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肢再植
A+醫學百科 >> 斷肢再植 |
早在1903年Hopfner就對3條完全斷離的狗腿進行再植,但未得到預期的效果。1953年首先獲得動物斷肢再植的成功。我國學者屠開元等在1960年作狗斷肢再植,5條成功6條失敗。臨床上,1963年1月我國陳中偉等首先報告成功地再植1例完全斷離前臂,功能恢復良好。1964年波士頓Malt也報告了1例在1962年為一位12歲男孩上臂斷離再植的情況。30餘年來,全世界已有大量的成功病例報導,斷肢再植手術技術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目錄 |
一、肢體斷離的性質與程度
1.肢體斷離的性質
(1)切割性斷離 由銳器所造成,如切紙機、銑床、剪刀車、鍘刀、利刀、玻璃和某些沖床等,再植手術的成功率較大。對於多刃性損傷,如飛輪、電鋸、風扇、鋼索、收割機等所造成的嚴重切割傷,截斷面附近組織損傷較嚴重,雖然再植手術的困難較大,但經過努力也可成功。
(2)輾軋性斷離 由火車輪、汽車輪或機器齒輪等鈍器傷所致。輾軋後仍有一圈輾傷的皮膚連接被軋斷的肢體,表面看來似乎仍相連,實際上皮膚已被嚴重擠壓,而且被壓得很薄,失去活力,應視為完全性肢體斷離。
(3)擠壓性斷離 由笨重的機器、石塊、鐵板或由攪拌機及重物擠壓所致。斷離平面不規則,組織損傷嚴重,常有大量異物擠入斷面與組織間隙中,不易去淨,靜脈常發生血栓形成,再植難度較高。
(4)撕裂性斷離 是肢體被連續急速轉動的機器軸心皮帶筋或滾筒(如車床、脫粒機)或電動機轉軸卷斷而引起。撕裂性肢體斷離,在血管離斷的遠近段,往往有嚴重的血管痙攣和潛在的血管內膜損傷,給血液循環的重建帶來一定困難。
(5)爆炸性、高溫滾筒引起的斷離 由於肢體炸成若干碎塊,肢體殘缺不齊,或因高熱而使蛋白質凝固,難以行斷離肢體的再植。
2.肢體斷離的程度
(1).完全性斷離 斷離肢體的遠側部分完全離體,無任何組織相連,稱為完全性斷離。
(2).大部斷離 肢體局部組織絕大部分已斷離,並有骨折或脫位殘留有活力的相連軟組織少於該斷面軟組織總量的1/4,主要血管斷裂或栓塞,肢體的遠側無血液循環或嚴重缺血,不接血管將引起肢體壞死者,稱之為大部斷離。
二、斷肢再植的手術指征
1.病人全身情況許可,能接受再植手術。
2.離斷肢體要完整,血管床無嚴重破壞。
3.再植的時限於常溫下(20℃)肢體缺血不超過6~7小時者,基本上可以恢復,超過10~20小時,大多數演變為不可逆的變性。
4.再植的斷肢要能恢復一定的功能。
三、斷肢的急救處理
1.現場急救
急救時需將病人和斷離的肢體儘快地、安全地送到醫院。斷肢的近側端用清潔敷料加壓包紮,以防大出血,最好不要用止血帶。對於不能控制大出血而必須應用止血帶者,則每小時應放鬆1次,放鬆時應用手指壓住近側的動脈主幹,以減少出血。對於大部斷離的肢體,在運送前應用夾板固定傷肢,以免在轉運時引起再度損傷。斷離下來的肢體其斷面用消毒敷料覆蓋包紮,以減少感染。設法及時以乾燥冷藏方法予以保存,先將斷肢裝入塑料袋,袋口紮緊後放入不透水的容器,如搪瓷杯,上蓋後放入盛有冰塊的保溫瓶中。在病人發生嚴重休克時,應首先及時處理休克,以防止轉運途中發生生命危險。
2.急診室處理
(1)迅速了解受傷史,全面地進行全身和受傷肢體創口、斷肢情況的檢查。抽血檢驗血型、血常規,並配好同型血1000~2000ml。同時常規給予破傷風抗毒血清,必要時導尿。
(2)抗休克。
(4)通知手術室立即做好斷肢再植的清創與再植手術的器械準備。
(5)通知有關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儘速做好手術前準備。
