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

(重定向自肥厚性心肌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肥厚為特徵。根據左心室流出道有無梗阻可分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對稱性室間隔肥厚致主動脈瓣下狹窄者稱特發性肥厚型主動脈瓣下狹窄。

本型的特徵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間隔為甚,偶爾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積正常或減小。偶爾病變發生於右心室。通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肥厚型心肌病

目錄

病因學

病因未明。目前認為遺傳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據是本病有明顯的家族性發病傾向,常合併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時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見到HLA抗原的遺傳基因型。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形式傳遞,發病的型式可是無症状的心肌不對稱性肥厚,也可有典型的梗阻症状。遺傳缺陷引起發病的機制有以下設想:①兒茶酚胺交感神經系統異常,其證據為本病易伴發神經嵴組織疾病、甲亢或胰島素分泌過多高血壓,用β受體阻滯劑有效。②胎兒期室間隔不成比例的增厚與心肌纖維排列不齊,在出生後未正常退縮。③房室傳導過速導致室間隔與左室游離壁不同步激動和收縮。④原發性膠原異常引起異常的心臟纖維支架,使心肌纖維排列紊亂。⑤心肌蛋白合成異常。⑥小冠狀動脈異常,引起缺血纖維化代償性心肌老前輩。⑦室間隔在橫面向左凸而在心尖心底軸向左凸(正常時均向左凹),收縮時不等長,引起心肌纖維排列紊亂和局部肥厚。至於無家族或遺傳證據的散髮型病例,其發病機理尚不清楚。  

病理改變

病變以心肌肥厚為主,心臟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可見於室間隔和游離壁,以前者為甚,常呈不對稱(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處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為常見,右心室少見。室間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內突出,收縮時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稱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舊稱「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室間隔肥厚程度較輕,收縮期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顯梗阻者,稱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前乳頭肌也可肥厚,常移位而影響正常的瓣膜功能。心肌高度肥厚時,左心室腔減小。不成比例的心肌肥厚常使室間隔的厚度與左心室後壁厚度之比≥1.3,少數可達3。有一種變異型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尖區的心肌肥厚較著。此型的心包下冠狀動脈正常,但心室壁內冠狀動脈數增多而管腔狹窄。顯微鏡下見心肌細胞排列紊亂,細胞核畸形細胞分支多,粒線體增多,心肌細胞極度肥大,細胞內糖原含量增多,此外,尚有間質纖維增生。電鏡下見肌原纖維排列也紊亂。2/3患者二尖瓣葉增大增長,與二尖瓣前葉相對處的左室內膜壁上有一纖維斑塊是二尖瓣與室間隔碰擊所致。各年齡均可發生本病,但心肌肥厚在40歲以下者比40歲以上者嚴重,此種肥厚與年齡的關係原因未明。隨病程發展,心肌纖維化增多,心室壁肥厚減少,心腔狹小程度也減輕,呈晚期表現。  

病理生理

1.左室流出道梗阻在收縮期,肥厚的心肌使心室流出道狹窄。在非梗阻型,此種影響尚不明顯,在梗阻型則比較突出。心室收縮時,肥厚的室間隔肌凸入心室腔,在左心室,使處於流出道的二尖瓣前葉與室間隔靠近而向前移位,引起左心室流出道狹窄與二尖瓣關閉不全,此作用在收縮中、後期較明顯。左心室噴血早期,流出道梗阻輕,噴出約30%心搏量,其餘70%在梗阻明顯時噴出,因此,頸動脈波示迅速上升的升支,下降後再度向上成一切跡,然後緩慢下降。流出道梗阻在收縮期造成左心室腔與流出道之間壓力差,流出道與主動脈間無壓力差。有些患者在靜息時流出道梗阻不明顯,運動後變為明顯。

