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內臟神經系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人體各系統概要 >> 神經系統 >> 內臟神經系 |
人體解剖學 |
|
內臟神經系也含有感覺性(傳入)纖維和運動性(傳出)纖維。主要分布於心血管及胸腹盆腔各系統的臟器。
內臟器官內有很多感受器,包括痛覺感受器、壓力感受器和化學感受器等等。內臟感覺神經元胞體為假單極神經元,位於脊神經節和某些腦神經節(如迷走神經的結狀節)內,其中樞突經脊神經後根或腦神經進入脊隨或腦幹;其周圍突隨內臟運動性神經纖維(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分布於所支配的器官。
與軀體感受敏銳、定位、定性準確等特性相比,內臟感覺則有閾值較高、定位不明確,定性不清楚的特點。體內同一結構的不同部位可分別由軀體感覺性神經和內臟感覺性神經分布,例如,胸膜和腹膜的壁層為軀體感覺性神經支配,對痛刺激非常敏感、定位準確;而胸、腹膜臟層則由內臟感覺性神經支配,受到刺激時產生持續時間較長、定位不夠準確的鈍痛。
2.內臟運動性(傳出)神經
內臟運動神經即植物性神經,也叫自律或自主神經。它與軀體運動性神經的區別在於:①軀體運動性神經分布於全身骨骼肌,管理「隨意」運動;內臟運動性神經分布於心肌、平滑肌及腺體等,管理「不隨意」運動。②軀體運動性神經自腦神經運動核或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發出後,隨腦神經或脊神經直達骨骼肌;內臟運動性神經自腦幹或脊髓內的內臟運動神經元發出後,不直接到達它所支配的效應器官,而在中途先終止於某一植物性神經節,與節內神經元形成突觸,再由這些神經元發出纖維至效應器。故內臟運動性神經有節前神經元(位於腦幹和脊髓,發出節前纖維)和節後神經元(位於周圍植物性神經節,發出節後纖維)之分。
內臟運動性神經可依其形態和機能不同,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臟器均由交感和副交感兩種神經支配,它們在機能上互相拮抗和制約。個別器官和結構,僅由一種神經支配,如大部分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和汗腺,只有交感神經纖維分布。
(一)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頸8或胸1至腰3節段的脊髓灰質側角,節前神經元胞體組成中間帶外側核。這些神經元的軸突(節前纖維)隨脊髓前根和脊神經走行,穿過椎間孔後,則離開脊神經至交感神經節(圖2-59)。
圖2-59 交感神經的典型經過
交感神經節是交感神經節後神經元胞體的所在部位。根據其位置可分為椎旁節和椎前節。椎旁節縱行排列於脊柱兩側,上至顱底,下至尾骨前方,每側有22-25個節,節與節之間由神經纖維(節間支)相連,形成兩條縱行的串珠狀的神經節鏈,叫交感干。交感干在頸段有三個節,即頸上節、頸中節和頸下節,頸下節常與胸1交感節合併成星狀神經節;交感干在胸段有11-12個節;腰段常有4個節;骶段有4-5個節,在尾骨前方左、右交感干相遇形成一個共同的尾交感節或稱奇節。椎前節位於脊柱前方,形狀不規則,多位於動脈的起始部。主要有腹腔節,位於腹腔動脈根的兩則;主動脈腎節,位於腎動脈根部;腸系膜上節和腸系膜下節,均位於同名動脈的起始部。
⑵交通支
交感幹上的神經節借交通支與相應的脊神經相連。交通支可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隨脊神經出椎間孔後,離開脊神經組成白交通支至椎旁節,因節前纖維有髓鞘反光發亮,故呈白色。由於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從C8--3節段的脊髓灰質側角發出,所以白交通支也只存在於這些節段的脊神經與交感干之間。
灰交通支是由椎旁節發出的節後纖維返回脊神經所構成的,節後纖維是無髓纖維,色澤灰暗,故名灰交通支。所有椎旁節與31對脊神經之間均有灰交通支聯繫(圖2-59)。
⑶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節後纖維
節前纖維發自脊髓C8-L3節段的中間帶外側核,經前根、脊神經和白交通支進入交感干後,有三種去向:①終止於相應的椎旁節;②在交感干內先上升或下降一段距離,然後終止於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節;③穿過椎旁節,離開交感干,組成內臟大、小神經至椎前節換神經元(圖2-60)。
圖2-60 植物神經的分布
節後纖維自交感神經節內的節後神經元發出後也有三種去向:①經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經,隨脊神經分布到軀幹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豎毛肌;②纏絡於動脈外膜形成神經叢,並隨動脈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③形成神經,直接到所支配的器官,如心神經。
(二)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幹的副交感神經核和脊髓骶2-4節段的中間帶外側核,由此發出的節前纖維,隨有關的腦神經(Ⅲ、Ⅶ、Ⅸ、Ⅹ)和骶神經走行,至器官旁或器官內的副交感神經節(終節)與節後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繫,由節後神經元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心肌、平滑肌和腺體。
由於副交感神經節居於器官內或靠近所支配之器官,所以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長而節後纖維短(圖2-60)。
副交感神經根據其低級中樞的位置可分為顱部和骶部。
顱部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分別隨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走行。伴隨動眼神經者,在睫狀節換神經元,節後纖維支配眼球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參加面神經者,在蝶齶節、下頜下節換神經元,節後纖維支配淚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等。隨舌咽神經走行者,在耳節內換神經元,節後纖維支配腮腺。參加迷走神經的副交感節前纖維,至胸、腹腔臟器,在終節換神經元後,節後纖維支配胸腔器官和除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以外的所有腹腔臟器。
骶部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隨骶2-4神經出骶前孔,構成盆內臟神經,加入盆叢,從盆叢分支到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盆腔臟器,在終節換神經元後,支配上述器官。
3.內臟神經叢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和內臟感覺性神經在分布中,常常互相交織在一起,共同形成內臟神經叢。各叢的名稱按其所圍繞的動脈或所分布的臟器而得名。例如,位於心底部的心叢、肺根周圍的肺叢、腹腔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根部周圍的腹腔叢以及直腸兩側的盆叢等等。
腦神經 | 感覺器官簡介 |
|
參看
關於「人體解剖學/內臟神經系」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