(6)如發現傷者有嚴重合併損傷而危及生命時,應首先請有關科室協同處理。
四、斷肢再植手術
1.手術室的準備和麻醉
(1)手術室的準備:鋪置三隻無菌桌:一置斷肢,一置清創器械,一置再植手術器械。
(2)麻醉: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斷肢的不同部位及病人年齡與併合症等情況,可選不同的麻醉方法。一般為硬膜外阻滯、臂叢神經阻滯、乙醚吸入或靜脈麻醉等。注意麻醉藥物中不加腎上腺素類,麻黃素類藥物以致血管持續痙攣。
2.清創
(1)普通清創:分組處理斷肢的近段和遠段。先用無菌肥皂水和毛刷洗刷整個患肢,並用大量等滲鹽水沖洗。然後更換手套,用另一套無菌毛刷與肥皂水洗刷創口邊緣。如果傷口內有大量異物時,也可用毛刷輕柔地刷去異物。然後用3%碘酊和75%乙醇對整個肢體進行消毒。常規鋪蓋無菌巾後,去除異物。由淺及深地將失去活力和污染的組織切除,未完全游離的骨片,如果無明顯的污染,仍應保留。
(2)血管床的沖洗:血管床沖洗目的有三個:首先可了解斷肢的血管床的完整性是否破壞,以便決定是否能行再植手術。其二可沖洗出組織中積蓄的部分毒性代謝產物及小血管中的凝血塊,減少機體對毒性物質的吸收,並提供通暢的血管床為重建血循時打好基礎。其三可擴張痙攣、關閉的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網,恢復毛細血管的虹吸作用,有利於今後微循環的改善。方法是選擇一根主要動脈或條件較差不准備縫接的動脈,在其斷口上縫吊一針以作標記。細心清除該動脈斷口處凝血塊後,選用12~18號平頭針插入血管中,12.5u/ml肝素等滲鹽水沖洗。
3.再植手術
(1)骨支架的重建:上肢骨縮短可較多一些,下肢除小兒外縮短不超過15cm時,過短不僅影響負重和行走,而且妨礙安裝假肢,失去了再植意義。小兒發育期間,可根據短縮的情況行骨骺阻滯術或肢體延長術來適當矯正雙側下肢的不等長。一般整齊切割傷約縮短2cm,火車輾軋傷約縮短10cm,撕裂傷的縮短也較長。內固定要求簡便迅速,確實穩固,癒合較快。可將骨端咬成相對的階梯形,用1~2枚螺絲釘貫穿固定,亦可髓內針固定。經干骺端的斷離,將骨幹插入骺端,並用1枚螺絲釘貫穿固定或用鋼針作交叉固定或髓內固定。對經關節的斷離,關節面破壞,可行關節融合術或關節成形術。骨骼固定後選一些沒有污染的碎骨片植入骨斷端的周圍,以促進骨癒合。
(2)血循環的重建:血管吻合前應常規處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全身血容量的補充,使收縮壓維持在13.3kPa(100mmHg)以上;二是在手術顯微鏡下作血管清創,細心修去距血管斷口約2~5mm之內的血管外膜和損傷的血管組織,直至近端動脈血管夾放鬆時,有血液迅速噴出;三是檢查血管痙攣的原因並按表15-1方法處理;四是將血管深層軟組織作必要的縫合,減少血管吻合時的張力,消滅死腔,與骨組織和內固定不直接接觸,以建立一個良好的血管深部軟組織床。
血管吻合時動靜脈的比例至少在1:1.5以上,以保證血液循環的平衡。在腕或踝部水平的斷離,主要是縫合淺靜脈,如單純縫合深靜脈,因靜脈血不能倒流,常會引起淺靜脈的鬱血,嚴重者可發生皮膚鬱血性壞死。在小腿或前臂的中段以上平面離斷,深靜脈與淺靜脈均應縫合。動靜脈的吻合順序是先靜脈後動脈。缺血時間較長時,為了使肢體較早得到血供,可先縫接一根靜脈,一根動脈,然後再縫接其他靜脈或動脈。術中的重點是血管吻合技術,抗凝藥物應用在小血管吻合開始之時起,可全身應用6%~10%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吻合中局部用10~100u/ml肝素等滲鹽水間斷地沖洗血管管腔,一般情況不主張全身應用肝素。