2.舒張功能異常肥厚的心肌順應性減低,擴張能力差,使心室舒張期充盈發生障礙,舒張末期壓可以升高。舒張期心腔僵硬度增高,左室擴張度減低,由此心搏量減少,充盈增高且壓迫心室壁內冠狀動脈。快速充盈期延長,充盈速率與充盈量均減小。

3.心肌缺血由於心肌需氧超過冠狀動脈血供,室壁內冠狀動脈狹窄,舒張期過長,心室壁內張力增高等引起。  

臨床表現

起病多緩慢。約1/3有家族史。症状大多開始於30歲以前。男女同樣罹患。

主要症状為:①呼吸困難,多在勞累後出現,是由於左心室順應性減低,舒張末期壓升高,繼而肺靜脈壓升高,肺瘀血之故。與室間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關閉不全可加重肺瘀血。②心前區痛,多在勞累後出現,似心絞痛,但可不典型,是由於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狀動脈供血相對不足所致。③乏力頭暈昏厥,多在活動時發生,是由於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張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張期進一步縮短,使原已舒張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張期進一步縮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減低。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由於交感神經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縮加強,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驟減而引起症状。④心悸,由於心功能減退或心律失常所致。⑤心力衰竭,多見於晚期患者,由於心肌順應性減低,心室舒張末期壓顯著增高,繼而心房壓升高,且常合併心房顫動。晚期患者心肌纖維化廣泛,心室收縮功能也減弱,易發生心力衰竭與猝死

常見的體征為:①心濁音界向左擴大。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有抬舉性衝動。或有心尖雙搏動,此是心房向順應性降低的心室排血時產生的搏動在心尖搏動之前被觸及。②胸骨左緣下段心尖內側可聽到收縮中期或晚期噴射性雜音,向心尖而不向心底傳播,可伴有收縮期震顫,見於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縮力或減輕心臟負荷的措施如給洋地黃類異丙腎上腺素(2μg/min)、亞硝酸異戊酯硝酸甘油、作Valsalva動作、體力勞動後或過早搏動後均可使雜音增強;凡減弱心肌收縮力或增加心臟負荷的措施如給血管收縮藥,β受體阻滯劑,下蹲,緊握掌時均可使雜音減弱。約半數患者同時可聽到二尖瓣關閉不全的雜音。③第二音可呈反常分裂,是由於左心室噴血受阻,主動脈瓣延遲關閉所致。第三音常見於伴有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患者。  

診斷檢查

心電圖表現:①ST-T改變見於80%以上患者,大多數冠狀動脈正常,少數以心尖區局限性心肌肥厚的患者由於冠狀動脈異常而有巨大倒置的T波。②左心室肥大徵象見於60%患者,其存在與心肌肥大的程度與部位有關。③異常Q波的存在。V6、V5、aVL、Ⅰ導聯上有深而不寬的Q波,反映不對稱性室間隔肥厚,不須誤認為心肌梗塞。有時在Ⅱ、Ⅲ、aVF、V1、V2導聯上也可有Q波,其發生可能與左室肥厚後心內膜下與室壁內心肌中沖動不規則和延遲傳導所致。④左心房波形異常,可能見於1/4患者。⑤部分患者合併預激症候群。I、aVL、V4V5V6導聯均有異常Q波是由於肥厚的室間隔引起較大的向右的心室起始除極向量所致,V1V2為RS波型,R波較高,為上述各導聯Q波的相應變化。本列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心室間隔肥厚。

超聲心動圖表現:①不對稱性室間隔肥厚,室間隔厚度與左室後壁厚度之比大於1.3∶1,此征過去比較重視,但現在發現也可見於其他疾病如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等。用二維法測左室增厚的程度更為有用。②二尖瓣前葉在收縮期前移。③左心室腔縮小,流出道狹窄。④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包括順應性減低,快速充盈時間延長,等容舒張時間延長。運用都卜勒法可以了解雜音的起源和計算梗阻前後的壓力差。

