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信息概要:

目錄

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乘車路線

北京本地:13、14、68、42、55、107、810、823、850路等電車或汽車經過。

外地來京者:可在北京站乘103路電車到西安門(府右街)站下車北走即到。

北京西站:可乘109路電車到府右街站下車北走或乘823路到廠橋平安大街站下車南行即到。

住院部醫療班車,班次如下:

一、 8:00從一部住院處發車經二部住院處至門診(其中每站約需5分鐘),8:40由門診返回;

二、9:00從一部發車各站次同上;

三、10:00從一部發車各站次同上;

四、11:00從一部住院處發車經二部住院處至門診(無返回);

五、13:00從一部住院處發車經二部住院處至門診(無返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地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地圖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於技術原因,部分醫院位置可能不精確,本地圖僅供參考。 本地圖顯示的位置為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8號 郵政編碼: 100034。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概況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北大醫院」)位於北京老皇城內,是距離中南海最近的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北大醫院創建於1915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也是國內首批建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北大醫院前身為民國教育部批准北京醫科專門學校設立附屬診察所;1946年隨北京醫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併,由此得名「北大醫院」;此後經歷院系調整,2000年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兩校再次合併,醫院隨之更名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近百年來,我院擁有著一批國內的首創專業學科以及在我國率先開展的診療技術,如國內首創小兒科(1940)、泌尿外科(1946)、腎臟病專業(1950)、綜合醫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兒神經專業(50年代)等;在國內率先開展改進靜脈麻醉(1951)、先心手術(50年代)、腎移植(1960)、引進人工晶體植入術(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療(1986)、第一台自體血液回收機(1997)、胸腔鏡手術(1992)、微創切口肺移植(2003)等,為我國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北大醫院設有36個臨床科室,17個醫技科室,6個研究所;共有60個病房,1500張病床。日均門診量近7000人次,年收治病人45000餘人,手術近20000例。我院在職職工 300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近200人,副高級職稱250餘人,我院泌尿外科郭應祿教授於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院學科齊全,綜合診療水平高,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共12個(泌尿外科、兒科皮膚科腎臟內科中醫中西醫結合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骨科婦產科眼科病理科核醫學科 )和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我院是醫療保險A類定點醫院,為全市680萬享有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自由選擇來我院就診提供醫療保障,同時,我院還承擔著全市6萬餘人的公費醫療,以及佔北京八分之一的幹部保健任務。在我院的就診患者中,有1/3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患者。

作為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附屬臨床醫學院,近三十多年來我院累計培養本科生 2600餘人,研究生2200餘人,其中包括碩士1400餘人,博士近800人, 博士後60餘人。

目前我院每年承擔著大量的教學任務,其中包括醫學部8年制臨床專業學生同期在院300餘人,研究生同期在院約600人,護理系本科生同期在院200人左右。同時,我院還承擔著繁重的繼續教育任務,每年在我院參加各級醫師培訓、進修及考試的人員共計近7000人。

北大醫院有著近百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秉承「厚德尚道 」的院訓,貫徹劉玉村院長提出的「以人為本,員工至上」的辦院理念,在「繼承、創新、和諧、競爭」辦院方針的指導下,通過全體職工的辛勤勞動,努力把我院建成「員工工作的樂園、人才培養的沃土、科學研究的殿堂、醫療服務的聖地、國際交流的中心」。作為「國家隊」醫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院盡我們的努力緩解醫患矛盾,構建和諧的就醫環境,積極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並大力支持農村衛生事業,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問題,爭做廣大人民滿意的醫院。北大醫院劉院長攜全體員工感謝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多年來對我們的信任和厚愛。

醫院概況

醫院簡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創建於1915年,為國內首批建立的臨床醫學院。1991年設立婦兒醫院,為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WHO)審定的三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全院職工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

醫院規模

全院共有51個病房,1368張病床,設有29個臨床科室和12個醫療技術科室,擁有代表當代醫學水平的高、精、尖設備6678台(件)。日均門急診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餘人,手術

Bkojb.jpg

萬餘例。醫院承擔50萬人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任務,62105人的公費醫療合同;承擔醫療照顧合同8620人,及佔北京八分的幹部保健任務。

醫院科室

醫院還有多專業、多層次、高質量的50個特需門診和400多個專家門診及103個專業門診。醫院學科齊全,綜合診療水平高,尤其對腎臟內科心血管內科泌尿外科男科外科神經內科婦產科、小兒科、皮膚性病科等各類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重症的救治均具有豐富的經驗。其中介入療法治療冠心病腎小球疾病的研治,肝、腎移植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全盆臟器切除術、門脈分流斷流術、胃癌擴大根治術心臟搭橋術,腔鏡及顯微手術、關節置換術和青光眼、兒童弱視斜視的治療,小兒神經、小兒腎臟、小兒心血管新生兒等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均居國內前列或為世界先進水平。

醫院科研

醫學教育實行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三條教育軌道。研究生教育設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8個博士點,24個碩士點,1個臨床博士後流動站。