(3)血管的吻合方法:斷肢再植術的血管吻合方法分為二類,一類為縫合法,另一類為非縫合法。縫合法又分連續貫穿縫合,間斷貫穿縫合及套疊縫合三種。①連續貫穿縫合法:有二定點或三定點縫合法,速度比較快,但對合欠準確,可引起狹窄,適用直徑大於4mm以上的血管。②間斷貫穿縫合法:最常用,效果最有保證,可適用於不同口徑與性質的小血管,縫合時可達到準確對合,避免狹窄,但打結甚多,費時較長,操作要求高。③套疊縫合法:一般僅需縫合三針,完成一個血管吻合只需10分鐘左右,操作較為方便,血管內膜面上沒有縫線暴露,但是血管必須有足夠的長度,兩者口徑的大小必須大致相等。
非縫合法:又可分為套管法,縫合器和粘合法等。非縫合法均需特殊器材,臨床應用較少,而且不能用於口徑較小的血管及嬌嫩的小兒血管和老人的硬化血管,所以一般情況下均採用縫合法。
(4)血管缺損的修復:直徑大於2mm的小血管的缺損,如果缺損不超過2cm,而又是在關節附近,則可以憑藉關節的屈曲,做端端吻合。過多的血管缺損須作血管交叉縫合,自體小動脈移植或自體靜脈移植來修復。
(5)血循環恢復的徵象:血管縫接後,松去血管夾,良好的血液循環應出現下列徵象:①吻合的動、靜脈充盈良好,並經勒血實驗證實。②可摸到再植肢體遠端的動脈博動。③再植肢體皮膚紅潤,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不超過2秒。④再植肢體的皮溫逐漸上升。⑤在指端以粗針或尖刀刺一小口,不斷有鮮血溢出。
血管縫接後出現動脈供血不足的危象時常為血管痙攣或吻合口狹窄,可用2%利多卡因溶液或溫熱的6%硫酸鎂溶液進行濕敷,亦可用2%普魯卡因溶液或肝素鹽水作加壓擴張,解除痙攣。如經上述處理後危象仍未解除,則需切除吻合口再重新縫合(表15-1,15-2)。
3.肌肉與肌腱的修復:肌腹斷裂一般用絲線作褥式縫合;肌腱的斷裂,使用36號不鏽鋼絲或用絲線行Bunnell「∞」形對端吻合,或雙垂直對端吻合;肌腱與肌腹交界處斷裂的修補,應先將遠端肌腱縫吊1~2針在肌腹中,以後再把肌腹包裹在該肌腱上,用間斷褥式方法縫合。儘可能不要把肌腱縫合在一個面,以防止術後粘連。
4.神經的修復:應爭取在再植手術時一期行神經外膜的縫合或神經束膜的縫合修復。嚴重撕裂性肢體斷裂,神經挫傷重,不易確定切除的長度,則可將神經兩端用黑線標記,固定於適當的部位,準備二期修復。
5.皮膚的覆蓋:縫合時注意皮膚張力,切勿過緊而壓迫靜脈、影響血液迴流。為預防後期的環狀瘢痕攣縮,常規做幾個斜形小切口,與原傷口成60°,作「Z」形皮瓣整形縫合。張力大者行減張切口,皮膚缺損者可用游離皮片移植或轉移皮瓣覆蓋,必要時行帶蒂皮瓣移植。縫合皮膚切口之前,應在各個筋膜間隙內放置橡皮片引流條。術後患肢石膏托固定。
五、術後處理
1.全身情況觀察與處理 斷肢病人的病房應嚴格消毒隔離,並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22±2℃)、濕度與適當的通風。除了觀察可能發生的顱腦、胸與腹部的重要臟器的合併損傷外,應對斷肢再植術後一些重要併發症要有充分認識並及時處理,這些併發症主要有血容量不足、急性腎功能衰竭、脂肪栓塞、血漿蛋白過低、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感染等。
2.局部情況的觀察與處理 再植肢體循環危象一旦發生,首先需通過觀察表15-2中的指標迅速判斷為動脈還是靜脈危象,然後進一步鑒別是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突然發生的循環危象,大多數由於血栓形成所引起。漸漸發生的供血不足,一般由於血管痙攣所引起。血管痙攣可反覆出現,均為動脈供血不足之現象,經輸血,6~10%低分子右旋糖酐,妥拉蘇林等抗凝,解痙藥物、局部保溫或交感神經節封閉等處理後可逐漸好轉。如疑有血栓,應及時手術探查,取出血栓或切除吻合口再行縫接。
