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蕨类植物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Jué
蕨
別名 蕨菜、如意菜、狼萁、虌、蕨萁、龍頭菜、鱉腳、山鳳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蕨、三叉蕨、蕨兒菜、貓爪子、高沙利、松耕藏、鱉、蕨貓草、粉蕨、山甲萁、烏糯葛萁、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
功效作用 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隔,氣隔,腸風熱毒
英文名 Herb of Eastern Bracken Fern
始載於 食經
毒性 有毒
歸經 胃經脾經肝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基本信息

【別名】蕨菜、如意菜、狼萁

【拉丁名】Pteridium aquilinum(L._)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

【藥理作用】本品之原種植物 P.Aquilinum ,牛、羊及馬食之可中毒,豬食之無礙。毒性物質可能系硫眩酶,故維生素B,有治療作用。有人認為,毒性物質不僅是硫胺酶,還有其他成分。對全骨髓造血系統都有傷害,特別是抑制紅細胞之生成,抑制紅細胞對59Fe的攝取。此外也有血小板白細胞的減少,發生廣泛的點狀出血。牛大量食此草質,有小腸的傷害、潰瘍血尿膀胱腫瘤,給大鼠餵食,也可致癌,特別是小腸部位。

性味歸經】甘,寒。①《食療本草》: 「寒。」②《本草拾遺》: 「味甘,寒。」⑧《飲膳正要》: 「苦,寒,有毒。」入脾、心、小腸經;①《本草再新》: 「入脾經。」②《本草撮要》: 「入手少陰、太陽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腫安神。用於發熱痢疾濕熱黃疸高血壓病,頭昏失眠風濕性關節炎白帶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 0.3~1兩。

【相關藥材】短葉蹄蓋蕨 黑足金粉蕨 掌葉三叉蕨 掌葉線蕨 瓊越線蕨 鱗始蕨 攀援星蕨 鐮葉瘤足蕨 鐮片假毛蕨 鞭葉耳蕨

【關 鍵 詞】清熱 滑腸 降氣 化痰 食隔 氣隔 腸風熱毒

【備註】(1)嫩葉可食,稱蕨菜,根狀莖供提取蕨粉,為滋補食品。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詳細介紹

蕨菜

又稱蕨菜。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蕨科(又鳳尾蕨科)。為林地、灌叢、荒山草坡最常見的蕨類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狀莖長而粗壯,橫臥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葉每年春季從根狀莖上長出,幼時拳卷,成熟後展開,有長而粗壯的葉柄,葉片輪廓三角形至廣披針形,為2~4回羽狀複葉,長60~150厘米,寬30~60厘米,革質。孢子囊棕黃色,在小羽片或裂片背面邊緣集生成線形孢子囊群,被囊群蓋和葉緣背卷所形成的膜質假囊群蓋雙層遮蓋。為世界性種。我國各地普遍生長。春天長出的嫩葉,俗稱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稱。根狀莖富含澱粉,其營養價值不亞於藕粉,不但可食,還可作釀酒的原料。藥用有去暴熱利水濕等功效。

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葉、嫩芽及根莖有毒,牛食後常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血尿、腹痛消瘦貧血、毛粗亂無光並常有部分脫毛、精神沉鬱、呆立凝視、行走緩慢、多臥少立、咀嚼無力瘤胃蠕動音短而弱[47];此外,還有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發生廣泛的點狀出血,腸肌出現大面積損傷和潰瘍。另據報導蕨也有很強的致癌活性物質。  

考證

出自 崔禹錫《食經》;  

1.《本草拾遺》:

蕨,葉似老蕨,根如紫草。生山間,人作茹食之。  

2.《綱目》:

蕨,處處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狀如小兒拳,長則展開如鳳尾,高三、四尺。其莖嫩時採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晒乾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內有白粉,搗爛,再三洗澄,取粉作粔妝,盪皮作線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

參考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