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增粗
A+醫學百科 >> 胃粘膜增粗 |
胃粘膜增粗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不典型增生) 的臨床表現之一,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常見胃部疾病。動脈硬化、胃血流量不足、 煙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損害胃粘膜的屏障機能而引起慢性萎縮性 胃炎。萎縮性胃炎時,胃粘膜萎縮而被腸的上皮細胞取代即腸化 生;炎症繼續演變,則細胞生長不典型,即間變;甚至細胞增生 而致癌變。
目錄 |
胃粘膜增粗的原因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解放軍總醫院等6個醫院報告經5~8年的隨訪觀察淺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20 .7%)。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與加重因素。
(2)遺傳因素:根據Varis調查,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親屬間,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惡性貧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有親戚關係的發病率比對照組大20倍,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金屬接觸: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Polmer稱之為排泄性胃炎。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碲、銅及鋅等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4)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5)缺鐵性貧血: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係密切,Badanoch報導缺鐵性貧血50例,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佔14%、46%及40%。但是貧血引起胃炎的機理尚不明了。有些學者認為胃炎是原發病,因為胃炎胃酸低致鐵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貧血;另一種意見認為先有貧血,因為身體內鐵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響而容易發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體征,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B肝病人胃粘膜內有B肝病毒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瑞金醫院報導91例萎縮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併慢性肝炎。所以慢性傳染病特別是慢性肝病對胃的影響值得注意。
(7)體質因素: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粘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8)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近年來發現少數胃竇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它是細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體,屬Ig G系。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體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有異常,提示細胞免疫反應在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上也有重要意義。
(10)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1983年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及上皮細胞中首次分離出HP。此後眾多學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係。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諸如飲食不當、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樞神經功能失調,使胃粘膜受損,以及胃大部切除術後,分泌胃泌素的胃竇區切除,致使胃粘膜營養障礙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生萎縮、炎症變化。
胃粘膜增粗的診斷
(1)胃粘膜顏色變淡:呈淡紅、灰黃,重者呈灰白或灰藍色。可為瀰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塊狀分布。周邊境界不清。可表現為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它是粘膜萎縮鏡下最早表現。
(2)粘膜下血管透見:粘膜萎縮使粘膜下血管可見。萎縮初期可見粘膜內暗紅色網狀細小血管,嚴重者可見粘膜的藍色樹枝狀較大靜脈。血管顯露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內鏡特徵。但應注意,在正常胃底部過度充氣使胃內壓過高時,胃粘膜可透見血管網。
(3)粘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當注氣入胃後,皺襞很快消失,空氣排除後,皺襞恢復較慢,且胃內分泌物少,有時粘膜乾燥,反光減弱。
(4)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腺體頸部過渡增生或腸上皮化生時,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狀,有時可見假息肉形成,而粘膜下血管顯露的特徵常被掩蓋。鏡下肉眼觀察雖可初步判斷腸上皮化生,但必須經胃粘膜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6)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同時伴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表現,如充血紅斑、附著粘液,以及反光增強等。若以淺表性胃炎的改變為主,稱淺表萎縮性胃炎。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為主,則稱萎縮淺表性胃炎。
實驗室檢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無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測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減少。
③血清胃泌素測定:胃竇部粘膜的G細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顯增高;B型CAG患者胃竇粘膜萎縮,直接影響G細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於正常。
④免疫學檢查:壁細胞抗體(PCA)、內因子抗體(IFA)、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GCA)測定,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輔助診斷。