術中應注意預防再植肢體後可能出現的進行性腫脹,術後應密切注意腫脹的發展,檢查病人的體位、石膏、包紮、傷口縫合是否過緊。如術後形成血腫已壓迫靜脈,應及時拆除必根縫線,清除血腫,細緻止血。
3.再植後傷口感染 一旦感染已形成,應對部傷口行切開引流術,採用合適的抗生素局部濕敷。經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後調整抗生素。注意全身支持治療,必要時可多次小量地輸入鮮血可血漿。
4.術後的抗凝治療問題 常規靜脈滴注6%低分子右旋糖酐 注射液500~1000ml/日,肌肉注射妥拉蘇林25mg和罌粟鹼30mg/6~8h等藥物。一般不需要肝素和雙香豆素之類的抗凝治療,關鍵在於仔細而精確的縫合技術,而各種抗痙與抗凝劑只能起一些輔助作用,對於合併有胸腹部及顱腦損傷者,還有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的病人,潛在著致命出血的危險,應預以充分的重視。
5.高壓氧的應用 正常氣壓下人動脈血氧含量為8.53mmol/L,而物理狀態氧僅佔0.13mmol/L。高壓氧在3個大氣壓下可達到2.01~2.68mmol/L,較常壓下增加22倍。因此高壓氧可使細胞得到充分的氧供應,鈉泵恢復運轉,水腫逐漸消退,組織細胞的微循環得到改善。
六、後期的功能恢復及功能評定
斷離肢體經再植手術後,經2~3周觀察,血液循環情況保持良好,傷口情況漸趨癒合,此時可認肢體基本存活。進一步是骨折的癒合,周圍神經的再生,肢體感覺和關節活動的恢復。為了使再植肢體的功能得到緊大限度的恢復,應行體育療法和物理療法,對再植肢體定期檢查,以決定是否需行功能重建手術。
再植肢體一旦存活,即使功能恢復不理想,但病人總是不願把接活的,沒有功能的肢體拿掉。除非有下述情況可考慮截肢:①再植肢體劇烈疼痛,經久不愈。②再植肢體並發慢性骨髓炎或化膿性關節炎,創口經久不愈。③下肢嚴重不等長和畸形縮短的再植肢體不穿置矯形鞋或假肢不能行走,並由於再植肢體的存在妨礙合適假肢的裝配。
第五節 斷指再植
斷指再植的能否成功關鍵在血管能否接通,1965年Kleinert應用放大鏡接通手指血管和Buncke等用顯微外科技術成功地進行兔耳再植與猴拇再植的動物實驗後。1966年我國醫務人員與日本學者Komatsu(1968年)等相繼報告完全離斷的拇指再植成功。目前小兒斷指再植術,手指未節再植術,十指離斷再植術等高難度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顯微外科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高度。
一、手指斷離程度
1.手指完全性斷離 是指斷指遠側部分完全離體,無任何組織相連,或只有極少量損傷的軟組織相連,但在清創時必須將這部分組織切斷或切除,進行再植。
2.手指大部斷離 是指傷指斷面只有損傷肌腱相連或殘留相連的皮膚不超過手指斷面處周徑的1/8,其餘組織包括血管均斷裂,斷指的遠側部無血液循環或嚴重缺血,不接血管將引起手指壞死。
二、手術禁忌證
1.患有全身性疾病,體質差,或並發有嚴重的臟器損傷,不允許長時間進行手術者不宜再植。
3.手指血管床完整性破壞程度嚴重如由擠壓傷引起的手指斷離,表現為手指兩側皮下瘀血,即使接通血管,因軟組織廣泛滲血,血栓形成,再植手指仍難存活。
4.再植時限過分超過,組織已發生變性,則不宜再植。未經冷藏,斷指缺血24小時仍可能再植存活,如傷後即予冷藏處理,再植時限可延長至30小時以上。但是缺血時間越短,則再植存活率越高,反之,缺血時間越長,再植存活率越低。
