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急性腦血管病的內科處理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腦血管意外和神經系統疾病急診 >> 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內科處理 >> 急性腦血管病的內科處理 |
急診醫學 |
|
|
急性腦血管病的處理分為一般處理和特殊治療兩大類。
一、一般處理
(一)絕對臥床休息 盡量少搬動病人。一旦發現病人,應當立即在小心、謹慎的護送下,儘早送到醫院診治。
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原則上以就地搶救為宜,對腦出血病人來說固然重要,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尚不滿6周者更加重要,搬動前者很可能導致出血破入腦室,後者則可能引發再出血而死亡。
病人如煩躁不安,可用安定類藥物,但劑量不宜太大,以免影響意識水平的觀察。千萬不能用抑制呼吸的鴉片類藥物,在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用這類藥物會導致呼吸突然停止。
(二)保持心、肺功能 是搶救急性腦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一定要清除病人口腔和鼻腔中的粘液、嘔吐物等,用吸引器吸引乾淨。如發現病人通氣功能欠佳或氧分壓減低,應及時插入氣管套管,加壓給氧,或考慮作氣管切開術,使用人工呼吸器。這是避免腦組織因缺氧而遭到進一步損害的關鍵。
心功能要維持穩定,最好作心電監護,以排除因心律異常而導致的血液循環障礙,也便於及時發現心律變化。血壓切忌波動,要保持穩定。
(三)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急性腦血管病在剛發病的48h內,不論是出血性還是缺血性的都有程度不等的腦水腫,如病人意識障礙、嘔吐頻頻,則可暫禁食,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
48h後,可採用鼻飼飲食,以牛奶、豆漿等流食為主,每天熱量在5023~6278kJ(1200~1500kcal)左右。維生素B和C可溶解在水中喂入。液體進入總量每天約2000ml。如合併有心臟病者,則液體量可限制在1500ml/d。
在急性期,病人應有出入量的記錄,以便及時調整液體量。每天應監測病人的水、電解質平衡。
(四)加強護理工作 防止併發症。
(五)預防繼發性感染 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是急性腦血管病最常見的繼發性感染和併發症。
二、特殊治療
(一)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的內科治療
1.降低顱壓 是治療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的關鍵,目的在於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目前最常用的是高滲脫水劑、利尿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高滲脫水劑以20%甘露醇為最常用,通常以250ml快速靜脈滴注,每6h一次。藥物輸入後10~15min,顱壓開始下降,1h後達最低水平,持續4~6h左右。反跳現象較輕。顱壓能降低46%~55%。有輕度貯鉀排鈉作用,個別病人可出現血尿,但停藥後即好轉。山梨醇的療效與甘露醇相似,但降顱壓作用較弱。50%葡萄糖60ml靜注,每6h一次,也有降顱壓作用。然因葡萄糖參與體內代謝過程,可為細胞利用,故反跳作用較強,現主要用作兩次輸甘露醇期間的輔助治療。
利尿劑如速尿或利尿酸鈉等,也常用以降顱壓,特別是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效果較好。副作用是易引起電解質紊亂,應注意糾正。
2.調整血壓 有利於出血部位血小板凝聚止血。現在多強調血壓降到病前基礎血壓水平,不宜過低。在高血壓腦病時也應注意此點。常用25%硫酸鎂10ml,深部肌注。
3.止血藥對腦出血一般認為無效,但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則對止血有一定的幫助。常用6-氨基已酸6~12g、靜滴1日1次,或對羧基苄胺0.2~0.4g,靜滴1日1次。
4.止痛藥 只用於頭痛劇烈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以免頭痛、煩躁不安而導致再出血,如和氯丙嗪類寧靜藥同用,可產生協同作用,效果較好。腦出血病人服止痛藥和寧靜藥可能會加重意識障礙,影響病情觀察,通常不用。
5.鈣拮抗劑 蛛網膜下腔出血後4~12天內,有時會發生延緩性血管痙攣,可靜滴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Nimodipine)等。
6.顱內壓監護 如有條件應對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作顱內壓監護,這樣便於及時發現顱壓增高。如腦室壓在2.0kPa以上達15~30min,說明藥物效果不滿意,有的作者建議用苯巴比妥1.5~4mg/(kg.h)靜注,然後根據顱壓情況和有無低血壓而調整苯巴比妥劑量。
(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內科治療
1.腦血管擴張劑 常用的有罌粟鹼、煙酸、碳酸氫鈉或山莨菪鹼(654-2)靜滴,二氧化碳氣體間斷吸入和口服腦益嗪、抗栓丸、海特琴(Hydergen)或肉桂哌嗪(Cinnarizine)等,以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缺血區的局部血容量。
不少作者認為,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時,病灶部位由於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的積蓄,引起局部組織酸中毒,導致局部血管擴張,稱為過度灌注症候群。如果在此時使用腦血管擴張劑,會使病灶遠處的血管擴張,相反地引起病灶部位的血流減少,稱為腦內盜血症候群。所以一般不主張使用腦血管擴張劑。如果要用,則應當早用,超過24小時就不宜再用,以免產生腦內盜血症候群。