X線普通胸片可能見左心室增大,也可能在正常範圍。X線或核素心血管造影可顯示室間隔增厚,左心室腔縮小。核素心肌掃描則可顯示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

Bkm3r.jpg

  

心導管檢查示心室舒張末期壓增高。有左室流出道梗阻者在心室腔與流出道間有收縮期壓力差。  

鑒別診斷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徵性臨床表現,診斷並不困難。超聲心動圖檢查是極為重要的無創性診斷方法,無論對梗阻性與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幫助,室間隔厚度≥18mm並有二尖瓣收縮期前移,足以區分梗阻性與非梗阻性病例。心導管檢查顯示左心室流出道壓力差可以確立診斷。心室造影對診斷也有價值。臨床上在胸骨下段左緣有收縮期雜音應考慮本病,用生理動作或藥物作用影響血流動力學而觀察雜音改變有助於診斷。此外,還須作以下鑒別診斷。

(一)心室間隔缺損收縮期雜音部位相近,但為全收縮期,心尖區多無雜音,超聲心動圖、心導管檢查及心血管造影可以區別。

(二)主動脈瓣狹窄症状和雜音性質相似,但雜音部位較高,並常有主動脈瓣區收縮期噴射音,第二音減弱,還可能有舒張早期雜音。X線示升主動脈擴張。生理動作或藥物作用對雜音影響不大。左心導管檢查顯示收縮期壓力差存在於主動脈瓣前後。超聲心動圖可以明確病變部位。

(三)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雜音相似,但多為全收縮期,血管收縮藥或下蹲使雜音加強,常伴有心房顫動,左心房較大,超聲心動圖不顯示室間隔缺損

(四)冠心病心絞痛、心電圖上ST-T改變與異常Q波為二者共有,但冠心病無特徵性雜音,主動脈多增寬或有鈣化,高血壓及高血脂多;超聲心動圖上室間隔不增厚,但可能有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  

治療

由於病因不明,預防較困難。超聲心動圖檢出隱性病例後進行遺傳資料可作研究。為預防發病應避免勞累、激動、突然用力。凡增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如洋地黃類、β受體興奮藥如異丙腎上腺素等,以及減輕心臟負荷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盡量不用。如有二尖瓣關閉不全,應預防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

治療的目標為解剖症状和控制心律失常。現用的治療包括:

併發症

(1)心律失常:這是常見的併發症,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顫動最為重要,需要治療。

(2)心內膜炎發生率比較低,是由於血液中的細菌黏附在心臟內血流紊亂處,如主動脈瓣、二尖瓣等。

(3)心臟傳導阻滯,可發生在竇房結房室結,經常遇見到,也是影響藥物治療的因素。

(4)猝死:少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會發生猝死,其前可能沒有任何徵兆。系統評價可能有助於識別這類高危患者。  

預後

病程發展緩慢,預後不定。可以穩定多年不變,但一旦出現症状則可以逐步惡化。猝死與心力衰竭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見於兒童及年輕人,其出現和體力活動有關,與有無症状或有否梗阻有關,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有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者為猝死的危險因子,猝死的可能機制包括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竇房結病變與心傳導障礙,心肌缺血,舒張功能障礙,低血壓,以前二者最重要。心房顫動的發生可以促進心力衰竭。少數患者有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栓塞等併發症。  

預防常識

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遺傳傾向,故有該病的家族史者應注意定期到醫院檢查。如出現氣促、乏力、心前區疼痛暈厥,宜儘早到醫院接受就診。對確診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宜避免勞累,預防呼吸道感染,戒絕煙酒,保持良好心境,定期到醫院複查,保護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多數患者經治療,病程可維持數十年,預後尚好。不宜參加劇烈體育運動,以免發生猝死等意外。如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平臥時加重,大汗淋漓,可能為嚴重心功能不全,應讓病人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向醫療急救中心打電話求助或以最安全、平穩、快速的交通工具送往附近醫院。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肥厚型心肌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肥厚型心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