥大,長圓錐形,黃褐色。莖直立,多數叢生,稍有毛或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粗壯;葉片長方卵形至窄橢圓形,長8~21厘米,寬4~13厘米,全緣,微波或有疏淺齒。夏季開花,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粗壯,先端微彎;花萼廣鐘形,徑約3.5厘米,先端有5個稍不整齊淺裂片,脈網明顯;花冠鐘形,與萼略等長,紫紅棕色,先端有5個淺圓裂片;雄蕊5,著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長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長大,柱頭大,圓頭狀。蒴果包圍於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壯,木質,徑達2毫米,宿萼長方鐘形,長約7厘米,徑約5厘米,先端有5個淺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脈網明顯,蓋裂,蓋部1室,下部2室。種子多數,棕褐色,扁圓形。

【生境分布】 生長於高山疏林草叢中,分布於甘肅,青海等省。

【栽培】 喜涼爽環境,耐嚴寒,忌水浸,宜選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栽種。種子繁殖,冬季上凍前或春季解凍後按行距1.5尺開溝條播,覆土1寸左右,每畝用種量2~3尺。出苗後,當苗高2~3寸時間苗,株距1尺。生長期間注意鬆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如發現蚜蟲和紅蜘蛛為害,可用1605、六六六樂果乳劑噴殺。

化學成份】 根與全草含多種托品類生物鹼莨菪鹼東莨菪鹼紅古豆鹼山莨菪鹼[6(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鹼等。

【藥理作用】 1.山莨菪鹼對大白鼠條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又具有對抗由於注射震顫素引起小白鼠的全身震顫;較大劑量的山莨菪鹼對不麻醉貓的腦電活動有明顯影響,腦電圖表現為持續性高幅慢波,海馬回節侓消失,腦電驚醒反應亦不存在。一般對動物行為無明顯影響,部分動物較給藥前更安靜,甚至瞌睡。

2.臨床實踐證明,當人處於中毒性休克時山莨菪鹼有改善各臟器微循環障礙的作用,但尚需進一步研究。山莨菪鹼的中樞興奮及抑制唾液分泌副作用阿托品小。

3.有明顯的外周抗膽鹼作用,能對抗乙醯膽鹼引起的離體大鼠腸及膀胱平滑肌收縮;並使在體兔、貓腸張力降低;能對抗由乙醯膽鹼引起的麻醉貓的降壓;給小白鼠滴眼,引起擴瞳;具有抑制唾液瘺家犬的唾液分泌作用;山莨菪鹼也有對抗或緩解各種有機磷中毒的作用。

4.毒性;經動物試驗,臨床應用均證明山莨菪鹼的毒性比阿托品低,並無積蓄作用。

【毒性】 山莨菪中毒時可見:口渴咽喉灼熱,吞咽困難皮膚熱潮紅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興奮,煩躁不安,說胡話,脈搏速等症状,甚至發生痙攣呼吸中樞麻痹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錳酸鉀3.6g溶於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給予催吐劑(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將毒物全部吐出之前進行);導瀉;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飲糖水或經脈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芸香鹼0.01克,半小時一次,至口腔轉濕潤為止。對症治療:有煩躁或痙攣可用鎮靜劑(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樞抑制時可用呼吸興奮劑並飽暖;必要時給氧或人工呼吸

【性味】 苦、辛,溫。有大毒。

【功效與作用】 鎮痛解痙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於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功能症,膽道蛔蟲症膽結石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適量,研粉撒傷口或開水調敷患處。

【注意】 有大毒。忌酸冷,豆類。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山莨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