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莢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南方莢蒾
Nán Fānɡ Jiá Mí
別名 火柴樹、火齋、滿山紅、蒼伴木
功效作用 疏風解表;活血散冷凍清熱解毒。主感冒發熱月經不調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淋巴結炎;瘡濕疹
英文名 all-grass of Southern Viburnum
始載於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全國中草藥彙編》:南方莢蒾

【別名】 火柴樹、火齋、滿山紅、蒼伴木

【來源】 忍冬南方莢蒾Viburnum fordiae Hance,以根、莖入藥。

【生境分布】 台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性味】 苦,涼。

【功效與作用】 祛風清熱散瘀活血

感冒發熱月經不調:根3~5錢,水煎服。

肥大性脊椎炎風濕痹痛,跌打骨折:用根浸酒外搽。

濕疹:用根、莖1~2兩,水煎外洗。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南方莢蒾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拼音名】 Nán Fānɡ Jiá Mí

【英文名】 all-grass of Southern Viburn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南方莢蒾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burnum fordiae Hance.

採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洗淨,切段或切晒乾。莖葉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晒乾。

【原形態】 南方莢蒾 灌木或小喬木,高3-5m。幼枝、芽、葉柄、花序、萼和花冠外面均被由暗黃色或黃褐色的簇狀毛。葉對生;葉柄長5-12mm;葉膜狀堅紙質至膜狀,葉片寬卵形或鞭狀卵形,長4-7cm,寬2.5-5cm,先端尖至漸尖,基部鈍或圓形,邊緣基部以上疏生淺波狀小尖齒,上面綠色,有時沿脈散生有柄的紅褐色小腺點,下面淡綠色,沿各級脈上具簇狀絨毛,側脈每邊5-7條,伸達齒端,與中脈在葉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復傘形式降傘花序頂生葉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小枝之頂,直徑3-8cm;總梗長1-3.5cm,第1級輻射枝5條;花著生於第3-4級輻射枝上;花萼外被簇狀毛,萼筒長約1mm,萼齒5,三角形,長約0.3mm;花冠白色,輻狀,直徑4-5mm,裂片卵形,長約1.5mm;雄蕊5,近等長或超出花冠。核果卵狀球形,長6-7mm,紅色;核扁,長約6mm,直徑約4mm,有2條腹溝和1條背溝。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300m的山谷溪澗旁疏林、山坡灌叢中或平原曠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

【性味】 味苦;澀;性涼

【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表;活血散冷凍清熱解毒。主感冒;發熱;月經不調;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淋巴結炎;瘡;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感冒、發熱、月經不調、肥大性脊椎炎、風濕痹痛、跌打骨折、濕疹。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南方莢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