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鳳仙 | 中藥圖典 |
鳳仙 Fènɡ Xiān |
|
---|---|
別名 | 小桃紅、夾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旱珍珠、透骨草、鳳仙草、小粉團、滿堂紅、水指甲、指甲草 |
功效作用 | 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治關節風濕痛,跌打損傷,瘰癧癰疽,療瘡。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救荒本草》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鳳仙 Fengxian
[出處]《救荒本草》。
目錄 |
概述
鳳仙花,又名小桃紅、急性子,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厘米至80厘米,莖肉質光滑,葉單生,披針形,具鋸齒。花大,花的形狀像一隻頭足尾翅都向上翹的生機盎然的鳳凰,鳳仙花之名由此而得。但在美國,鳳仙花有個十分風趣的英文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不要碰我!」的確,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像個微型的炸彈,如果輕輕一碰,果實馬上「炸」開,把種子彈出。鳳仙花是一種栽培很廣的草花,花色繁多,有紫、紅、粉紅、玫瑰紅、白等,有一朵花開幾種顏色的複色花,花瓣有單瓣和重瓣,花期長久,從6月直開到深秋,它的花朵雖不富麗華貴,卻也風姿清麗,落落大方。
鳳仙花原產中國及印度,性健壯,適應力強,各種土壤均可種植,一般在春季用種子播種,育苗移栽,定植後株高10厘米至20厘米時,摘心可以促使枝多花盛,生長期中適施液肥1次至2次。
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使用鳳仙花花瓣染指甲,故有「指甲花」之稱。如唐朝歌妓李玉英善彈琵琶,她喜歡用鳳仙花瓣把長長的指甲染得紅艷艷。彈奏時,她懷抱琵琶半遮面,用鮮紅色的長指甲輕輕撥弦,琵琶發出如山澗流水般的優美音律,多少王孫公子嘆為觀止。稱她的彈奏為「落花流水」。
生物學特徵
鳳仙花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花卉,莖平滑,脆而多汁,節部常膨大,無托葉,一般互生、對生,上部葉片常輪生,葉柄間有腺體,花兩性,左右對稱,單生於葉腋或稍簇生,萼片3枚,稀5,側面二枚小,綠色,下面一枚大,花瓣狀,呈囊狀,向下延伸成距;花瓣5,或因2對合生成3片不等大。蒴果,熟時5瓣裂,瓣片螺旋狀旋轉,將種子彈出。何氏鳳仙:半灌木,株高20厘米至1米不等,枝具紅色條紋,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葉緣有圓齒,齒間具一剛毛。花單生或2朵簇生於葉腋間,萼片3,側萼片小,似鱗片狀,花瓣5,翼瓣2深裂,距細長彎曲,長約3.5厘米。
習性
原產於非洲山地,性喜溫暖、濕潤日照充足的環境,忌炎熱,生長適溫為15~25℃,夏季要求涼爽並適當遮蔭,不耐寒冷。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種類
園藝品種很多,有緋紅、洋紅、桃紅、白、紫、橙紅等,以及紅白鑲嵌的品種。還有矮生品種,用於花壇布置。非洲鳳仙(Impatient wallerana),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莖葉含水量較高,呈透明狀。葉互生,莖上部葉或呈輪生卵狀披針形,葉片卵狀圓形,綠色,葉緣有鈍鋸齒,各齒間有一剛毛。花徑約4厘米。花色豐富,四季花開不斷。紐幾內亞鳳仙:(Impa-tient platypatala),莖幹粗壯,株高比非洲鳳仙高大。莖稍棱形,有時帶紅暈。4片以上的葉密集生於節上,類似簇生,葉片長橢圓形,葉表有光澤,葉脈清晰。葉背綠色或具有紫紅色暈。花大,花徑4~8厘米。
繁殖及栽培
