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棒錘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鐵棒錘 | 中藥圖典 |
鐵棒錘 Tiě Bànɡ Chuí |
|
---|---|
別名 | 八百棒、鐵牛七、雪上一枝蒿、一枝箭、三轉半、草烏 |
功效作用 | 活血祛瘀,驅風除濕,止痛消腫。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牙痛,食積腹痛,婦女痛經,癰腫,凍瘡。 |
英文名 | Root of Pendulous Monkshood, Root of Yellow Monkshood |
始載於 | 《廣西中草藥》 |
毒性 | 大毒 |
歸經 | 心經、肺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拉 丁 名】①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原植物鐵棒錘)②Aconitum flavum Hand.Mazz.(伏毛鐵捧錘)
多裂烏頭 伏毛鐵棒錘
【別名】八百棒、鐵牛七、雪上一枝蒿
【來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鐵棒錘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和伏毛鐵棒錘A. flavum Hand.-Mazz.,以塊根入藥。秋季採集,去鬚根,洗淨晒乾。
【原植物】1.伏毛鐵棒錘為多年生草本,高35cm~100cm。塊根胡蘿卜形。莖中部或上部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通常不分枝。葉互生,莖下部葉在花期枯萎,葉片寬卵形,長3.8cm~5.5cm,三全裂,全裂片細裂,末回裂片線形,邊緣干時稍反卷,疏被短柔毛;中部葉柄長3mm~4mm。頂生總狀花序狹長,有花12朵~25朵,序軸及花梗密被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葉部以上苞片線形;花梗長4mm~8mm;小苞片生花梗頂部,線形;萼片5,黃綠色或暗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狀船形,具短爪,外緣斜,側萼片圓倒卵形,下萼片斜長圓卵形;花瓣2,疏被短毛,有短距;雄蕊多數;心皮5。蓇葖果長1.1cm~1.7cm;種子倒卵狀三棱形,具狹翅。
生於海拔2000m~3 700m山地草坡或疏林下。分布於四川、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自治區)。
2.多裂烏頭(圖142)為多年生草本,高50cm~100cm。塊根近紡錘形。莖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密生葉,分枝。葉片卵形,長約6.5cm,三全裂,中央全裂片最大,卵形,基部突變狹成長柄,近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線形,寬1mm~0.5mm,邊緣干時稍反卷,側全裂片稍短或短1倍,不等2深裂;葉柄長約5mm。頂生總狀花序狹長,有花12朵~30朵,序軸和花梗密被反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3裂,上部的線形;下部花梗長達3cm,上部長0.5cm~1.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線形或鑽形;萼片5,紫藍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狀船形,具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6cm,側萼片倒卵圓形,下萼片狹橢圓形;花瓣2.距短,反曲;花絲被短柔毛;心皮3,子房被毛。蓇葖果長達1.9cm,被短柔毛;種子倒卵狀三棱形,沿棱具狹翅。生於海拔2650m~3600m間山坡草地。分布於四川省。
【採收加工】夏季採收,洗淨,晒乾,或按烏頭炮製方法炮製後用,見《中藥大辭典》上,456項下。
【相關藥材】鐵棒錘莖葉
【藥材性狀】(1)鐵棒錘乾燥根呈圓柱狀或近倒圓錐形,長2cm~5cm,直徑約1cm。表面灰棕色或黑棕色,多數平滑或稍有縱皺紋,頂端有芽痕或莖基殘痕,有側根痕。(2)多裂烏頭乾燥根呈紡錘狀圓柱形,有分枝,長約3cm,直徑約1cm或稍大。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有細縱皺紋及少數側根莖,頂端有芽痕和莖基殘痕。(3)伏毛鐵棒錘乾燥根呈胡蘿卜形,長約4.5cm,粗約8mm,其餘形態與鐵棒錘根同。以上3種均質硬脆,斷面平坦,灰白色,粉性,可見類圓形或多角形形成層環紋。氣微,味麻苦。以根粗壯、堅實者為佳。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消腫拔毒。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淋巴結結核(未破),癰瘡腫毒。歸心、肺、肝經。活血祛瘀,驅風除濕,止痛消腫。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腰痛,牙痛,食積腹脹,痛經,癰腫,凍瘡,瘰癧,痞塊。常用量0.0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磨汁擦。服本品後忌熱飲食、酒、煙2h;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 2~5厘,研粉涼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磨汁塗或煎水洗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服藥後忌熱飲食、酒、煙2小時。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
關於「鐵棒錘」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