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感染和外傷病人的營養治療原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營養與感染和免疫 >> 感染和外傷病人的營養治療原則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感染外傷的病人由於食慾差、噁心嘔吐使其進食量減少,加上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干擾使這些病人面臨飢餓或半飢餓狀態。由於發熱分解代謝加速,進一步消耗體內的貯存,這些病人體內氮的排出比正常禁食者多(禁食的人的代謝率低於正常人)。隨著病情的恢復,代謝率和肌肉分解減慢,在臨床上恢復正常後恢復氮平衡。代謝率和氮平衡的變化與感染的微生物的種類、嚴重程度、併發症、影響的主要器官(如腸、腎、神經系統)的不同有關。

從大量的人體觀察和動物實驗表明,當膳食中的熱量未達到總熱能需要量的一定比例以前,雖然膳食中含有適量的蛋白質仍不能維持氮平衡。正常成人每日熱量的攝入如低於3780kJ(900kcal),則膳食中的蛋白質就被利用作為能量的來源。這時如增加熱量攝入量就可以改善氮平衡。在任一熱量水平時增加蛋白質也可以改善氮平衡。實驗表明給術後病人補充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可以使他們維持氮平衡。

在感染和外傷時由於創傷體細胞的分解代謝增加,造成對溶質排泄的負荷過重,因此需要維持一定的尿量。在腎功能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需要排尿1200~1500ml。根據患者是否伴有發熱、大量出汗、腹瀉和嘔吐,除膳食外每天至少供水1500ml,還要考慮電解質的補充。

雖然關於感染和外傷病人對維生素的實際需要量還不太清楚,病人的血清中的抗壞血酸和某些維生素B的水平顯著低於正常,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才能恢復正常水平,表明這些維生素的代謝異常,但這並不表明是生化上的缺乏現象。在營養不良的基礎上發生感染常導致營養缺乏病的症状出現,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臨床醫生給感染和外傷患者的大劑量抗壞血酸、維生素B及其他維生素的原因。Beisel(1972)按供給量標準給受感染的志願受試者以各種維生素,其血清中的維生素A、抗壞血酸、葉酸或維生素B12的水平及其尿中的硫胺素吡哆醇尼克酸的排泄量都正常。

由於一般不能及時掌握患者的血及尿中的維生素的營養狀況,現在一般認為對維生素A及其他脂溶性維生素採用或接近採用供給量標準,而對水溶性維生素採用雙倍供給量。如果能證明這些病人原來對某些維生素吸收不良,可以增加用量。在補充維生素時應注意其成分中是否包括了各種必需的維生素,其比例是否平衡。

關於微量元素的作用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能夠經口進食的病人一般不致發生微量元素的缺乏,但用完全胃腸外營養的病人應考慮必需微量元素的補充。由於補充鐵有促進微生物繁殖的危險,因此對伴有嚴重貧血的患者以辦理紅細胞或全血為好。

綜上所述,在感染和外傷病人的膳食中,熱量和蛋白質的含量應略高於正常水平。以易於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為宜,如含有牛奶、雞蛋、瘦肉末等優質蛋白質。最好有新鮮蔬菜和水果;應避免大量脂肪,以免影響食慾。要補充足夠水分,每天至少1500ml。維生素的補充要適量和平衡。由於食慾差或消化道的障礙而使進食量減少時,也可以採用管飼或完全胃腸外營養以維持正常的營養、減少病死率與加速全愈過程。

32 單個營養素缺乏和免疫 | 營養與感染和免疫章節參考文獻 32
關於「營養學/感染和外傷病人的營養治療原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