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梅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崗梅葉 | 中藥圖典 |
崗梅葉 Gǎnɡ Méi Yè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治感冒,跌打損傷,癰毒,疔瘡。 |
英文名 | leaf of Roughhaired Holly |
始載於 | 《嶺南草藥志》 |
毒性 | |
歸經 | 心經、肺經、肝經 |
藥性 | 涼 |
藥味 | 甘、苦 |
【崗梅葉的功效介紹】: 崗梅葉 (《嶺南草藥志》)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 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癤腫:崗梅鮮葉,搗爛外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鮮崗梅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感冒發熱:鮮崗梅葉一至二兩。 水煎服。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崗梅葉.版本二
【出處】出自《嶺南草藥志》。
【拼音名】Gǎnɡ Méi Yè
【英文名】leaf of Roughhaired Holly
【來源】
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
採收和儲藏:隨時可采,鮮用。
【原形態】梅葉冬青 落葉灌木,高3m。小枝無毛,綠色,干後褐色,長枝纖細,均是明顯的白色皮孔。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中脈上面稍凹下,側脈6-8對,網脈不明顯,上面或僅脈上有微毛,下面無毛。花白色,雌雄異株;雄花2-3朵簇生或單生葉腋,花4-5數,花萼直徑2.5-3mm,無毛,裂片闊三角形或圓形,基部結合;雌花單生葉眼,花梗長2-2.5cm,果時可長達3cm,無毛,4-6數,花萼直徑2.5-3mm,花瓣基部結合,子房球狀卵形,直徑約1.5mm,花柱明顯,柱頭盤狀。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直徑5-6mm,果梗長2-3cm,分核4-6顆,背部有深溝,內果皮石質。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生於海拔400-1000m的山谷路旁灌叢中或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苦;甘;涼
【歸經】心;肺;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崗梅葉的化學成分
目的對崗梅葉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方法採用反覆矽膠柱色譜、凝膠柱色譜進行分離?純化,並通過其理化性質,結合光譜數據鑒定其化學結構。結果分離得到9個化合物,分別鑒定為:rotundioic acid(1)、2α,3β,19α-三羥基烏索-12-烯-23,28-二羧酸(2)、2α,3β,19α-三羥基齊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2(E)-2,6-二甲基-2,7-辛二烯-6-羥基-1-醇苷(6)、2,3-二羥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蘿卜苷(9)。結論化合物1-7為從該種植物中首次分離得到。
崗梅葉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Ilex asprella(Hook.etA rn.)Champ.ex Benth.〕的葉,主要產地為廣東、廣西。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咽消腫、散瘀止痛等功效。臨床上報導治療各種感染等。
|
關於「崗梅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