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由於遺傳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質分子結構或合成量的異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質分子是由基因編碼的,即由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鹼基順序決定的。如果DNA分子的鹼基種類或順序發生變化,那麼由它所編碼的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就發生相應的變化,嚴重的蛋白質分子異常可導致疾病的發生。實際上任何由遺傳原因引起的蛋白質功能異常所帶來的疾病都是分子病,但習慣上把酶蛋白分子催化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歸屬於先天性代謝缺陷而把除了酶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質異常引起的疾病稱為分子病。

分子病這一名詞是1949年國化學家L.C.波林在研究鐮形細胞貧血症時提出的,他發現患者的異常血紅蛋白β鏈N端的第6位的谷氨酸纈氨酸所替代並把它稱為血紅蛋白S(HbS)。迄今已發現的血紅蛋白異常達300多種,包括由於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異常導致的異常血紅蛋白病和血紅蛋白鏈合成速率異常導致的血紅蛋白病地中海貧血

分子病除了血紅蛋白病以外,還有各種血漿白蛋白異常球蛋白異常脂蛋白異常、銅藍蛋白異常、轉鐵蛋白異常、補體異常、受體蛋白異常等。

目前已能應用遺傳工程的方法作血紅蛋白病等分子病的產前診斷(見重組 DNA技術)。例如α-地中海貧血(巴特氏胎兒水腫症候群)是由4個α結構基因全部缺失引起的。通過分析羊水胎兒脫屑細胞的DNA分子是否存在α珠蛋白基因即可診斷本病。分析時先提取人類α珠蛋白信使核糖核酸(mRNA),用反向轉錄酶製備互補DNA(cDNA),再將cDNA用32P標記,然後與從羊水細胞中分離獲得的DNA進行分子雜交,再用放射自顯影的吸印法來檢查,即可判定是否有珠蛋白基因存在。

在某些情況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方法更為優越。由於基因突變可以造成某種限制酶切點的喪失或新切點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用同一種限制酶處理正常的和發生突變的基因就會出現長短不相同的DNA片段。例如用限制酶HpaI切割正常人的DNA,切點是在距β珠蛋白基因3′端5 000個核苷酸處,切下的β基因包含在一個7個鹼基對(7.6Kb)的DNA片段中。鐮形細胞貧血症的異常血紅蛋白HBS基因是決定β鏈的末端第6個胺基酸密碼子突變的結果,這一突變導致Hpal限制酶切點的改變,因而用同一種酶處理所得到的β基因存在於13.0Kb片段中,通過瓊脂糖電泳鑒定DNA片段的長度,就能診斷胎兒是否患鐮形細胞貧血症。白質分子結構的改變直接帶來的遺傳病變.如鐮刀型貧血症,地中海貧血症等.

關於「分子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