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杜仲葉
Dù Zhònɡ Yè
杜仲葉
別名  
功效作用 肝腎;強筋骨;降血壓。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乏力高血壓病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藥名:杜仲葉

杜仲葉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葉。夏、秋二季枝葉茂盛時採收,晒乾或低溫烘乾。

性狀:杜仲葉面呈橢圓形或卵形,長7-15cm,寬3.5-7cm。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微有光澤。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成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具短葉柄。質脆,搓之易碎,折斷面有少量銀白色橡膠絲相連。氣味,味微苦。

性味與歸經:微辛,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肚腎,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軟。

用法與用量:10~15g。

貯藏:置乾燥處。

漢語拼音:du zhong y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

科屬分類:杜仲科

拉丁文名:Folium Eucommiae

主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乏力高血壓病

藥理作用:

1.鎮靜鎮痛作用杜仲葉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後1小時,2小時,3小時,小鼠的自發活動次數明顯減少,並以2小時最明顯。熱板法實驗證實小鼠腹腔注射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2g/kg能提高小鼠致痛閾,有明顯鎮痛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對心臟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醇沉液0.2g對豚鼠離體心臟具有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家兔靜注20g/kg,對靜注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ST段抬高和T波改變沒有對抗作用。

2.2.降壓作用 麻醉犬和貓靜注杜仲葉水煎劑0.4g/kg後血壓迅速下降,維持5分鐘後即逐漸回升;靜注1g/kg以上劑量時,血壓顯著下降,可維持較長時間。醇提取液也有降壓作用,但降壓幅度及維持時間都比水煎劑差。麻醉犬和貓的降壓試驗均證明,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在短期內重複靜注給藥可產生快速耐受現象,連續給藥3-4次甚至不能出現降壓效應。杜仲葉的水煎劑和65%乙醇提取液6g/kg靜注均可引起家兔血壓明顯下降。杜仲葉的水溶液、醇溶液、醚溶液及經過提純的各個成分如糖類、生物鹼桃葉珊瑚甙、綠原酸給家兔靜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0g(生藥)/kg,連用10天,能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遲髮型超敏反應,並能對抗大劑量氫化可的松所致的T細胞百分比降低,可使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細胞百分比增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細胞功能增強,對細胞免疫顯示雙相的調節作用。小鼠每日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共6天,具有提高小鼠吞噬碳墨粒的作用,其對小鼠血中炭粒廓清率與灌服3g/kg黃芪党參組作用大致相當。杜仲葉水煎劑12g/kg灌服,對氫化可的松作用下小鼠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功能有明顯影響,使吞噬活力增加,表明杜仲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炎作用 大鼠灌服杜仲葉醇提取液10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抑制作用,但作用比水楊酸鈉弱。大鼠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明顯抑制作用,能使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減少,但對摘除腎上腺大鼠的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細胞未見減少,說明杜仲葉的作用有賴於腎上腺的存在。杜仲葉水煎劑10g/kg,給藥5天,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細胞百分率顯著降低,幼年小鼠胸腺萎縮;杜仲葉煎劑10g/kg,連續8天,可使血漿皮質醇含量顯著增加,並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

5.對糖代謝的影響 杜仲葉煎劑10g/kg,每日灌胃2次,連用8天,可使小鼠肝糖原含量顯著增高,使血糖含量亦顯著升高。

6.對於宮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對離體大鼠子宮均有抑制作用,並能對抗乙醯膽鹼對於宮的興奮作用。

7.其他作用 10%杜仲葉水煎劑由小鼠自由飲服30天,有明顯抗凍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在-3℃溫度下的存活時間。枝葉水浸膏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採用放射免疫測定法觀察到杜仲葉水煎劑10g/kg灌胃能顯著提高小鼠血漿中的cAMP和cGMP水平。

8.毒性 杜仲葉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8.64 ±0.59g/kg。每日給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40g/kg,連服3d,未見有異常現象。杜仲水煎醇沉液12g/kg給大鼠灌胃,連續21天,也未發現有組織學的改變。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疏林中。

採收和儲藏:秋末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南、陝西、甘肅、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現各地廣泛栽種。

動植物形態: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粗糙,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幼枝有黃褐色毛,後變無毛,老枝有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長6-15cm,寬3.5-6.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老葉略有皺紋,邊緣有鋸齒;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花生於當年枝基部,雄花無花被,花梗無毛;雄蕊長約1cm,無毛,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花梗長約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極短。翅果扁平,長橢圓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堅果位於中央,與果梗相接處有關節。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

功效分類:補肝腎藥;強筋骨藥;降血壓藥

炮製方法:

1.杜仲葉:除去雜質,切絲,篩去灰屑。

2.鹽炒杜仲葉:取淨杜仲葉,用鹽水噴勻,稍悶,炒至有焦斑。每杜仲葉100kg,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性味:微辛;性溫

藥材基源: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杜仲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杜仲葉條目的留言

--220.191.231.222 2019年1月23日 (三) 14:28 (CST)

留言: 圖片錯誤的吧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