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頸部層次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頸部 >> 頸部層次 >> 頸部層次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1.切口和翻皮瓣

(一)用木枕將肩墊高,或將頭部垂於操作台邊緣下方,頭盡量後仰,伸展頸部

(二)自頦下至胸骨柄上緣沿前正中線作一縱切口。

(三)自縱切口上端沿下頜骨體下緣向外後方,經下頜角耳廓下方,延至乳突根部,作一橫切口。自縱切口下端向外側,沿鎖骨再做一橫切口至肩部。

(四)將皮自中線向兩側翻開,至斜方肌前緣為止。切皮和剝離皮瓣時,均需注意頸部皮膚較薄,切勿過深,以免損傷頸闊肌

2.分離頸闊肌

清理並觀察頸闊肌的纖維方向、厚薄及起止。然後將該肌自起點處翻起,向上輕輕剝離,翻至下頜骨體下緣為止。游離頸闊肌時,勿傷及其深面的皮神經淺靜脈等結構,並注意觀察面神經頸支至頸闊肌的分布情況,保留其分支。

3.分離頸部淺靜脈

胸鎖乳突肌淺面,分離頸外靜脈,向上追蹤至下頜角,向下追蹤觀察其穿過深筋膜處。並沿頸外靜脈尋找頸淺淋巴結,觀察後摘除之。

在頸前正中線兩側,尋找頸前靜脈,觀察其走行及匯入。用刀柄探查胸骨上間隙的範圍及內容。

4.分離頸叢的皮神經

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附近,尋找呈輻射狀排列的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等淺出處。再沿各支神經向周圍剝離,觀察它們的分布範圍,在暴露枕小神經時,注意勿損傷深面的副神經

5.解剖頸筋膜淺層及頸部淺層肌

保留淺靜脈和皮神經,去除淺筋膜,觀察頸筋膜淺層(套層),包繞胸鎖乳突肌,向後外方覆蓋頸外側區的情況,向前覆於舌骨下肌群的前面、至正中線形成頸白線的情況。

分離胸鎖乳突肌,觀察其起止,並體會其作用;分離舌骨下肌群,淺層為並列的肩胛舌骨肌(外側)和胸骨舌骨肌(內側);深層為上下排列的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

6.逐個辨認頸前區和頸外側區各三角的名稱和境界。

32 頸部的分區 | 頸前區(頸前三角)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頸部層次的解剖步驟與方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