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血瘤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外科學》 >> 瘤 >> 血瘤 |
中醫外科學 |
|
血瘤是以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皮膚上發生腫塊,色紅而內含血絲,破皮則血流難止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類證治裁》云:「血瘤自血脈腫起,久而現赤縷或皮色赤。」相當於西醫的海綿狀血管瘤。
[病因病機]
由於心火妄動,逼血人絡,血熱妄行,脈絡擴張,氣血縱橫,結聚成形,顯露於肌膚而成。
[診斷]
血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軀幹、面頸部多見。常在出生後即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長大,長到某種程度後,可停止進展。瘤體外觀呈暗紅色或紫藍色,亦可為正常皮色,小如豆粒,大如拳頭,質地柔軟,狀如海綿,壓之可縮小,肢體活動時脹大。血瘤可並發出血、感染和潰爛。嬰兒患者有的可在數年內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辨證論治]
內治法
①心腎火毒證
證候:多見於初生嬰兒。腫塊大小不一,色澤鮮紅,邊界不清,不痛不癢;伴面赤口渴,尿黃便干,易口舌生瘡;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治法:清心瀉火,涼血解毒。
方藥:芩連二母丸合涼血地黃東加減。
②肝經火旺證
證候:多發於頭面或大腿部,腫塊呈丘疹或結節狀,表面呈紅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發生脹痛;可伴心煩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質紅,苔微黃,脈弦細數。
治法:清肝瀉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祛瘀解毒。
方藥:丹梔逍遙散合清肝蘆薈丸加減。
③脾統失司證
證候:腫瘤體積不大,邊界不清,表面色紅,好發於下肢,質地柔軟易出血,無疼痛;伴肢軟乏力,面色萎黃,納食不佳等;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細。
治法:健脾益氣,化濕解毒。
方藥:順氣歸脾丸加減。
(2)外治
①對小面積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②清涼膏合藤黃膏外敷,包紮固定,1日換藥1次,以促其消散。
③若血瘤出血,可用雲南白藥摻敷傷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其他療法]
一、壓迫法長期把棉花墊直接放在血瘤表面,並以膠布及繃帶加壓固定。
二、注射療法把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按1:1混合,用細長針頭插入瘤體內,緩慢注入,以致整個瘤體高起為止。每次用藥液3-6mL。隔l周可反覆注射。若瘤體尚未發硬萎縮,則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的比例可增至2:1,按前法注射。
四、手術治療瘤體較大而局限者,經充分準備,可行手術切除。
[預防與調攝]
[結語]
血瘤相當於西醫的海綿狀血管瘤。其特點是: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皮膚上發生腫塊,色紅而內含血絲,破皮則血流難止。應與血痣相鑒別。心火妄動證,治宜涼血活血、抑火滋陰,方用芩連二母丸;氣血瘀滯證,治宜行氣活血、化瘀通絡,方用桃紅四物湯。局部可用消痔靈注射液注射;瘤體較大而局限者,可行手術治療。
參看
氣瘤 | 筋瘤 |
|
關於「中醫外科學/血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