Bkojc.jpg

醫學科學研究設有6個研究所,10個研究中心,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4個研究室、5個實驗室、6個科研輔助科室,1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12個專業。

醫院還設有專門的預防保健機構,負責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定期體檢、衛生宣教等工作。

北大醫院譽名于海內外,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廣泛。

醫院之最

(1)北大醫院是我國政府自己最早建立的國立醫院,並一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的教學醫院之一(1915年)。

Bkojd.jpg

(2)醫院在學校督導下,科研工作活躍,吳祥鳳(內科學家)、劉兆霖(外科學家)、梁鐸(放射學家)著書立說,最早發表論文分別為《臨床便資》、《外科各論》、《外科史》、《膽囊X光檢查》等(30年代初)。

(3)諸福棠教授最早在我院創建小兒科(1940年)。

(4)在綜合醫院中,該院最早設立齒科(1942年2月正式開診)。

(5)鍾惠瀾教授和翁心植教授首次發現我國第一例亞熱帶家族性、Gaucher病,並精心治療,首開我國熱帶病治療與研究的先河(1946年)。

(6)吳階平、謝元甫教授在我國首創泌尿外科專業並建立第一個泌尿外科病房(1946年)。

(7)王叔咸教授在我國最早建立腎臟疾病專業(1950年)。

(8)謝榮教授最早對靜脈普魯卡因麻醉做重大改進,使手術局麻也可起到全麻作用,在抗美援朝中救治了大批傷病員,並在國內外普遍推廣應用(1951年)。

(9) 吳階平教授最早提出一側腎結核對側腎積水新概念(1953年)。

(10)吳階平教授領導我院泌尿外科最早應用經皮穿刺造影診斷,最早應用經皮穿刺造影術,並被國內普遍採用,比國外開展此項技術早20年(1953年)。

(11)王叔咸教授在我國最早提出腎炎分型說、酮體糖尿病簡化治療方法和三期治療原則,並首先實踐,在國內普遍採用(1954年)。

(12)汪紹訓教授同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謝志光教授合作創製了中國人適用的計算'心表面積預計值表',填補了我國空白,被學術界稱之為'汪-謝公式'(1956年)。

(13)吳階平教授最早在我國設計利用回盲腸進行膀胱擴大術,將此項技術介紹給患者比國外早10-20年(1959年)。

(14)林傳驤教授在我國綜合醫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最早建立心電圖室和開展心導管檢查(50年代中後期)。

(15)李家忠教授同柏椿年教授最早開展二尖瓣分離術和心天性心臟病手術(50年代中後期)。

(16)左啟華教授在我國首創小兒神經專業,目前仍為國內牽頭學科(50年代)。

(17)受衛生部委託汪紹訓教授起草制訂了我國第一部《關於矽肺X線診斷及其分期標準》(50年代末一60年代初)。

(18)柏椿年教授最早在我國開展第一例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吻合術並獲得成功(1963年)。

(19)經衛生部批准,我國第一批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室,即臨床代謝及腎炎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抗菌素研究室建在我院(1964年)。

(20)蘇寶銘教授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原則,在國內最早創製並應用小夾板治療骨折,縮短療程1/3,引起中外學術界的重視(60年代初)。

(21)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院普外燒傷專業成功搶救的全身燒傷達98%,Ⅲ°燒傷面積達38%,並伴有呼吸道嚴重燒傷的北京禮花廠工人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其成功度可稱國內之最(1968年)。

(22)李家泰教授率先將呋苄青黴素應用於臨床,並在國內推廣(1980年)。

(23)李美玉教授在國內最早引進國外新技術--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1983年)。

北大第一醫院院徽

(24)王海燕教授及他的助手在國內最早建立腎炎模型系列(1985年)。

(25)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衛生部全國小兒斜視弱視防治中心建在我院(1986年)。

(26)朱國英教授等在我國最早開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療,目前仍居領先地位(1986年)。

(27)我院婦兒醫院是亞洲最大的,國內唯一,婦產兒相結合的現代化的婦兒醫院(1991)。

(28)在全國論文排行榜中連續兩年排在全國各大醫療機構第三名,地方醫療機構第一名(1997、1998)。

(29)張明禮教授主持研製的第一台自體血液回收機誕生,填補了我國空白,目前國內已有千餘家醫院採用(1997年)。

(30)小兒科和心內科合作為出生僅為六個月的一位患先天性完全房室傳導阻滯的患兒安裝了國內體積最小,重量僅為18.8克的心臟起搏器,也是我國接受此種治療的最小患兒(1999年)。

(31)我院於1999年12月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迄今全國僅我院一家獲此殊榮。

