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板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鴨腳板草 | 中藥圖典 |
鴨腳板草 Yā Jiǎo Bǎn Cǎo |
|
---|---|
別名 | 辣子草、野芹菜、水辣菜、地胡椒 |
功效作用 | 治瘧疾,癭腫,毒瘡,跌打損傷。 |
英文名 | Herb of Siebold Buttercup |
始載於 | 《分類草藥性》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心經 |
藥性 | 熱 |
藥味 | 辛、苦 |
《中藥大辭典》:鴨腳板草
【出處】 《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 Yā Jiǎo Bǎn Cǎo
【別名】 辣子草、野芹菜(《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毛莨科植物揚子毛茛的全草。春、夏採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遍體被白色或淡黃色柔毛。基部分枝,常匍匐地上。葉為3出複葉,具長柄;葉片寬卵形,長2~4.5厘米,寬3~6厘米,中央小葉具長或短柄,寬卵形或菱狀卵形,3淺裂至深裂,裂片上部邊緣疏生鋸齒,側生小葉具短柄,不等地2裂。花對葉單生,具長梗,徑約1.5厘米;萼片5,狹卵形,反曲;花瓣5,黃色,近橢圓形;雄蕊多數,花藥黃色;雌蕊多數,子房上位,花柱鉤曲。瘦果扁平,有邊緣,中部突起,先端具短喙。花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於溪邊或林邊陰濕處。分布長江中、下游各地及台灣。
【性味】 ①《分類草藥性》:"性熱,味苦,有毒。"
②《湖南藥物志》:"辛,有毒。"
②《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
③《重慶草藥》:"可以截瘧。"
④《湖南藥物志》:"治癭腫。"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附方】 ①截瘧:發瘧前以鴨腳板草嫩枝葉搗包脈筋(前臂內側接腕處,也可包命門),但應以布墊之,包的時間不可太久。
②治毒瘡或跌傷出血:鴨腳板草嫩莖葉搗爛,包傷口上,可以拔膿除毒,止血生肌。但不能敷在未傷的皮膚上,否則刺激起泡。
③治跌傷未破皮者:鴨腳板草少量,合酒塗揉之。(選方出《重慶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鴨腳板草
【出處】 出自《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 Yā Jiǎo Bǎn Cǎo
【英文名】 Herb of Siebold Buttercup
【別名】 辣子草、野芹菜、水辣菜、地胡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揚子毛茛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unculus sieboldii Miq.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集,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揚子毛茛,多年生草本,高20-50cm。鬚根多數,簇生。莖鋪散,斜升,下部節上伏地生根長葉,多分枝,密生開展的白色或淡黃色柔毛。基生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2-5cm,密生開展的柔毛,基部擴大成褐色膜質寬鞘抱莖;葉片輪廓圓腎形至寬卵形,長2-5cm,寬3-6cm,基部心形;中央小葉寬卵形或菱狀卵形,3淺裂或深裂,邊緣有鋸齒,小葉柄長1-5mm,被開展的柔毛;側生小葉不等2裂,較小,具短柄;小葉兩面疏生柔毛。花兩性,直徑1.2-1.8cm,與葉對生,花梗長3-8cm,密生柔毛;萼片5,狹卵形,長4-6mm,寬2-3mm,外面有柔毛;花瓣5,狹卵形或近橢圓形,長6-10mm,寬3-5mm,黃色,基部有長爪,蜜槽小鱗片位於爪基部;雄蕊20餘,花藥長約2mm;花托粗短,密生白柔毛;心皮多數。瘦果扁平,長3-4mm,無毛,邊緣有寬約0.4mm的寬棱,喙長約1mm。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濕地或山林坡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莖下部節常生根;表面密生伸展的白色或淡黃色柔毛。葉片圓腎形至寬卵形,長2-5cm,寬3-6cm,下面密生柔毛;葉柄長2-5cm。花對葉單生,具長梗;萼片5,反曲;花瓣5,近橢圓形,長達7mm。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 辛;苦;性熱;有毒
【功效與作用】 除痰截瘧;解毒消腫。主瘧疾;癭腫;毒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內服:煎湯,3-9g。
【注意】 多作外用,內服宜慎。
【附方】 ①截瘧:發瘧前以鴨腳板草嫩枝葉搗包脈筋(前臂內側接腕處,也可包命門),但應以布墊之,包的時間不可太久。②治毒瘡或跌傷出血:鴨腳板草嫩莖葉搗爛,包傷口上,可以拔膿除毒,止血生肌。但不能敷在未傷的皮膚上,否則刺激起泡。③治跌傷未破皮者:鴨腳板草少量,合酒塗揉之。(選方均出《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惡瘡,包魚口,外治蛇咬。
2.《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
3.《重慶草藥》:可以截瘧。
4.《湖南藥物志》:治癭腫。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鴨腳板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