(3)X線檢查:X線胃鋇餐檢查大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無異常發現。氣鋇雙重造影可顯示胃體粘膜皺襞平坦、變細,胃體大彎的鋸齒狀粘膜皺襞變細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竇炎胃粘膜可呈鋸齒狀或粘膜粗亂等表現。
(4)胃鏡及活組織檢查:胃鏡檢查及活檢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胃鏡診斷應包括病變部位、萎縮程度、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視觀察萎縮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蒼白或灰白,皺襞變細或平坦。粘膜可表現紅白相間,嚴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塊。粘膜下血管顯露為萎縮性胃炎的特徵,可見到紅色網狀小動脈或毛細血管,嚴重的萎縮性胃炎,可見有上皮細胞增生形成細小顆粒或較大結節。亦有粘膜糜爛,出血現象。胃粘膜活檢病理主要為腺體不同程度萎縮、消失,代之以幽門腺化生或腸腺化生,間質炎症浸潤顯著。
胃粘膜增粗的鑒別診斷
胃粘膜增粗的鑒別診斷:
A型萎縮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體抗體陽性。由於自身免疫性損傷發生在壁細胞,故病變以胃體部較重,胃體腺被破壞而萎縮,故胃泌酸功能明顯降低或無酸,並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後可發展成胃萎縮。食物中VitB12可與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I F)結合成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它有助於Vit B12的吸收。在A型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可發現內因子抗體(IFA),主要為IgG,有結合型和阻斷型之分。結合型IFA可與內因子或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結合,而阻斷型IFA阻斷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結合,從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A型患者常伴惡性貧血(16%),而其中60%的惡性貧血有阻斷型IFA。我國萎縮性胃炎主要見於胃竇部,發生於胃體者少,這與我國很少有惡性貧血相符合。
B型萎縮性胃炎:並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呈陰性。其發病與十二指腸液返流或其他化學、物理損傷有關,胃竇部粘膜較胃體部粘膜通透性更強(H+逆彌散的能力胃竇部強於胃底部20倍)。由於胃竇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腸液及其內容物返流的影響,故胃竇部最易受累。胃體部病變輕,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竇部病變損害了幽門腺中的G細胞,胃泌素分泌減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縮性胃炎的癌變以B型為主,其癌變過程可長達10多年或更久。
(1)胃粘膜顏色變淡:呈淡紅、灰黃,重者呈灰白或灰藍色。可為瀰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塊狀分布。周邊境界不清。可表現為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它是粘膜萎縮鏡下最早表現。
(2)粘膜下血管透見:粘膜萎縮使粘膜下血管可見。萎縮初期可見粘膜內暗紅色網狀細小血管,嚴重者可見粘膜的藍色樹枝狀較大靜脈。血管顯露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內鏡特徵。但應注意,在正常胃底部過度充氣使胃內壓過高時,胃粘膜可透見血管網。
(3)粘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當注氣入胃後,皺襞很快消失,空氣排除後,皺襞恢復較慢,且胃內分泌物少,有時粘膜乾燥,反光減弱。
(4)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腺體頸部過渡增生或腸上皮化生時,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或結節狀,有時可見假息肉形成,而粘膜下血管顯露的特徵常被掩蓋。鏡下肉眼觀察雖可初步判斷腸上皮化生,但必須經胃粘膜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6)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同時伴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表現,如充血紅斑、附著粘液,以及反光增強等。若以淺表性胃炎的改變為主,稱淺表萎縮性胃炎。以慢性萎縮性胃炎改變為主,則稱萎縮淺表性胃炎。
實驗室檢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無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測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減少。
③血清胃泌素測定:胃竇部粘膜的G細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顯增高;B型CAG患者胃竇粘膜萎縮,直接影響G細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於正常。
④免疫學檢查:壁細胞抗體(PCA)、內因子抗體(IFA)、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GCA)測定,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輔助診斷。
(3)X線檢查:X線胃鋇餐檢查大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無異常發現。氣鋇雙重造影可顯示胃體粘膜皺襞平坦、變細,胃體大彎的鋸齒狀粘膜皺襞變細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竇炎胃粘膜可呈鋸齒狀或粘膜粗亂等表現。
(4)胃鏡及活組織檢查:胃鏡檢查及活檢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胃鏡診斷應包括病變部位、萎縮程度、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視觀察萎縮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蒼白或灰白,皺襞變細或平坦。粘膜可表現紅白相間,嚴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塊。粘膜下血管顯露為萎縮性胃炎的特徵,可見到紅色網狀小動脈或毛細血管,嚴重的萎縮性胃炎,可見有上皮細胞增生形成細小顆粒或較大結節。亦有粘膜糜爛,出血現象。胃粘膜活檢病理主要為腺體不同程度萎縮、消失,代之以幽門腺化生或腸腺化生,間質炎症浸潤顯著。
胃粘膜增粗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所食食品要新鮮並富於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
2.節制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
3.定期檢查,必要時作胃鏡檢查。
4.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厭食、黑糞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參看
關於「胃粘膜增粗」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