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蛔蟲症是我國人體最常見的腸寄生蟲病之一,以學齡兒童多見,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蛔蟲性腹膜炎併發症

蛔蟲性腸梗阻是因蛔蟲聚結成團引起腸管機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腫瘤性堵塞性腸梗阻中占首位多為單純性、部分性腸梗阻。阻塞部位以迴腸末端最多見。但可發生於小腸的任何部分。

目錄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當機體感染蛔蟲後,蛔蟲在腸道內寄生,當寄生宿主機體環境和腸管功能紊亂時,蛔蟲體受刺激,興奮性增高,在腸道內增強活動,並相互扭結成團,容易阻塞腸腔造成腸梗阻

二、發病機制:

蛔蟲是寄生於人體內最大的線蟲之一,體長 20-40cm,形似蚯蚓雌雄異體受精蟲卵隨人糞便排出體外,發育成感染性蟲卵。

3周左右,經口吞入人體,在小腸孵化成蛔蚴,由腸管移行至心,肺,肝,最後回到小腸發育成蟲。人體內的蛔蟲少時只有一條,多的可達數十條或更多。

在正常情況下,蛔蟲不成團,多寄生於空腸迴腸,以腸腔內食糜為生,平時安靜,在腸腔內是分散的,與腸管縱軸平行寄居。

當某些因素使蛔蟲體受刺激,增強活動,在腸內扭結成團時,腸內容物仍可沿蛔蟲體周圍通過,故多為不完全性腸梗阻

如果梗阻時間過長,蟲團不散,加以腸管持續痙攣,可變為完全性腸梗阻,蛔蟲頭部唇齒可直接損傷腸黏膜,使腸黏膜充血水腫代謝的毒物又刺激腸壁,使腸管產生反射性痙攣,增加腸腔梗阻。

此外蛔蟲的代謝產物刺激腸壁使其發生痙攣亦可促進梗阻的發生。引起痙攣性梗阻所需的蛔蟲數量不多,有時僅1~2條蛔蟲團和腸痙攣還可引起腸套疊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症状

一、臨床表現

1、腹痛

大多數初起為程度較輕的、陣發性,腹痛,多在臍周。

病情進展後腹痛為持續性,精神差,面色青灰煩躁不安,有的大聲哭叫。

2、嘔吐

伴隨腹痛後多數有嘔吐,嘔吐物多為胃液和膽汁,有的甚至吐出蛔蟲

少數也可有糞質性嘔吐物,一般嘔吐物中無咖啡樣物或血液

3、便秘

多數有便秘,少數僅初期有少量大便或排少量蛔蟲,有的腸阻塞嚴重致缺血壞死出血,而排出少量血便。病情進展後完全停止排氣排便腹脹明顯。

4、腹部腫物

腹略脹而軟,本病多可觸及多數活動性細索條樣包塊物,且有時按壓腫物可變形,變更部位或分為數個,早期診斷多無困難。晚期腹脹嚴重時診斷較困難。

5、腸梗阻

蛔蟲團腸扭轉則呈急性絞窄性腸梗阻症状,患兒突然有劇烈腹絞痛、嘔吐,偶有血便,但一般量不太多。患兒一般情況迅速惡化,常有中毒症状高熱脫水、腹膨脹壓痛肌緊張

病兒出現陣發性臍周疼痛,嘔吐伴有吐蛔蟲、便秘等症状。

二、相關檢查:

可行X線檢查、血常規糞便檢查等。

三、診斷:

可結合臨床表現、病史、相關檢查結果得出診斷。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診斷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檢查化驗

一、血常規化驗:

白細胞總數增高達15×109/L左右,嗜酸性粒細胞可達10%以上。

二、糞便檢查

臨床常規化驗檢查項目之一。通過此項檢查可較直觀地了解胃腸道一些病理現象,間接地判斷消化道胰腺、肝膽的功能狀況。分為肉眼一般性狀觀察、鏡下檢查和化學檢查。

大便鏡下檢查可找到蛔蟲卵

三、X線檢查:

X線腹部平片呈部分性機械性腸梗阻征。梗阻部位多可見捲曲在腸腔內的蛔蟲影(互相扭結為一堆「粗絨線團」樣陰影),表現為完全性低位小腸梗阻,可有絞窄或可疑絞窄的X線征,部分腸梗阻肛門仍可排氣。

四、B型超聲檢查

B型超聲檢查(type-B ultrasonic ),俗稱「B超」,是患者在就診時經常接觸到的醫療檢查項目。在臨床上,它被廣泛應用於心內科消化內科泌尿科婦產科疾病的診斷。也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五、其他:

除三大常規外,應常規做血鈉、鉀、氯、鈣和血pH檢查。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鑒別診斷

要與以下病症相鑒別:

一、腸套疊

1、簡介: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常套疊占腸梗阻的15%~20%。

原發性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

2、臨床表現

平素健康的嬰兒,無任何誘因而突然發生劇烈的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

患兒表現陣發性哭鬧不安、屈腿、面色蒼白。每次發作約10~20分鐘,以後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約數十分鐘後又突然發作,其症状如前。如此反覆多次,患兒精神漸差、疲乏不堪、面色蒼白。

二、腸囊腫

1、簡介:

腸囊腫多發於成人,偶見於兒童和嬰兒,70%~90%為女性患者。

2、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臨床上常因誤診而採取不當的治療措施。文獻報導最常見的是直腸局部的壓迫症状,可有便秘,直腸充盈感,排便疼痛大便形狀改變等。