2.抗血小板凝聚藥 常用的有高分子化合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使用該藥前應先以本藥0.1ml作皮膚過敏試驗)或706代血漿,靜滴,或口服腸溶阿司匹林。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對抗血小板的凝聚,減低血液粘稠度和改善微循環,因此效果較肯定。但高分子化合物能增加血容量,對心臟病或腎病病人應減少一半劑量(250ml/24h)應用,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阿司匹林在體內能抑制血小板的許多功能,包括由二磷酸腺苷等的釋放反應,自發性的血小板凝聚和前列腺素G2在血小板內的合成等。劑量0.3g,每日1次,飯後服。服用時需觀察胃腸道反應,潰瘍病人禁用。女病人服用此藥效果不好。
3.抗凝治療 作為急性期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抗凝治療效果並不好,但為了預防再發則仍有價值。通常在嚴格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先用肝素1000u/h連續靜脈滴注,持續72h,然後口服新雙香豆素,劑量應隨時調整。如不具備化驗條件,抗凝治療很難作為首選治療。
4.溶血栓藥 鏈激酶和尿激酶可作為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藥物,以達到溶解纖維蛋白的目的。尿激酶5000~20000u/24h,靜滴或頸動脈內直接注射,但療效不肯定。
蝮蛇抗栓酶(Ahylysantinbarctase)可降低血粘度和血脂,抑制血小板數量和聚集。劑量:0.008u/kg,靜滴。
5.活血化瘀中藥 如丹參、川芎、紅花、冠心Ⅱ號等。據報導療效多在85%以上。中藥的副作用較小,使用時較安全。
6.降顱壓藥 在大動脈閉塞時,必然會產生腦水腫,一般從病後6h就可開始,所以應及時應用降顱壓藥,如20%甘露醇靜滴,持續7~10天。
三、「中性」治療
鑒於急性腦血管病症状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如果沒有急診作頭顱CT檢查的條件,病人或家屬又拒絕作腦脊液檢查,一時無法肯定是出血性還是缺血性時,建議給予「中性」治療並作嚴密的病情觀察。
(一)降顱壓 除了一般處理之外,用10%葡萄糖液加等量的等滲鹽水或林格液,每日總量不超過1500ml。根據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可使機體保持低顱壓狀態,較之單純輸入葡萄糖液為好。
(二)脫水治療 病人嗜睡和嘔吐,要考慮顱壓增高的可能性,可用高滲脫水劑,20%甘露醇250ml靜滴,每8~12h一次。
(三)保持血壓穩定 能口服的給予口服降壓藥,不能口服的可臨床用25%硫酸鎂10ml深部肌注。
(四)止血及活血 如臨床上偏向於懷疑出血性腦血管病,可酌情用止血敏2g/24h靜滴。如臨床上偏向於懷疑缺血性腦血管病,可用復方丹參注射液4ml或川芎嗪注射液20mg肌注1日2次。止血藥或抗血小板凝聚藥暫不用。
(五)氨茶鹼 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有不同看法。動物實驗表明,它對正常腦血管有輕度收縮作用,在腦梗死時,可使病灶遠處血管輕度收縮,病灶部位的血供應相對增多,從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應。劑量0.25g,肌注1日~2次,但極個別病人有過敏反應。也有人認為氨茶鹼對腦梗死的作用不大。
上述「中性」治療只能應用1~2天,一旦診斷明確,應立即轉入出血性或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特殊治療。
(李舜偉)
參考文獻
[1] 李舜偉: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處理,中華內科雜誌1982;21:681~684
[2] 楊蜀蓮等: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腦出血1003例分析。中華內科志雜1981;20:138~141
[3] 張沅昌等主編:腦血管疾病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4
[4] 譚銘勛:急性腦血管病。邵孝鉷等主編:急診臨床。第四十三章~413頁。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5
[5]Britton et al: Lack of effect of theophylline on the ourcome of acute cerebralinfarction. Acta Neurol Scand 1980;62:116
[6]Burrell Jr. ZL et al: Critical Care 3rd ed. Chapter 23 Stroke. The CV Mosby Co.St. Louis 1977; p218~227
[7]Lechner H et 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V.1 Chapter 1113 Elsevier. Amsterdam. 1986; p237~261
[8]Toole JF et al: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2nd ed. McGraw-Hill Book Co. NewYork. 1974
[9]Woodcock J et al: High dose barditurates in non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ICPreduction and effect on outcome. Stroke 1982; 13: 785
[10]Yatsu FM et al: Medical therapy of ischemic strokes. in Barnett HJM (eds):Stroke. V. 2 Chapter 53. Churchill Livingstone. New York. 1986; p1069~1083
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斷 | 癲癇 |
關於「急診醫學/急性腦血管病的內科處理」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