三、手術指證
1.斷離拇指再植 拇指在發揮手部功能中最為重要,在再植時應優先予以考慮,儘力爭取早期修復拇指。斷離拇指條件不好時,可採用斷離的食指移位再植於拇指上,食指橈神經血管束轉移或行血管移植後給予再植或再造拇指。
2.其餘4個手指的再植 從功能角度看,食、中指較重要,對於有條件再植的斷離食、中指應設法再植。其他手指除職業或其他一些因素特殊需要外,一般情況下不必再植。理由是該手指再植存活後指關節的活動範圍的限制,將影響整個手的功能發揮。
3.末節斷離的再植 主要是指遠側指間關節以遠的手指斷離,因為喪失末節對手的功能影響不大,因而不主張再植,況且單純的原位縫合也有一定的存活率。兼於病人的某些特殊職業的功能需要,心理和美容上的要求,也可試行再植。
4.某些液體浸泡的手指再植 錯誤地將斷指浸泡於低滲、等滲、高滲或某些消毒液中,或者保存不妥,冰塊融化後冰水浸入。由於細胞半透膜的作用,低滲夜使細胞水腫而膨脹,高滲液使細胞脫水,某些消毒液,如乙醇、苯鉀溴銨、硫柳汞等則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和其他組織的細胞。根據其種類、濃度和浸泡時間的長短的不一,損傷程度不一,也對存活有不同的影響。條件允許可試行再植。
5.腕掌部毀損性損傷的處理 腕掌部或連同前臂遠段的嚴重的損傷或斷離,而遠部的幾個手指尚完好,此時可將壓爛的腕掌部剔除,徹底清創後,選擇較完整的手指分別固定在尺骨和橈骨,進行對掌位再植。
四、斷指再植手術程序
斷指再植手術的一般過程,在很多方面類同於斷肢再植手術。對於再植手術一般的操作方法和原則,參閱斷肢再植,在此不予贅述。此處介召斷指再植有關特點。
1.麻醉:一般用臂叢阻滯麻醉,必要時採用連續高位硬膜外麻醉,個別情況也有應用醚插管麻醉或屈指肌腱鞘管內麻醉。
2.清創:注意避免誤將陷縮在皮下組織的血管和指神經切除,強調顯微鏡下的清創。對創面整齊、斷離時間短的斷指,一般不作血管沖洗;而對創面不整齊,疑有血管損傷,斷離時間長的病例一定要進行沖洗,以了解血管床的完整性有無破壞。多個手指同時斷離時,在一次清創與沖洗後,按各個手指功能的重要程度依次縫接,暫不再植的手指,可放入0~4℃的冰箱中冷藏。
3.骨與關節的固定:整齊切傷的骨斷端一般縮短0.5cm,不整齊的損傷根據清創的情況給予相應的骨斷端的切除。用直徑1mm的不鏽鋼針1枚作髓腔內固定,或用2枚不鏽鋼針作交叉固定骨折,也有用微型螺絲固定或骨釘髓內固定的方法。經過關節的斷指,用2根相同粗細的克氏針作早期行關節融合術或掌指關節早期關節成形術。
4.肌腱的縫合:伸肌腱常用2-0或3-0的絲線間斷縫合,近節斷離時,應同時縫合伸肌腱的中央部與側索,中節則縫合側索的延伸部。屈肌腱在較清潔斷指中,可用3-0的尼龍線,採取Kleinert等方法對指深屈肌腱吻合,外周7—0尼龍線間斷縫合。注意切除指淺屈肌腱,並應將屈肌腱腱鞘切除1cm。
5.手指血管的縫接:原則上血管吻合的順序是先縫指背靜脈,然後再縫指動脈。在縫接血管前應開始予以6~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作靜脈點滴,在吻合血管時局部以10~100u/ml肝素等滲鹽水間斷地沖洗。
小血管縫合前應準備:(1)持久耐心的工作精神。(2)手術顯微鏡和顯微手術器械的準備,放大以6~10倍為宜,如縫合直徑0.4mm左右血管時可放大20倍使用。(3)手術野保恃清潔,以防棉紗纖維、滑石粉和血塊等雜物進入血管內,引起血栓形成。(4)剪去斷口2mm內的外膜,方法是用顯微鑷夾住外膜向斷口方向作一定的牽引,用小剪刀整齊地剪下約0.1~0.3mm的一小段血管,使外膜略有回縮,中層與內膜稍為突出。這樣血管斷口光滑而平整,外膜去除適當。
