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乳癖(intramammary nodules),發生於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膿性腫塊,包括良性腫瘤。自覺症状不甚明顯,腫塊隱結於乳房內部,不容易被發現,故名乳癖。臨床所見有二:一為卵圓形腫塊,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動,多為單發,好發於年輕婦女,相當於西醫的乳房纖維腺瘤;二為扁平形腫塊,腫塊與乳腺組織粘合在一起,邊界不清楚,腫痛常隨月經期和情緒變化增減。好發於30~40歲的中年婦女,相當於西醫的乳腺增生。乳癖是中青年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病程較長,少數病例可發生癌變

乳癖病名首見於漢代《中藏經》。清代《瘍醫大全》、《瘍科心得集》對乳癖症状和腫塊的描述甚為詳細。宋代《瘡瘍經驗全書》指出了此病的好發年齡。清代《外科真詮》指出有癌變可能。

乳癖的病因,多因情志內傷肝鬱痰凝,痰瘀互結乳房所致;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痰濕內結所致。

乳癖的臨床辨治常分兩種證型:①肝鬱痰凝。常見於青年婦女,多發生單側乳房。一般為單個發生,多在乳房外上方。也有多個腫塊發生在單側或雙側乳房者。腫塊形似桃核,偶有巨大腫塊如兒頭者,腫塊皮色不變、質地堅實、表面光滑、邊界清楚,不與皮膚及深部組織粘連,容易被推動,雖經年累月,亦不潰破。腫塊增長緩慢,部分病人在妊娠期腫塊迅速增大,則可能惡變。腫塊多無疼痛,即使有輕微脹疼不適,亦與月經無關。②沖任不調。常見於中年以上婦女,單側或雙側乳房發生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塊,常同時或相繼出現,形態不規則,或圓或扁,或呈串珠狀結節,質韌不堅或囊性感,腫塊與乳腺組織粘連,但不與皮膚和深部組織粘連,故推之仍能活動。腫塊每隨喜怒而消長,或於經前增大、經後縮小。自覺脹痛,尤以經前脹痛明顯,經後則減輕或消失。有時乳頭溢出黃綠色、棕色分泌液。屬於肝鬱痰凝者,伴有心煩易怒、失寐多夢、情緒急躁、乳房脹痛胸悶氣短舌苔薄白脈象弦滑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方選逍遙蔞貝散六神全蠍丸。屬於沖任失調者,伴有月經不調腰酸乏力、經水少而色淡,或閉經舌苔白質淡紅、脈弦細或沉細等。治宜調理沖任、溫化痰濕,方選二仙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加減。

外治用陽和解凝膏黑退消敷貼,七日換藥一次。有溫陽活血、化痰軟堅之功效。

保持心情舒暢、防治月經不調,是預防此病發生的重要措施。既病之後,對於未排除乳癌可能的患者,應耐心解釋,並進行隨訪。

參看

關於「乳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