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藨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烏藨連
Wū Pāo Lián
別名 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細辛、雞心七、白三百棒、紅三百棒、茹葉細辛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癰,腫毒刀傷,咳血
英文名 Herb of Vaginate Violet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烏藨連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Wū Pāo Lián

【別名】 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堇菜科植物全草、根莖。秋後採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傾斜,多節。有褐色的托葉,葉由根莖上叢生,具長葉柄;葉片廣心臟形,先端尖,邊緣有鈍鋸齒。花莖腋生,與葉柄等長;花單生,大形,白色或淡紫色;花萼5,基部延伸成耳狀;花瓣5,下方1片基腳有距,距短而圓;雄蕊短,5枚,下方2雄蕊的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屬物,伸入距內。子房上位,有鈍頭.蒴果橢圓形,有褐色腺點。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於林下、溪旁陰濕處。分布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寒,微甘,無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癰,腫毒刀傷,咳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②《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搗爛敷。內服:浸酒

【附方】 ①治乳房紅腫硬痛:烏藨連、黃瓜香攔路虎。搗爛拌酒糟或酒炒熱外敷。

②治無名腫毒:烏泡連搗爛,敷患處。

③治刀傷:烏藨連鮮草搗爛敷傷口化膿者加鋸木條葉。

④治咳血:烏泡連根莖一兩。泡酒服。(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烏藨連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Wū Pāo Lián

【英文名】 Herb of Vaginate Violet

【別名】 細辛、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雞心七白三百棒,紅三百棒,茹葉細辛。

【來源】 藥材基源:為勤菜科植萱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moupinensis Franch.[V.palustris L.var. moupinensis Franch.; V.uaginata acut. Non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有時具長達30cm的匍匐枝。根莖粗大,垂直或有時斜生,節間短而密。葉基生:葉柄長4-10cm,花後長達25cm;托葉離生,卵形,淡褐色或上半部色較淺;葉片心形或腎狀心形,花後增大呈腎形,長約9cm,寬約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或寬三角形,邊緣有具腺體的印鋸齒。花較大,淡紫色或白色,具紫色條紋;花梗長不超出葉;萼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基部附屬物短,花瓣長圓狀倒卵形;距囊狀,較粗,雄蕊短,5枚,下方2枚雄蕊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屬物,伸入距內;子房無毛,柱頭平截。蒴果橢圓形,長約1.5cm,無毛,有褐色腺點。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緣曠地或灌叢中、溪旁及草坡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根莖較粗大,主根明顯,直徑可達1cm,長可達14cm,並可見匍匐莖基生葉心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鈍鋸齒。花淡棕紫色,具條紋。果較大,有的已開裂。氣微,味微苦。

【性味】 味微甘;澀;性寒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瘡癰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扑損傷;開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烏藨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