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香蔥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細香蔥 | 中藥圖典 |
細香蔥 Xì Xiānɡ Cōnɡ |
|
---|---|
別名 | 綿蔥、火蔥、凍蔥、冬蔥、慈蔥、太官蔥、四季蔥、香蔥、分蔥、科蔥、蔥花兒、小蔥 |
功效作用 | 解表;通陽;解毒。主感冒風寒;陰寒腹痛;小便不通;癰疽腫毒;跌打腫痛 |
英文名 | Chive |
始載於 | 《重慶草藥》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肺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中藥大辭典》:細香蔥
【出處】 《重慶草藥》
【拼音名】 Xì Xiānɡ Cōnɡ
【別名】 綿蔥(《本草正義》),火蔥(《重慶草藥》)。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簇生。根堅韌,鱗莖不明顯,外包皮膜。葉基生,線狀,中空而細,長15~60厘米。花葶自葉叢抽出;與葉等長或稍短於葉;頭狀花序頂生,花多數,粉紅至紫色;花被6,裂片長尖;雄蕊6,花絲伸出;雌蕊1,子房3室。花期6月。
【生境分布】 我國各地都有栽植。
【化學成份】 鱗莖中含揮發成分巴豆醛、2-甲基戊烯-2-醛甲基丙基二硫化物、丙烯基丙基二硫化物等;種子含有數種γ-谷氨醯肽。
【性味】 《重慶草藥》:"味辛,性溫,無毒。"
【功效與作用】 《重慶草藥》:"通氣發汗,除寒解表,治風寒感冒頭痛。外敷寒濕,紅腫,痛風,瘡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感冒頭痛流涕,咳嗽:細香蔥頭二兩,僵蠶一兩。泡酒備用。
②治小孩感冒風寒:細香蔥二至三根,老薑一片,五匹風(嫩尖)三至七個。煎水熱服。
③治關節炎,扭傷:細香蔥頭四兩,老薑一兩。搗爛外敷(紅腫加酒炒,夏天不炒)。
⑤治扭傷腫痛不消:細香蔥頭七個,麵粉四兩,黃梔子三錢,土地榆二兩,小血藤二兩。混合搗絨,用酒熏七次,退火後,用黃表紙貼敷。(選方出《重慶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細香蔥
【出處】 出自《重慶草藥》
【拼音名】 Xì Xiānɡ Cōnɡ
【英文名】 Chive
【別名】 凍蔥、冬蔥、慈蔥、太官蔥、綿蔥、四季蔥、香蔥、分蔥、科蔥、蔥花兒、小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細香蔥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 ascalonicum L.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採收,鮮用。
【原形態】 細香蔥,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鱗莖聚生,長圓狀卵形、狹卵形或卵狀圓柱形,外皮紅褐色、紫紅色、黃紅色至黃白色,膜質或薄革質,不破裂。葉為中空的圓筒狀,向先端漸尖,深綠色,常略帶白粉。栽培條件下不抽葶開花,用鱗莖分株繁殖。但在野生條件下是能夠開花結實的。
【生境分布】 我國南方地區廣為栽培。
【化學成份】 含γ-谷氨醯基-S-烷基半胱氨酸(γ-giutamyl-S-alkylcysteine),γ-谷氨醯基-S-反-1柄烯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trans-1-propenylcysteine),胡蘿卜素類(carotenoids),還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有二甲基三硫醚(dimethyl trisulfide),甲基丙基三硫醚(methyl puopyl trisulfide),二丙基三硫醚(dipropyl trisulfide),丙基丙烯基三硫醚(propel propenyl trisulfide),1-甲基硫丙基乙基二硫醚(1-methylthiopropyl ethyldisulfide),烷基噻吩(alkyl thiophene),還含槲素(quercein),綉線菊甙(spiraeoside),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4'-diglucoside),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quercetin-7,4'-diglucoside),愈向球莖中心,黃酮類含量愈少。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與作用】 解表;通陽;解毒。主感冒風寒;陰寒腹痛;小便不通;癰疽腫毒;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熨。
【各家論述】 《重慶草藥》:通氣發汗,除寒解表,治風寒感冒頭痛。外敷寒濕,紅腫,痛風,瘡瘍。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細香蔥」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