也可有尿道壓迫症状,如尿痛尿頻難產坐骨神經痛等。此外,還可有臀部及雙腿疼痛,全身或局部炎症表現。

三、腹腔結核

1、簡介:

結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結核輸卵管結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數則由血行播散型結核引起。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30最為常見,女性多於男性。

2、臨床表現:

(1)腹痛

因病變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見於右下腹,觸診時可發現局限性壓痛點。

疼痛亦可位於臍周,疼痛架子一般較輕,呈隱痛鈍痛,亦有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常於進餐時或餐後誘發。

(2)腹瀉與便秘:

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解釋症状小時之一,這是因腸曲責任炎症和潰瘍的刺激,使腸蠕動加速、排空過快以及繼發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一般多為糊狀便,輕者僅含少量粘液,嚴重服務者腹瀉可每日達十餘次,便中有粘液及膿液,血便較少見。

四、機械性腸梗阻

1、簡介:

由機械性阻塞導致腸內容物通過完全受阻或嚴重障礙。

2、臨床表現:

(1)腹痛集中於臍周或上腹部,若疼痛嚴重而固定,則可能已發生絞窄。

(2)在小腸梗阻嘔吐發生較早,大腸梗阻時則較晚。

(3)在完全性腸梗阻可發生便秘,但部分梗阻時可發生腹瀉。約25%的小腸梗阻患者可發生絞窄性梗阻,並在6小時內發展為壞疽,它突出表現是腹痛開始或數小時內進展成為嚴重的固定疼痛。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併發症

常可並發脫水酸中毒,可發生腸壞死穿孔腹膜炎,亦可發生感染性休克

一、腸壞死:

1、簡介:

又稱急性壞死性腸炎,別名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急性出血性腸炎,急性節段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壞死性腸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暴發性疾病,病因不清,其發病與腸道缺血感染等因素有關,以春秋季節發病為多。起病急驟,1/3可有不潔飲食史。

2、臨床表現

急性腹痛腹脹嘔吐腹瀉便血及全身中毒症状為主要表現。

病變主要累及小腸,呈節段性,但少數病例可有全部小腸及結腸受累,以出血、壞死為特徵。

二、腸穿孔

1、簡介:

腸穿孔是腸部的病理改變以造成腸壁壞死為特徵,最後導致穿孔。

2、臨床表現:

腸穿孔的症状就是先有一般性疼痛,然後突發加劇。但是腸穿孔的發病期間是會發燒會等一系列症状出現,如急腹痛,還有腹膜刺激症很明顯,到醫院就要作腹穿可以穿到腹腔積液,一般是黃綠色液體,還伴有高熱白細胞升高等表現。

三、腹膜炎:

1、簡介:

腹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化學刺激或損傷所引起的外科常見的一種嚴重疾病。多數是繼發性腹膜炎,原於腹腔的臟器感染,壞死穿孔、外傷等。

2、臨床表現: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部壓痛腹肌緊張,以及噁心,嘔吐,發燒,白血球升高,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應,如未能及時治療可死於中毒性休克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3、集體兒童機構可定期集體驅蟲,積極治療帶蟲者,消滅傳染源

4、消滅蒼蠅、蟑螂等傳染媒介,搞好環境衛生,不隨地大便。做好糞便管理,實行高溫堆肥,減少地面污染。

5、養成飯前便後洗手,常剪指甲,生吃瓜果要洗燙等好習慣。克服吮手、咬指甲等不良習慣。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症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了解等。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中醫治療

暫無有效的中醫療法和中藥的相關資料。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西醫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1、適應症

不完全性或早期完全性腸梗阻,全身情況良好者均可先用保守治療。

2、治療原則:

解痙、止痛、驅蟲。驅蟲可用哌嗪等。用阿托品類藥物解痙、止痛。

3、具體方法:

(1)解痙:

阿托品口服或肌內注射,使腸管放鬆,以利於蟲體舒展,緩解梗阻。

(2)豆油花生油

80~150ml(兒童60ml)口服,可使蛔蟲團松解,緩解症状,症状消失後1~2天再驅蟲。

(3)驅蟲:

哌嗪(驅蛔靈)每天100~150mg/kg,最大量不超過3g,1天劑量1次服下,連用2~3天。

氧氣驅蟲也可使蛔蟲松解。氧氣驅蟲應在早晨禁食進行,經胃管輸入,氧量按100~150ml/歲計算,注入速度不宜太快,總量在20~30min注完。

觀察排蟲情況如無排蟲可重複輸氧2~3次。

(4)其他:

禁食、胃腸減壓補液抗生素抗菌消炎及其他對症與支持療法

二、手術治療:

1、適應症:

如經保守治療,蟲團持久不見消散、蟲團較大、堅實並有壓痛腹脹、全腹緊張壓痛,疑有腸穿孔腸壞死,以及腸扭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

2、術前準備

糾正脫水休克,然後進行手術治療,根據手術所見進行蟲團疏散,切腸取蟲,腸切除吻合等手術方式。

3、手術方法:

一般選用單純腸切開取蟲、穿孔修補,若腸管壞死或生機不良即行腸切除。

4、注意事項:

不論單純取蟲或腸切除,均應把蛔蟲取盡,不宜將蛔蟲擠入結腸,以防蛔蟲再次聚集成團造成梗阻。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護理

預後:

以前預後不佳,20世紀50~60年代蛔蟲性腸梗阻病死率為5.86%~14.9%。

但現在如能早期診斷及治療,治療效果良好。

蛔蟲腸扭轉引起腸壞死者較多,病死率較高。

參看

關於「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