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縱隔壓迫症候群(mediastinum stressed syndrome)是一組症候群,凡縱隔內任何組織或器官的病變,都可對呼吸道心血管食管等產生壓迫症状。其病因可為先天性組織異常,或為原發性轉移性腫瘤,也有的由淋巴結炎膿腫所引起。因受壓部位和性質不同,其表現亦不一致。

目錄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可因胸腺淋巴結病變,腫瘤支氣管囊腫縱隔炎膿腫消化道重複畸形等,壓迫造成此綜合病徵。

(二)發病機制

1.前縱隔病變 有胸腺病變、畸胎瘤類、惡性淋巴瘤和腺管性腫瘤等。

(1)胸腺病變:嬰幼兒期常能見到胸腺肥大增生。前者無症状,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常在1歲內消失;亦有退化緩慢呈不對稱增大,或位於縱隔底部。在X線片上胸腺增生與腫瘤不易鑒別。若給服潑尼松2mg/(kg.d),5天後攝片複查,腫塊消失者為良性胸腺增大,停藥數周后,可能再度出現。若持久存在,則需做胸腺活檢。此法對不滿18個月齡小兒,可避免一次手術,但不宜用於有呼吸道受壓或年齡較大的患兒,因淋巴瘤亦可在胸腺發生,此時即不易鑒別。亦可行縱隔充氣造影斷層攝影,對診斷具有一定幫助。

(2)惡性淋巴瘤:縱隔為淋巴瘤的好發部位,X線片所見特徵性表現為腫塊呈分葉狀,其界限不清,外形較大,並常與無名動脈或腔靜脈相聯,若進行組織活檢時,偶可引起大量出血。過大的淋巴瘤可引起致命的呼吸窘迫

2.中縱隔病變 多見於淋巴結病變和支氣管囊腫引起的壓迫。

(1)支氣管原性囊腫:多為良性疾病,約佔縱隔腫瘤的1/3,是由於胚胎時期支氣管發育異常,移位於縱隔而成,有1~5mm薄壁囊腔,常附著於氣管或支氣管壁上,接近氣管分叉部。囊腔與支氣管不相通,囊壁與支氣管壁結構相同,腔內壁為柱狀上皮細胞組成。一般囊腫為單房性,內有隔膜和黏液樣液體。臨床上常無症状常於健康檢查時發現。如囊腫發生感染,可破入支氣管,產生繼發感染,常出現發熱咳嗽咳痰氣急症状。當囊腫位於氣管或支氣管後面、介於氣管和食管之間時,隨囊腫的大小可致氣管、支氣管和食管發生程度不同的壓迫症状,重者具有咽下受阻感、呼吸困難。偶有支氣管囊腫與支氣管相通,其囊內可見液平面。

(2)淋巴結腫大:縱隔淋巴結多數位於上、中縱隔,接近氣管及其分支處,可因結核真菌結節病等引起。在兒童期的結核和組織胞漿菌病感染時,多伴有明顯肺部症状,但以淋巴結腫大為主,皮試可幫助前者的診斷,若反應陰性,則可取斜角肌淋巴結或縱隔淋巴結腫塊進行活檢。中縱隔淋巴結腫大所引起的壓迫症状以淋巴瘤為最常見。

3.後縱隔病變 神經源性腫瘤和消化道重複是兒童期較為常見的後縱隔病變,急性縱隔炎縱隔膿腫系由於前後縱隔感染所致。

(1)神經源性腫瘤:為小兒常見的縱隔腫塊。有報導本病占縱隔腫瘤的32.6%。

(2)消化道重複:在縱隔內所有消化道重複畸形中,食管重複囊腫約為10%~15%,位於食管下半部肌層之間,偶與食管腔交通。巨大囊腫可致呼吸窘迫。

(3)急性縱隔炎與縱隔膿腫:前縱隔膿腫多數由頸部感染蔓延,而後縱隔膿腫多數為食管穿孔所引起,兩者皆可因肺部感染而致淋巴結腫大化膿,使縱隔受壓(上腔靜脈症候群)。由於膿腫發生部位的不同,其症状和體征亦有差異,一般有寒戰高熱胸骨後疼痛咽下困難與全身中毒等症状。急性化膿性縱隔炎可有嚴重的毒血症狀。結核性縱隔膿腫有時不易與腫瘤相鑒別。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症状