指背靜脈和指動脈的縫合的針距與邊距要均勻,一般邊距為0.1~0.2mm,針距0.2~0.3mm。靜脈壓力較低,針距可較動脈寬些。指背靜脈縫合完畢,該處的軟組織或皮膚應縫合數針保護血管免於乾燥和損傷。外膜與修剪動脈斷口後,松去血管夾,其近側斷口應有良好的噴血才能縫合動脈,動脈良好縫合後,放去阻斷的血管夾,吻合口遠側的動脈可看到充盈和搏動,再植手指的遠端血供良好,皮色由蒼白轉為紅潤,皮膚溫度升高。通過勒血試驗,可證明動脈是否通暢,但是如果勒血太重,會損傷血管而造成後期的栓塞及吻合失敗。縫合的指背靜脈充盈,且可見血液迴流暢通指尖用針刺後有鮮血溢也,說明血液循環已重建成功。此時應將未縫接的動、靜脈一一結紮,防止手術滲血腫脹甚至假性動脈瘤的形成,而影響靜脈迴流和動脈血供,並容易發生感染。
術中動脈供血不足主要是由於指動脈痙攣或吻合口輕度狹窄與不平整所引起。用2%利多卡因溶液或溫熱的6%硫酸鎂溶液進行濕敷,以利解除痙攣。如仍未能得到改善,則可以在吻合口遠端0.5cm處的指動脈上,用5號銳利的"OT」針準確的刺入血管腔,以溫熱的2%普魯卡因或肝素鹽水作向心的加壓擴張,解除動脈痙攣。如血液循環仍未改善,則應果斷地切除吻合口,重新進行吻合,或行血管移植。
臨床證實,動、靜脈比例在1:1.5上者,血流可達到較好的平衡,再植手指一般均無明顯腫脹,除遠側指間關節附近斷離可僅縫1根靜脈,一般均應縫2根靜脈。動脈縫通後手指出現淤血和腫脹,威脅再植手指的存活時,可在縫接指動脈對側的手指端作一0.5cm的小切口,讓手指鬱積的血液流出來進行滴血。這種滴血雖然看上去速度不快,但24小時的出血卻不少,應注意補充血容量。應用水蛭定期吸取再植手指遠端的血液來維持血循環的通暢不失是一經濟可靠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感染的問題。
血管缺損的修復以指動脈缺損比較多見。解決方法有:(1)交叉吻合法。(2)鄰指動脈轉移。(3)動脈移植。(4)指靜脈移植。
6.神經的縫合:手指神經為單純感覺纖維,只要有良好的對合即能迅速再生,得到較滿意的恢復,故應儘可能一期修復。一般兩掌側指神經外膜縫合2~3針即可,在兩側指神經同時缺損時,優先修復拇指和小指的尺側指神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橈側指神經。
7.皮膚的縫合:一般採用間斷縫合,不要縫得過密過緊和內外翻,以免壓迫血管。應避開縫接的靜脈和動脈。
五、斷指再植的術後處理
1.再植術後常規的處理包括:(1)隔離護理安置病人於特殊隔離病室,保持20~25℃室溫及一定的濕度,嚴格消毒隔離制度。(2)抬高肢體。(3)局部加溫。(4)觀察再植手指血循環,有色澤、彈性、皮溫、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等。(5)周圍血管擴張藥物的應用,常用妥拉蘇林25mg/6h、罌粟鹼30mg/6h等。(6)預防感染和常規破傷風抗毒血清1500u肌肉注射。
2.全身應用抗凝藥物:斷指再植術後,是否應用全身抗凝藥物,至今尚有爭論,國外的學者仍在常規應用,認為抗凝治療有助於減少或防止吻合血栓形成。事實上精良的血管縫合技術最為重要。目前,一般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d)、阿司匹林(0.5~1.0g/次,3次/d)及一些血管解痙藥物即可。只有當血管損傷嚴重或手術探查取出血栓,或作血管移植的情況才慎重地應用肝素等的抗凝治療。
參看
關於「斷肢再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