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失調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脊髓小腦失調症是以運動失調為主要症状病理學上是以小腦及其傳入、傳出途徑的變性為主體的疾病,臨床上是以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為主要特徵。大量臨床資料報告研究表明:小腦萎縮的大多數患者是屬於遺傳性的,且病情呈慢性、進展性惡化,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快就會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發現應及早用藥治療,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原有的症状、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生命。但卻沒有徹底根治的辦法,屬於不治之症。

目錄

小腦失調症的原因

一、西醫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遺傳傾向,20歲以前起病者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而20歲以後起病者則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國內外眾多學者經過長期研究,將Friedreich共濟失調缺陷基因定位於9q13~q21,將OPCA遺傳基因定位於6p24~p23之間。同時發現與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復功能異常等諸多因素有關,但其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神經細胞萎縮變性髓鞘的脫失,膠質細胞輕度增生,從而出現小腦半球及蚓部、小腦中下腳廣泛變性,浦肯野細胞消失;脊髓後柱及克拉克柱的神經細胞萎縮或消失,繼髮膠質細胞增生,後根與脊神經節變性、髓鞘脫失,尤其在腰、段脊髓更為明顯。亦可見到大腦皮質基底核丘腦、橋腦基底核等腦幹部分核團的變性。

二、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組證候屬於先天稟賦不足腎元虧虛或疾病遷延日久,氣血不足腦髓不充,筋脈失養所致;或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致使五臟功能失調使然。其中以腎元虧虛為本。因為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且生髓並上注於腦,使髓海充養,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即腎精虧虛可出現頭暈耳鳴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憊,走路不穩,甚則臥床不起。此外,本病與肝、脾二臟功能失調,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腎兩虧,骨無所主,筋脈無所榮養,則足痿脈攣。腎元不足,腎陽虛損,封藏失職,亦可致脾氣虛弱,故見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月經量少或閉經耳鳴耳聾,精神委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益甚,面色蒼白便溏納呆小便頻數,餘瀝不盡,脈虛沉遲。亦可見陰虛火旺虛陽外越之候。《內經》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只有腎臟作強功能正常,人體動作方能協調自如。雖然本組證候殃及肝、脾、腎諸臟,但以腎虛為其根本。腎元虛衰,不能上充髓海,作強無權,伎巧不出,故而動作笨拙,步履蹣跚;腎虛而精血不足,不能制約亢陽,陰虧於下,陽浮於上,虛風內生,而致肢體顫振,軀體搖晃;腦失所養,故思維遲鈍,表情呆板,智能低下,精神委靡。

小腦失調症的診斷

凡是既往健康的小兒,在感冒腹瀉,特別是水痘感染之後,很快出現了步態不穩,像一個喝多酒的醉鬼一樣東倒西歪,就是坐在椅子上也要左右搖擺;用手去拿東西不是手伸不過去,就是顫顫微微的抓不住東西;同時可以發現眼球眼眶內異常的運動。當孩子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首先考慮存在急性小腦共濟失調症。

小腦失調症的鑒別診斷

小腦失調症的鑒別診斷:

1、Friedreich共濟失調:是脊髓共濟失調的原型.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相關的基因定位於第9號染色體.在5~15歲間出現步態不穩,繼而出現上肢共濟失調與吶吃.智力往往也有減退.震顫如有出現是屬於次要症状.腱反射消失,並有大纖維傳導的感覺(振動覺與位置覺)喪失.常見弓形足,脊柱側凸和進行性心肌病變.血β-脂蛋白缺乏症(Bassen-Kornzweig症候群,維生素E缺乏症)和Refsum病都具有Friedreich共濟失調的某些臨床表現,但後者的代謝障礙基礎目前不明.

2、多系統萎縮:在多系統萎縮(橄欖體橋腦小腦萎縮)中,共濟失調在青年和中年發病.附加的症状包括不同組合的強直,錐體外系症状,感覺障礙,下運動神經元症状與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在某些家族中可發生視神經萎縮,色素沉著視網膜炎,眼肌癱瘓痴呆.這些症候群包括Menzel顯性遺傳疾病(伴顱神經障礙和強直);Dejerine-Thomas散發性或隱性遺傳症候群(有顯著的帕金森症候群症状);亞速爾運動系統變性(Machado-Joseph病);以及小腦性共濟失調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Shy-Drager症候群).

3、某些發病機制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例如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也能產生共濟失調.在粒線體多系統疾病中,除共濟失調外,還有不同組合的眼肌癱瘓,心臟傳導阻滯以及肌病.若干呼吸鏈酶的活性有降低,有粒線體DNA的缺失,肌肉活檢顯示特徵性的破碎紅纖維.

凡是既往健康的小兒,在感冒腹瀉,特別是水痘感染之後,很快出現了步態不穩,像一個喝多酒的醉鬼一樣東倒西歪,就是坐在椅子上也要左右搖擺;用手去拿東西不是手伸不過去,就是顫顫微微的抓不住東西;同時可以發現眼球眼眶內異常的運動。當孩子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首先考慮存在急性小腦共濟失調症。

小腦失調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①加強營養、改善營養狀況,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

②多讀書、多看報,經常參加集體活動,適度參加鍛煉;

③增進認知活動,努力恢復以前的生活經驗和能力;

④增強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礙嚴重時,應避免單獨外出;

⑤促進語言溝通,協助病人增加人際交往,如參加娛樂活動,戶外活動;

⑥妥善保管危險物品,減少室內物品的變動,保障病人安全;

⑦注意清潔衛生,維持病人皮膚的完整性。

參看

關於「小腦失調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