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泡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天泡子
Tiān Pào Zǐ
天泡子
別名 沙燈籠、燈籠草、水燈籠、打卜草、打額泡、天泡草、王母珠、黃燈籠、小酸漿、燈籠泡、天泡果
功效作用 滲濕,殺蟲.治黃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癧天泡瘡,濕瘡。
英文名 Herb or fruit of Little Groundcherry
始載於 分類草藥性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分類草藥性》

異名】沙燈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燈籠草、水燈籠、打卜草、打額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天泡草,王母珠、黃燈籠(《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冊》),小酸漿(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茄科植物黃姑娘(Physalis minima L.)的全草或果實。

【植物形態】黃姑娘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莖微臥或傾斜,多分枝,具細柔毛或近光滑。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8厘米,寬1~5厘米,先端

Bkfet.jpg

短尖,葉基不等,全緣或波狀,或具有不規則的缺刻,上面綠色,近於無毛,下面毛較多;葉柄長1~4厘米,有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柄長約5毫米;萼鐘形,綠色,膜質,5裂,有硬毛,結果時萼增大如燈籠狀,直徑約1.5厘米,包圍在果實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鐘形,5裂,淡黃綠色,長約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塊;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的基部,花藥長圓形;雌蕊1,子房圓形,2室,胚珠多數,花柱線形,柱頭頭狀,呈不明顯的2裂。漿果圓珠形,黃色,直徑約1厘米;種子多數,扁圓形,綠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長於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Bkfeu.jpg

【採集】6~7月,採取帶果全草,洗淨,鮮用或晒乾。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無毒。"

【功用主治】滲濕,殺蟲.治黃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癧,天泡瘡,濕瘡。

①《分類草藥性》:"解毒殺蟲,葉治天泡瘡。"

②《天寶本草》:"治小兒臌脹,疳疾。"  

③《四川中藥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勞熱。治黃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塗小兒泡瘡及皮膚濕熱瘡。單用果效力更佳。"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急性支氣管炎;濕瘡腫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四川中藥志》:"無濕熱瘀滯者忌用。"

【選方】①治黃疸:天泡子陽雀花根、紅檬樹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天泡瘡:天泡子研末,麻油調搽。(《四川中藥志》)

【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干全草1斤製成500毫升糖漿。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連服三個療程。每療程結束後休息3天,治療60例,顯效39例,好轉10例,無效1例。臨床觀察對咳、痰、喘均有較好療效,始效時間隙1例為20天外,其餘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適、頭昏、頭疼、失眠副作用,1~5天後自行消失。曾有1例於2天內服藥達1.5斤(生藥),亦未出現中毒不良反應。但對潰瘍病患者應慎用。

②治療

關於「天泡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