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蠟梅花
Là Méi Huā
蠟梅花
別名 臘梅花、黃梅花、鐵筷子花、雪裡花、巴豆花、蠟花
功效作用 解毒清熱;理氣開郁。主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傷
英文名 Wintersweet Flower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小毒
歸經 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蠟梅花

Flos Chimonanthi Praecocis

(英) Wintersweet Flower

別名 黃梅花、蠟花、巴豆花。

來源 為蠟梅科植物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的花蕾,花瓣蠟質因而叫蠟梅,又因其在臘月開放,又名臘梅。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達3m。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芽有多數復瓦狀的鱗片。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5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上面深綠,下面淡綠色。花芳香,先葉開放,直徑約2.5cm,外部花被片卵狀橢圓形,黃色,內部的較短,有紫色條紋;花托橢圓形,長約4cm;雄蕊5~6;心皮多數,分離,著生於壺狀花托內。瘦果多數,包於膨大肉質的花托內。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次年8~9月。蠟梅又稱蠟木,為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樹榦叢生,黃褐色。單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葉面有硬毛,具葉柄。花單生於枝條兩側,冬季落葉後開花,花蠟黃色,具芳香,稍有光澤,似蠟質。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曆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幹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因花伴冬天,故又名冬梅。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等。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鐘弔掛」,故又名金鐘梅。

各地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採制 花期採收花蕾,晒乾或烘乾。

性狀 花蕾圓形、長圓形、卵形,直徑4~8mm,長0.6~1cm。花被片迭合,黃色,膜質;中部以下由多數膜質鱗片包被,鱗片略呈三角形,黃棕色,復瓦狀排列。有香氣,味微甜、苦。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油中主要為苄醇、乙酸苄酯、芳樟醇、金合歡花醇(farnesol)等,並含吲哚、蠟梅甙(meratin)胡蘿卜素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暑生津,順氣止咳。用於暑熱心煩口渴百日咳肝胃氣痛、水火燙傷

關於「蠟梅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