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
A+醫學百科 >> 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 |
中華民國(台灣)進口美國農產牛肉的問題(在台灣多通稱為美牛問題)始於2007年。進口美國牛肉被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是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赴美免簽證、對台軍售等加強台美關係的重要關鍵措施。但另一方面美國牛肉曾出現狂牛症、殘留瘦肉精等問題。因此是否該比照美國國內、日本、韓國等國家標準,容許進口或國內生產牛肉中殘留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以至該不該開放進口便成了爭議性議題。這不單純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的貿易、政治與戰略關係[1]。
目錄 |
原因背景
狂牛症
2003年,美國證實出現狂牛症,被列為疫區。各國紛紛禁止美國牛肉進口。
瘦肉精
在經過動物實驗確認萊克多巴胺在動物的代謝反應和中毒劑量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1999年開始容許萊克多巴胺被添加至牛豬飼料中,用來增加牛豬瘦肉比例,但是禁止直接使用於人體。歐盟則采禁用立場。
2002年,因為發生中毒事件,中國公告禁止在動物飼料中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也在禁止之列。2006年,台灣政府公告,禁用萊克多巴胺。
2012年7月6日,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草案,牛肉、豬肉的殘留量為10ppb。[2]
利益關係
- 台灣的畜牧業,平均一年的飼料用量達八百萬公噸。每公噸飼料所需瘦肉精約五百元,若開放使用瘦肉精,估計一年瘦肉精需求量可達四十億元。[3]
- 瘦肉精可以減少飼料使用、降低成本。[4]
- 禁止含有瘦肉精殘留的肉類進口,是一種有效的貿易保護,可以保護台灣畜牧業者;但若查驗無法確實執行,則無法有效杜絕含有瘦肉精的肉類入境。
- 對於瘦肉精的開放,美方給台灣下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台灣的執政黨部會為了對美關係而傾向開放,但在野黨都會反對。如2007年衛生署預告殘留標準,並通報WTO,預計在國際制訂殘留標準後予以開放[5],最後在國內豬農及健康團體強大的壓力下,不得不禁用瘦肉精[6];時任農委會主委的蘇嘉全在事件當時雖然表示如果醫療單位證明適當使用的瘦肉精對畜牧業有幫助,那麼禁止瘦肉精就沒有道理[7],但在野後則表示不應畏懼美方施壓。[8]而國民黨在在野時也要求不要開放,但執政後則傾向開放。
- 本案亦隱然涉及傳統上對台灣友好的美國農業州(如由北至南的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州等)之聯邦參、眾議員及州長和州議會等政要的繼續支持:台灣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談判、台灣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台灣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台灣與美國洽談引渡協議、台灣購買美國軍事裝備、平衡中國勢力並分散市場風險、及支持台灣參與加入國際組織等戰略性的政治安全問題。這些促進台灣與全球經貿流通並鞏固台美關係的目標,都有賴台灣人及朝野政黨了解美國政治運作並與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兩黨保持良好互動關係。[9][10][11][12]
注釋
- ↑ 薄瑞光:TIFA協商卡在美牛. 自由電子報. 2012-1-31 [2012-04-30].
- ↑ [1]
- ↑ 新聞幕後》瘦肉精商機40億 藥廠遊說
- ↑ 賴秀穗, 陳武雄的大錯誤, 蘋果日報, 2012/03/08
- ↑ 瘦肉精確定解禁
- ↑ 台灣: 拒絕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肉品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2012-03-11].
- ↑ 蘇嘉全:禁瘦肉精沒道理, 聯合報, 2007/09/14
- ↑ 當年禁瘦肉精 蘇嘉全:不畏美施壓
- ↑ 美參議員關切美牛修法 外交部:持續溝通, 中央廣播電台, 2010/1/5
- ↑ 下月TIFA會議不舉行 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恐遭延宕, 蘋果日報, 2010年01月06日
- ↑ 台美關係的新展望, 中央廣播電台, 2011/7/2
- ↑ 誰綁架了美牛?一場國家利益與國民健康的拔河, 中央廣播電台, 2012/3/9
參見
外部鏈結
|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8F%B0%E6%B9%BE%E8%BF%9B%E5%8F%A3%E7%BE%8E%E5%9B%BD%E7%89%9B%E8%82%89%E9%97%AE%E9%A2%9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