症状與腫物的大小、部位、生長速度以及是否壓迫、侵犯鄰近組織器官有關。良性腫物雖已增長很大,但在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状,僅在透視檢查時發現。無症状的縱隔腫瘤中,以神經源性縱隔腫瘤占的比率最大。

嚴重的呼吸道壓迫症状,多見於惡性度高的縱隔腫瘤。可有胸悶胸痛、其程度不很嚴重。由於縱隔內各器官排列緊密,並無空隙,因此不論腫物的大小,皆可擠壓鄰近組織及胸膜而產生不同程度壓迫症状。

星狀神經節頸交感神經肋間神經及壁叢受壓時,可引起Horner症候群膈神經受壓時,在透視下可見到橫膈運動異常。在正常情況下吸氣時橫膈下降,呼氣時橫膈上升;若在膈神經麻痹時,吸氣時橫膈上升,呼氣時下降,此即所謂「橫膈矛盾運動」。

由於主動脈及其分支受壓,可發生頸動脈和橈動脈的搏動不相稱。如心臟下腔靜脈肺動脈受壓,可致心臟功能不全或充血病徵;食管受壓可引起吞咽困難和咽部疼痛胸導管受壓,可引起乳糜胸水腹水,若畸胎類瘤穿入支氣管時則咳出毛髮皮脂樣物。胸腺腫塊有時發生重症肌無力症狀。小兒出現深部腱反射增強與腿部無力,若同時胸片有縱隔包塊,則提示該腫物已伸展至脊髓管。如已有Horner症候群時,說明已有交感神經受累。胸腺囊腫有時在鎖骨上摸到囊狀包塊。

對疑為包蟲病或毒漿原蟲病引起者,應做皮膚敏感試驗及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此外尚可做超聲波香草扁桃酸(VMA)測定及骨髓細胞檢查和培養等。若仍不能確診,則應作頸淋巴結特別是斜角肌淋巴結檢查。

主要依靠X線檢查及縱隔淋巴結活檢確診,體征可做參考。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診斷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檢查化驗

存在感染者外周血象檢查有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的顯著增高;為結核性淋巴結腫大者,血沉顯著增快;惡性腫瘤常有貧血等表現。

胸部X線透視,胸部正側位攝片及X線的特殊檢查,包括選擇性X線斷層攝片、CT掃描,心血管造影心血管計波攝影,脊髓造影等。當發生食管氣管受壓時,需做氣管或食管鏡或造影檢查,放射性核素示蹤檢查,以確定受壓的部位和程度。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診斷為縱隔壓迫症候群後,即應做出病因的鑒別診斷,以及病變的部位和病變的性質的鑒別診斷。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併發症

視原發病因而不同,如囊腫繼發感染炎症可致嚴重毒血症狀,因壓迫可引起Horner症候群心臟功能不全或充血病徵等,胸導管受壓可引起乳糜胸腔積液腹水等。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積極預防結核感染,按時接種各種疫苗;積極預防腫瘤的發生;預防各種先天性畸形等。

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縱隔壓迫可由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確診後應行病因治療。如為縱隔腫瘤,均應做手術切除。即使是良性腫瘤,因其大部分有惡變的傾向,早期施行手術,亦屬必要。淋巴瘤可用放射線抗癌藥物治療。淋巴結結核則給予正規抗結核治療化膿性縱隔淋巴結炎或膿腫,應用有效抗菌藥物或手術排膿。

(二)預後

本病徵的預後取決於病因,結核支氣管原性囊腫為良性疾病,可通過抗結核及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惡性淋巴瘤等癌性病變所致者預後不良。

參看

關於「小兒縱隔壓迫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