播種和扦插繁殖皆可。播種四季都能進行,可以撒播或點播,點播用128穴的穴盤,播種適溫為20℃左右,約1周出苗。扦插也可全年進行,選取生長健壯的枝條,剪下8厘米左右作插穗,保持溫度20℃,約20天生根,夏季水插亦容易生根。播種苗高5厘米時進行第一次移植,移於8厘米的營養缽中,12厘米左右時定植於15厘米的盆中,用土為草炭土2、蛭石或河沙1、爐渣1混合,可加入適量的羊糞等做底肥。對於分枝性不佳的個別種及品種,如紐幾內亞鳳仙,苗期應適當掐尖。高溫乾燥會使鳳仙花葉質變厚並且不舒展,節間變短,影響株形嚴重時會停止生長,因此越夏時要保持環境涼爽,並適當遮蔭,過強的陽光會灼傷葉片,而光線過弱則植株徒長,葉質變薄,葉色淺綠。為了「十一」用花,除選擇較耐熱的品種外,也可以於六月播種,七八月將小苗放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越夏。而冬春季節鳳仙花需充足的光照,因此不需遮蔭。生長期間保證水分的供應,尤其夏季澆水要及時並充足,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能積水,盆土乾燥植株極易萎蔫,待表現出萎蔫時再澆水很容易引起腐爛。積水容易爛根。整個生長季節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夏季可以向葉面和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10天澆施一次薄肥,為控制株高和株形,除前期多施氮肥外,開花前後應控制氮肥的施用。
病蟲害及防治
①猝倒病
主要危害幼莖,開始時幼莖基部呈水漬狀斑,後病斑變為淡褐色至褐色並凹陷縊縮。病部迅速發展到環繞幼莖,使小苗在葉色翠綠的情況下自莖基部倒伏死亡。最後腐爛或乾枯。該病主要由瓜果腐黴菌引起另外尚有立枯絲核菌。病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借水滴噴濺和種子等傳播。防治: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播種不可太密;出苗後控制澆水,保持土壤略干;加強環境的通風性,;避免連作。發病後及時用藥,75%的百菌清600倍,50%的多菌靈500倍,以及40%的疫霜靈200~400倍等都有很好的作用,1周噴一次,噴時除盆植株的莖葉外還應噴及周圍的地面。
②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表面有白色粉狀小斑塊,隨後葉面布滿白色粉層,至秋初,白粉層中出現黃色小圓點,最後小圓點變為黑褐色,病葉枯黃。嚴重時可蔓延至莖、花蕾及蒴果,其上也出現白色粉層,最終花蕾、蒴果停止生長而枯萎。該病的病原為蒼耳單絲殼的白粉菌,屬真菌類,病原菌在病殘體上和種子中越冬,借風、水傳播。應加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通透,少施氮肥,增施鉀肥及鈣,及時清除病葉,一旦發病應及時用藥,可以噴洒15%的粉銹寧1000倍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
③疫病
主要發生在幼苗定植後的植株上,危害莖和根部,首先嫩莖或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至淺黃色的斑塊,後發展為黑褐色腐爛,病斑環繞莖部,使植株自病部折倒,在病部有時能夠看到白色絹絲狀物,即為病原菌的菌體。該病是由惡疫黴菌侵染引起,病菌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通過土壤和水地噴濺以及風力傳播。防治:以預防為主,一是土壤消毒,二是改善栽培環境。藥物防治要及時,可用的藥物有80%的乙磷鋁500倍,25%甲霜靈500~800倍,1%的波爾多液,0.1%~0.2%的硫酸銅液。
④花葉病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被侵染後有兩種症状,一為葉片變小,皺縮,葉緣扭曲,葉面有深綠與黃白相間的斑點,老葉則黃化,花朵小、萎縮,花瓣呈碎錦狀,嚴重時植株矮小。二是葉脈褪綠呈灰白半透明狀,繼而褪綠為斑駁狀簇生,葉緣略上卷。該病的病原菌主要有蕪菁花葉病毒和花椰菜花葉病毒。通過汁液和多種蚜蟲傳播。防治:將強栽培管理,保持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病株,減少操作過程中人為傳播。防治傳毒昆蟲,可以採用沙蟲劑等。
⑤白絹病
是真菌中的齊整小核菌所致,症状與防治參見蘭花一節。鳳仙花四季開花,花朵繁多,花色艷麗,植株高度適宜,可以布置家庭及會場等,也可以擺放在露天,做大花壇。
釋名:急性子、早珍珠、金鳳花、小桃紅,夾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氣味:(子)微苦、溫、有小毒。
(花)甘、滑、溫、無毒。
(根、葉)苦、甘、辛、有小毒。
異名
小桃紅、夾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綱目》),透骨草、鳳仙草(《珍異藥品》),小粉團(《分類草藥性》),滿堂紅(《浙江中藥手冊》),水指甲(《南寧市藥物志》),指甲草(《中藥材手冊》)。
來源
為鳳仙花科植物風仙 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全草。