歷史沿革

1912年10月26日,北京醫科專門學校(北京醫科大學前身)正式成立。1914年12月30日,民國教育部批准北京醫科專門學校設立附設診察所。1915年2月15日,診察所正式創建並於當日正式開診。1923年9月,隨學校易名為北京醫科大學校附設診察所。1927年4月,診察所改建為北京醫科大學校附屬醫院。1927年8月,北京醫科大學校與其他8校合,易名為京師大學堂醫科,附屬醫院隨之更名。1928年6月,京師大學堂改組為北平大學,醫科改稱醫學院,醫院遂稱北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京城百姓慣稱'平大醫院'。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北平大學等遷至西安,組成西北臨時聯合大學,醫學院改稱臨大醫學院,大批醫務人員隨遷。1938年3月,平大醫院重新開院。1946年,醫學院合併於北京大學,醫院隨之易名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北大醫院'從此得名。1952年,北京醫學院獨立建制,醫院隨之更名為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1958年,改稱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985年,醫院隨學校易名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1987年,醫科大學撤銷醫療系建制,遂設該院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1991年6月,醫院設立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婦兒醫院。1993年,分別被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審定為'三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北京大學,醫院隨之更名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醫院文化

院 訓:厚德尚道

辦院理念:以人為本 員工至上

辦院方針:繼承 創新 和諧 競爭

發展方向:員工工作的樂園

醫院院徽

人才培養的沃土

科學研究的殿堂

醫療服務的聖地

國際交流的中心

重點學科

泌尿外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 兒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 皮膚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 腎臟內科(2002年) 北京市重點學科 心血管內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血液內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骨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婦產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眼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病理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核醫學科(2001年) 教育部重點學科(參與學科)

乘車路線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八號

(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420路在燈市西口下車,換乘111路在廠橋路口東下車,步行至醫院;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54路在天寧寺橋西換乘42路,在廠橋路口西下車,步行至醫院; 行車路線

(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13路、68路、810路在廠橋路口西下車,步行至醫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先進設備

核醫學科

現擁有PET/CT、雙探頭符合線路SPECT、單探頭SPECT、甲狀腺功能測定儀、全自動智能放射免疫計數儀。開展臟器顯像檢查五十餘項,年檢查量約5000人次;體外放射分析年檢10000人次。是集核素顯像、臟器功能測定、放免測定和核素治療於一體的綜合性科室,並成為教育部「核技術應用」重點學科、北京大學醫學部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博士培養點。 科室的臨床工作重點為放射性核素顯像診斷和功能測定,

科室的技術力量和整體水平在全國核醫學科中處於領先地位,科室現有工作人員近20人,醫師全部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人員梯隊建設良好,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8人。

醫學影像科

目前共有CR 4台,DR 7台,乳腺X線照相機3台,數字化胃腸X線機5台,多功能平板胃腸機1台單螺旋CT機1台,4排、16排及64排CT機各1台,1.5T、3.0T磁共振機各1台。醫學影像科在常規X線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

影像科具有近90年歷史,現有在編人員85人,包括醫師、技師、護士和登記人員等,其中技師分為常規X線、CT及MR組,醫師分為胸組、腹組、神經兒科組、急診及骨關節組等專業組。

超聲診斷中心:

擁有最先進的超聲檢查儀器—Philips IU22、Siemens Sequoia 512等大、中、小型設備共9台,包括7台彩色都卜勒超聲掃描儀。在編18人,包括高級職稱1人,副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5人,技師5人,其中有三人現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委員、秘書、中國超聲醫學雜誌編委。

物理醫學康復科

總建築面積531平方米。診斷治療設備共有77台,診室、各治療室、準備室、示教室等共25間。現有醫生7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生1名,住院醫生3名。治療師17名,其中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7名在腦卒中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康復、脊柱康復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和兒童腦癱康復方面我科開展的工作獨具特色,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力。

病理科

目前病理科在1,000平方米的空間環境中,擁有常規大病理量病理切片製作技術室,全自動化先進的常規技術大型設備,免疫組織化學實驗室和分子病理實驗室。年外檢量逾20,000例,非婦科細胞學3,000例,屍體解剖30例以上。科內擁有合理的病理技術和診斷,以及科研教學工作的人才隊伍。醫生教師隊伍包括教授或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3名。

檢驗科

檢驗科配備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免疫分析儀,凝血分析儀,流式細胞儀細菌鑒定/藥敏儀,PCR分析儀等先進設備近500台。下設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分子診斷學檢驗6個專業和一個門診采血中心。分為門診,第一住院部,第二住院部,第三住院部四個區域。下設11個實驗室,開展檢驗項目400餘項。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人,副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52人。在正式編製人員94人中,研究系列4人,醫師系列9人,醫技系列79人,其它2人。

電鏡室:

透射電鏡2台,掃描電鏡1台,超薄切片機3台,自動化組織處理機1台,自動冷凍置換儀1台等。面向全院各科室及臨床研究所開放,是我院科研平台的重要組織部分,開展了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免疫電鏡等科研服務和病理診斷工作。,尤其在腫瘤腎臟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等疾病的診斷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並吸引了院外多家醫院前來送檢病例和會診。工作人員7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主管技師3人,技師1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所獲榮譽

我院的科學研究水平多年來一直位居國內的領先地位,於1999年12月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自1978年開始,我院累計獲得國家級、部委級、市級、校級等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等320餘項;近二十年來,發表論文總數2萬餘篇,SCI(即《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總數多年位居醫療機構前列,共計達700餘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附近的醫院

參看

關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