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蘇葉
Bái Sū Yè
別名 荏葉
功效作用 解表,散寒,理氣,消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食積,吐瀉,冷痢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Perilla
始載於 本草圖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白蘇葉

異名】荏葉

【來源】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白蘇子"條。

【採集】夏、秋采葉,置通風處陰乾。或連嫩莖採取,切成小段,晒乾。

化學成分】葉含揮髮油,主為紫蘇酮。

性味】辛,溫。

①孟詵:"性溫。"

②《滇南本草》:"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經。"

【功用主治】解表,散寒,理氣,消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食積,吐瀉,冷痢。

①《別錄》:"主調中,去臭氣。"

②《本草拾遺》:"搗敷蟲咬。"

③《日華子本草》:"調氣,潤心肺,長肌膚,益顏色,消宿食,止上氣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④《滇南本草》:"治傷寒發熱無汗、頭疼,一切風寒痰涌而結,霍亂轉筋,咳嗽吐痰,小兒風症。定痛,止喘。"

⑤《生草藥性備要》:"下氣,除風濕。"

⑥《福建民間草藥》:"消冷氣,止冷痢,祛風解熱,驅蟲解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冷痢:白蘇莖葉三至五錢,紅糖少許,酌加開水炖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蛔蟲:白蘇葉,研末,每次用一錢(小兒酌減),調白糖二錢,用開水送下,每日早晚和飯前各服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男子陰腫:荏葉生搗和醋封之。(孟詵)

④治虺中人:以荏葉爛杵,豬脂和,薄敷上。(《梅師集驗方》)

【動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0.5-2m。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地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長1.5-15cm,密被長柔毛,偏向一側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疏柔毛環,結果實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唇稍長,2齒,齒皮針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藥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具網紋。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關於「白蘇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