植物形態
鳳仙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60厘米。莖粗壯,肉質。葉互生;披針形,長10厘米左右,先端長尖,邊緣有深鋸齒,基部楔形;葉柄有腺體。花兩性,腋生,粉紅色、紅色、紫色、白色或雜色,單瓣或重瓣;萼3枚,2枚側生,先端綠色,1枚在下,形大,花瓣狀,有距;花瓣5枚,上1瓣(旗瓣)圓形,先端凹入而有小銳尖,兩側2對花瓣(翼瓣)各在一側合生而成2片;雄蕊5枚,合生而環繞子房;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蒴果被柔毛,熟後彈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種子扁卵圓形,徑約2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熟期9月。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多栽植於庭院作觀賞用。
本植物的根(鳳仙根)、花(鳳仙花)、種子(急性子)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乾燥莖為透骨草藥材之一種,詳"透骨草"條。
採集
夏、秋採收。
性味
辛苦,溫。
①《救荒本草》:"葉:味苦微澀。"
②《綱目》:"葉:苦甘辛,有小毒。"
③《群芳譜》:"葉: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
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治關節風濕痛,跌打損傷,瘰癧癰疽,療瘡。
①汪連仕《採藥書》:"鳳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風散氣;紅花者名透骨紅,破血墮胎。"
②《分類草藥性》:"葉:敷一切疔瘡腫毒。"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散血通經,治月經病,止紅崩,淨白帶;用於跌打損傷,可接骨,消傷腫,止傷痛,軟堅透骨,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間草藥》:"治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名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藥方選錄
(1)治關節風濕痛:鮮鳳仙一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2)治風氣痛:鳳仙葉煎湯洗之。(《嶺南採藥錄》)
(3)治跌打損傷:鳳仙搗汁一杯,黃酒沖服。(《湖南藥物志》)
(4)治瘰癧、發背、一切癰腫:鮮鳳仙草搗爛敷患處。或用鮮風仙全株連根洗淨,搗爛,放銅鍋內,加水煮汁二次,過濾,將兩次之汁,合併再熬,濃縮成膏,塗紙上,貼患處,一日換。(《江西民間草藥》)
(5)治癰疽惡毒:鳳仙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6)治蛇頭疔:鮮鳳仙取下半截連根葉用,搗爛敷腫處。或同甜酒釀糟搗爛敷。(《江西民間草藥》)
(7)治指甲炎腫痛(俗稱換指甲):鮮風仙葉一握。洗淨後加些紅糖,共搗爛,敷患處,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9)治受濕後腳面腫:鳳仙連根帶葉,共搗細,加砂糖和勻,敷腫處。(《雲南中醫驗方》)
(10)治腳氣腫脹:鮮鳳仙(搗爛)、鮮紫蘇莖葉等分。水煎,放盆或小桶內,先熏後淋洗。(《江西民間草藥》)
(11)治蛇咬傷:鮮鳳仙五兩。搗爛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12)治噎食不下。用鳳仙花子,酒浸三夜,晒乾,研為末,加酒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送下。
(13)治咽中骨鯁。用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內,鯁物即可變軟,或把鳳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著齒,免齒受損。
(14)治蛇咬傷傷。用鳳仙花搗酒服。
(15)治打傷腫痛。用鳳仙葉搗成泥,塗腫破處,藥干即換,一夜血散。冬季則用預採的干葉研成末,水調塗。
參考
|
關於「鳳仙」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